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利益博弈,互惠是双赢,互害是双杀
刘备托孤,托给诸葛亮和李严二人。
托孤之臣,无上光荣,无上责任。
然而,李严最终却是废为平民,激愤而死。
这里面,发生了什么?
如果放到现在的商界,李严的破产,完全是因为他不守规则,伤害盟友诸葛亮后,被无情抛弃。
李严,绝对是位能干的官员。起初做小官吏时,大家就都知道他办事稳妥。荆州牧刘表让他到各县历练。208年,曹操得了荆州,正在秭归当县令的李严,逃到益州,刘璋用他当成都县县令,大伙又都夸他处事干练得当。
从李严从政的经历看,他八成是位80后,年龄与生于181年的诸葛亮相仿。
到213年,刘璋和刘备打起来时,李严已是刘璋的护军,监督管制诸位将领,在绵竹抵抗刘备。
面对刘皇叔,不归顺曹操的李严降了。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又任命他为犍为郡太守、兴业将军。犍为郡,下辖五县:武阳、南安、僰道、资中、牛鞞。
在太守位置上,李严敢做敢为,大搞城市建设,凿山、修道、盖楼,把坐落在武阳县的郡城修整一新。不过,他这种大兴土木的做法,郡功曹杨洪反对,一气之下,杨洪还辞了职。
李严在任太守的同时,还参加蜀汉五人立法小组,和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一起,制定蜀汉的宪法《蜀科》。
除了会政务、懂法律外,李严还晓军务。他在刘璋手下时,就做过护军。
公元218年,马秦、高胜等在广汉郡的郪县起兵,队伍规模达到数万人。这几万人一路进军,到达资中县。
资中县归犍为郡,是李严的管辖范围。当时刘备在汉中,与夏侯渊和张郃对峙,而诸葛亮坐镇成都。
李严不用成都支援发兵,带着本郡5000士兵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回家为民。不久后,越巂郡的少数民族头目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
这样文武全才,果敢能干的人才,怎么能不招主公喜欢?
公元222年,刘备伐吴失败,退到永安。遭受惨败的刘备,没脸回成都,就在永安指挥蜀汉,而李严则被任命为尚书令,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
第二年,刘备病重,临死前,李严成为托孤之臣之一。由此可见,刘备对李严任尚书令期间的表现,应该是相当满意。
李严继续镇守永安。至到226年,他从永安来到江州,就是今天的重庆。
在这里,李严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把江州建成一个大城,把长江和嘉陵江挖通,把城变成洲,就是四面都是水。然后,用江州城来统领五个郡,这五个郡归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巴州。
他的建议,诸葛亮没批。
因为,226年曹丕死了,曹睿即位,诸葛亮想曹魏政权动荡,乘势北伐。
李严的规划是兴东,诸葛亮的规划是北伐。
托孤二臣,在路线上存在了方向差别。
有后人说,李严建议设置巴州,是搞分裂主义,是想另立山头。
这倒未必,从历史后期发展来看,西蜀大地确实是朝成都和江州(重庆)双核心的方面发展,江州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文化、军事重地。
与其说李严和诸葛亮是东兴和北伐之争,不如说是发展蜀汉和攻击曹魏,哪一个优先。
蜀汉之君刘禅,支持的不是李严,而是诸葛亮。
公元230年,被数次北伐的曹魏,反攻汉中,曹真率大军分三路进逼。
诸葛亮调李严率二万人马赴汉中。
被调离江州,李严极不满意。按他的作风,尽管朝廷不批准设置巴州,但他必定启动大规模建城工程,客观上建造出一个大城市。
被调离,意味着工程中断,什么时间能继续,就未可知了。
本身不赞成北伐,又被迫加入北伐,李严心里自然极其不爽。
不爽之下,怨言出口。他在私下说,司马懿已经设置好官位,来诱降他。
诸葛亮知道他的心意,一方面升李严的官,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一方面上表调李严的儿子李丰来接替江州防务。
这种大局为重的妥协,让李严无话可说——你想发展江州,也是为了蜀汉,没问题,让你儿子来搞。
无奈之下,李严来到汉中,以中都护的身份,全权管理丞相府事务。
在其他人看来,诸葛亮对待李严太优厚了。而在李严看来,从和诸葛亮并肩,到归诸葛亮管理,代他管理丞相府事务,却是受了委屈。
于是,李严改为为李平。
四十好几的大男人,位列丞相之下,突然改名了。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名字虽然叫平,心中实则不平。
心里大不平的李严,很快干了一件大坏事。
231年,他到汉中的第二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李严供应不上粮草,让人传话诸葛亮,让他撤军。
诸葛亮撤军,李严又假装说:“军粮挺充裕,怎么撤军了呢?”
他又上书刘禅,说诸葛亮撤军,是为了迷惑敌人。
既骗诸葛亮,又骗刘禅,李严一错再错。
得知真相的诸葛亮不能再忍,将李严前后书信的原迹拿了出来,李严无话可说,只好叩头认罪。
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李严被贬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李严的错误,在于将个人抱负放到国家利益之上。
在能够实现双赢的前提下,诸葛亮或者说蜀汉能包容他,优待他。
如果他想通过危害国家利益,来实现个人抱负,那么他的结局只能是结束政治生命。
可惜,李严的心中,只有不平,没有底线。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