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米字架
学练毛笔字,米字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对习拳者而言,太极拳是立体的书法艺术。学拳时我们不能只靠一个平面的米字格,而是需要寻找一个“米字架”,一个有脚踝外展,腰胯外展,肩肘腕指外展而形成的,由三个米字格搭建而成的一个“米字架”。当然,这也是一个虚拟的架子。所谓盘架子,行拳时盘的架子,便是这样一个虚拟“米字架”。历代练家虽没能明示这一“米字架”的存在,但都对此有许多生动的描述,如“四正四隅”、“立牌位”、“搬马桶”、“扶八方线”等等。
明师教拳,从不主张学生跟在他背后比划。而是三两天一招、三两天一式手把手的讲解每一动、每一招的动作要领和劲路走向。并且特别注重腰胯如何带动四肢在三个平面米字格上的点、横、撇、捺,甚至将每一劲路的起承转合处,都一一讲透。与此同时,还必须通过“喂劲”来导引学生对劲路的了解,就像给孩子喂奶。
时下,公园里常见许多拳师领着一帮学员比划拳架,往往不得要领,就象没有掌握运笔技巧,不懂点、横、撇、捺时毛笔的起、提、顿、收,就急于去临贴写碑,那时一辈子学不到真工夫的。
初学者切忌贪多,宁精勿滥,力求认真地将老师的身形变化在自身的米字架中一一临摹,力求做到每一动每一招都将老师的“喂劲”吃下。细细消化了,便是自身的工夫了。所以说“师父领进门”,师父的责职并非只是领路人,而更象喂孩子吃饭的“奶妈”。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