【践行】研修路漫漫 上下而求索
黑龙江省宝清县第四中学 徐春艳
一直以来我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有畏惧心理,总觉得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没有时间做,同时也觉得课题研究太“高大上”了,总觉得自己做不了。自从听了李元昌教授做的主题研修报告后,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一年的研究中我发现,校本主题研修其实并不神秘,只要立足于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一种研究活动,把我们研究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整理出来就是研究成果,当我们11'心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其实已经在搞研究了。这次的课题研究活动促使我们由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而这也正是目前在中小学开展主题研修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从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本学期我主要从汉字识记、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养成和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三个主题进行了尝试。
问题呈现(一)
学生作文中错字连篇,默写一首古诗一字不错的能占全班一半就很不错了。在本次期末考试中,初二语文第一题按拼音写汉字“苍穹”的“穹”字,42位考生,21人写错的,错误率50%;“蕴含”的“蕴”字,42位考生,写错的25人,错误率达59.5%。
问题症结:学生基础很差,缺少写字、识字常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让每一个学生懂得:汉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有责任写好汉字。
2.充分利用造字法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如象形字:水、火、山、日等。会意字: 众、森、采、休等。指示字:上、下等。
数量最多的是形声字:形旁多表示字的意义如“日”旁与太阳有关;提手旁与“手”有关;三点水旁与“水”有关。字义往往离不开偏旁所表示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所以利用形声字有利于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如“辜负”的“辜”学生写错误率极高,如果记住下形上声结构,就不容易写错了。再如“袤”“亵”“裹”笔画较多,如果记住外形内声结构也不容易写错了。
3.探寻汉字意蕴,让字词教学更有内涵。教师如果采取单调的教学方式,长期让学生对此死记硬背、反复抄写。这极易使学生形成学习字词的不良习惯,产生对汉字的厌烦情绪。
字词教学可以尝试对字词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从汉字起源入手,引领学生探究汉字的音、形、义及演变过程,让汉字焕发出其应有的文化魅力。2013年《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冒”字名列首位。一般人认为:“日”字下面一个“目”字,就是“冒”字。其实这样写是错的,上半部应是秃宝盖儿下面二横,与左右两侧的竖都不相连。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此字字形的演变及蕴含的文化不了解。“冒”的本意是“帽”字。在金文中的“冒”字下面是一个“目”,自然代表眼睛,而眼睛的上面部分就像一顶帽子。后来引申为“覆盖”的意思,是因为帽子是戴在头上的。又引申为顶起、顶替等意思。从“冒”的本意可以看出,它与“日”无关。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领学生对这个字的字形及意义的演变发展过程作一番探究,相信学生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4.同音字辨析。有的学生时常误用同音字,如“部署”的“部”与“布置”中的“布”;“部署”的“署”与“暑假”的“暑”,要根据词语的意义来确定字的正确用法。
5.分辨字形相近而字音不同的汉字。如柝和析、杳和杏、雎和睢等,这些要特别记忆。
6.建立错字集。要求学生把易错的字整理下来,汇集成册,便于随时翻阅。养成积累的习惯。倡导平时看书学习,只要遇见陌生的字,就要查字典,弄清字的意义,积累到本上。
7.引导学生平时关注汉字,在生活中查找大街上广告、店铺、宣传标语、宣传单等文字中出现的错别字,平时看电视、听广播时注意关注播音员或广播员念的错音。
8.给予孩子及时鼓励。当孩子写字有进步时,应及时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进步的成果,养成细心的习惯。
9.教师以身示范。教师在平时写板书和作业评语中要做到书写工整、美观大方。此外,我还在两个班级定期开展作业展示和交流活动,用榜样来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经过实践:学生提高了汉字书写的认识,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字”。学生建立了错字集,把平时阅读中的陌生字也积累于此。
学生美观书写汉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部分学生写字凌乱潦草,因此训练写字还需一段时间。尽管多次纠正,在默写古诗时依然不能消灭写错别字的现象,还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识记,不能死记硬背。
对学校的建议:各学年都应该开设专门的写字课。
问题呈现(二)
在教学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上课不爱动笔,不会记课堂笔记,学完一篇课文依然空白,导致期末复习无所依托。纵观这些学生,都是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佳者。还有一部分学生记的笔记以单点知识为主,很少对课堂笔记进行补充完善,而且同学之间交流很少。
问题症结:学生对课堂笔记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课堂笔记没有方法。
应对措施:
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知识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做笔记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加深对授课内容的印象、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指导:
1.从上初一开始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大日记本作为积累本,预计一直用到初三。
2.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重点知识用红色笔标注。
3.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要点,如黑板上老师写的板书、各类文体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老师特意强调的知识点等。
4.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如;常用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生字集锦、佳句摘抄等,做好目录,便于查阅。
5.字要记得松一些,这样改正方便。
6.指导学生处理好“听”“思”“记”关系,课堂上以听讲和思考为主、记为辅。
7.指导学生提高记课堂笔记的速度。学习文言文时,对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用特定的符号,以利于提高记笔记的速度。
8.将学生中做得比较好的课堂笔记进行展示,并进行经验交流。
通过实践,学生都有了固定的语文积累本,学生记的内容条分缕析、分门别类。学生养成了积累的习惯,只要上课,积累本就稳稳地翻开放在手边,能随时、自觉记录知识点,并随时翻阅,学以致用。学生都亲切地称它“百宝本”。
问题呈现(三)
写作教学已经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灾区。学生对写作文没兴趣,甚至怕得要死,写作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差事,成了一种为了分数而不得不为之的文字游戏。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真性情、真感受,沦为暮气沉沉的灰色作文。
问题症结:学生缺少写作素材,没有养成关注生活,有意为文的良好习惯。
应对措施:
1.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汪曾祺曾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学习了他的《昆明的雨》,孩子们似乎闻到了牛肝菌的香味,火炭梅让孩子垂涎欲滴,那声音娇娇的的苗族女孩子和那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的淳朴更让学生心生羡慕,原来汪老有这么美丽的遇见!连那躲雨时与友人的小酌都那么有诗意。“其实这样的景物和人,你也曾遇见过呀,只不过是你没有用心品味罢了。”我的一句话惊醒了孩子们。作者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打量世界,其实每一天都是一首诗啊,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有美!
2.利用时机法激发写作欲望。今年“六一”运动会,全体同学参加了《向着梦想出发》大型团体操,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活动,排练的辛苦、演出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学生在习作里表达得真切;《开学第一课》学生有话说;港珠澳大桥开通让学生爱国心大生;重庆公交车悲剧,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的歉疚》一文里,再现了车内当时的情景,以悲剧制造者的忏悔引发人们深思;学校渗水式操场的使用,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兴奋喜悦之情在作文中流露……
3.运用日记与随笔法积累素材。春夏秋冬的更替、上学路上遇见的一只小猫、无视妈妈关怀的冷漠以及后来的良心发现,去医院看爷爷而产生的怜惜与愧疚、深秋时节里的一片落叶和道边的一丛野菊花,昏黄灯光下冒着严寒抢修热水管道的工人……都成了学生笔下的素材。
4.教材里很多文本都是非常精彩的些生活内容的范例,我在讲这些课文时,引导学生品课文、写片段。《背影》里的细腻与真实,《荷叶·母亲》里的温暖与慈爱,《秋天的怀念》里对生活和母爱的描摹和体悟等,既强化了阅读理解,又学到了写法。
5.拓展教材,积累素材,激发情感。我在讲课文时,联系生活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让课本的内容更有现实意义。学习《藤野先生》,讲到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赏樱花、学跳舞,我就联系当今的留学生在国外的表现,教育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具有民族责任感;由文中“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联想到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有人对跳楼的人不但不劝阻,反而起哄、催促,在微信上发布小视频,从而教育学生不要再让鲁迅作品中的冷漠麻木的中国看客复活!讲《背影》文中“父亲”送“我”上学的前前后后,我让学生联想自己独自出远门或父母送自己回县城读书的情景。想想父母是否再三嘱托司机或同车熟识的人好好照料你,上车有没有给你挑拣好的座位,有没有让你在原地照看行李,自己跑着去附近的食杂店给你买来水和各种零食供你在路上吃,有没有嘱咐你到了学校要给他打电话报个平安,然后站在原地目送你渐行渐远,直到你坐的车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学生内心受到触动,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眼泪含眼圈了。在文后的小练笔中,学生用朴素的文笔,动情地描述以往被忽略的生活瞬间,沐浴在无疆的亲情中,将文字化成真正的情感体验。
经过实践,学生能够自觉捕捉生活中的情境。
[展示一]学生习作片段
一次快要放学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学生当时正在考语文,坐在班级的贾玉杰老师,立即拿出了自己的手机为大家照亮,还有其他5个同学也把自带的手电筒一起打开。这个素材被很多同学写进了作文,一个学生在文中写道:
“我写作文感觉脖子有些酸疼,正当我无意抬起头时,看到了这样一幕:我发现老师左右手各端着一个手机,双手举过了头顶,她个子不高,黑暗中感觉她似乎踮起了双脚,伸长脖子,眼睛努力扫视着整个班级,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并随时调整着光源的方向,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这点光明,看着不断跳跃的光,我似乎感觉到老师的胳膊在无规律地抖动着。老师,你的胳膊一定很酸疼吧?老师,您的脸上是不是有汗水在流淌?老师,您的这束光芒,像黑暗中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享受着这片温馨的光海,我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我想:不论过去多少年,那灯光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生命是纯真的,是美好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爱和关怀的。
——题记
今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吃完饭后去学校学习,可是上帝好像特意给我出了一道选择题。我的脚不自觉停住了,一只蜜蜂出现在了我的脚尖前,它在地上痛哭地爬着,它的翅和身上都落满了灰尘,我是救,还是不救?
它会不会被车碾压?会不会成为小朋友的玩物?想到这,我迅速重返回“小饭桌”那里,撕下两张纸,把小蜜蜂小心地托了起来,看到前面有一片花草,我小跑着来到花草丛中,我把小蜜蜂轻轻地放到了一朵艳黄色的花朵上,想让它等待着同伴的救援,可是刚把小蜜蜂放到那个看似沉稳的花瓣上,它却狠心地将蜜蜂重重地甩了下去。我仍旧将那虚弱的小生命托起,可怜的小蜜蜂努力地扇动着翅膀,那往日的飞天本事早已失去了动力。
我再一次把小蜜蜂放到了花心里,小蜜蜂在那里挣扎地爬动,上学快迟到了,我必须回学校了。
我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眼,另一只蜜蜂正伏在受伤蜜蜂的旁边,两只蜜蜂慢慢靠在了一起,突然健全的蜜蜂飞向了远方。我试着猜想;那只健全的蜜蜂一定去搬救兵了吧,希望它安好!
小的生命是奇妙的,也是脆弱的,给予他们真情的关怀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吧。
[展示三]学生日记
万家灯火,愿有一盏灯在深夜里为你而亮。
——题记
固执地走在北方十二月的冬夜里,风迎面吹来,报复般的吹过并尽其所能的降低它所经过的每一处的温度。而此刻的我,就像被一团冰紧紧围住了一样,那一刻,连风都在嘲笑我的落魄,影子都没能与我同行。
耳旁回荡起刚才爸爸严厉的批评声……
一束灯光在身后亮起,照着我在这四下无人的夜走了好久、好久……带着疑问回了头,看到了熟悉的人。他看我站在了原地,便打开车窗说:“我知道你现在还在生我的气,你要是不想回家,就去奶奶家住吧。”我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般继续固执地往前走,而那束光也一路同行。到了奶奶家的楼道里,不禁所有的心理防线都被此刻如洪水猛兽的情绪冲塌。一瞬间,我在楼道里像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哭得泣不成声。过了一会,楼道的声控灯灭了,可仍有一束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从窗户向下望去,那辆车还停着,灯还亮着。
收拾好情绪,像往常一样敲开门,回到卧室里向外望去,可能因为看到屋子里的灯亮了,那束光也如释重负般的调转方向。驶向了回家的路。
而那时站在窗边的我,也被一束带着父爱的光照向了心里,我渴望那束光能一直一直的伴我前行……
下一步的努力目标: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继续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爱上作文,让写作成为每个学生表达情感的自身需求,不再为写作文发愁。
实践证明:学无止境,不思则罔,适时给自己的主题研修做个总结,对自我成长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主题研修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研修路漫漫,我愿在这辛苦而又美丽的研修路上走得更从容、更坚定。
转自《宝清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