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戈金刚:消化系统疾病

漾太极

食物进入口腔,就进入消化程序。首先是口腔周围的诞原分泌消化液唾液。唾液帮助湿润食物,产生味觉,增强食欲,食物在口腔嚼的时越长,分泌的唾液越多。

进入胃的食物,需先贮存一段时间。不久胃壁的肌肉不断收缩、舒张挤压胃内的食物,在胃酸的协同下,食物被磨成细细的稠糊状的颗粒。

小肠是消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小肠是消化管道中最长的一段,长达5米。食物在通过漫长的小肠时,还要被不断地磨碎、搅拌与小肠消化液混合。

胰液是小肠消化液中的主要部分,它由胰腺产生,分泌的胰液进入到小肠,是最强大的消化液。其中所含的胰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将蛋自质分解为容易吸收的氨基酸。食物中的动、植物蛋白质和脂肪,并不能为人体所直接吸收,更不能为人体直接使用,只有将它们分解为上述各种成分后才能被吸收,再在肝内合成为人体的蛋白质和脂肪。

胆汁也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胆汁由肝细胞产生后,储存在胆囊内。进食后,胆汁经胆道排入小肠,胆汁主要是消化并帮助小肠吸收脂肪类食物。当肝脏病变后,可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引起脂肪消化不良,故肝胆病患者常有厌食油腻食物的表现。

小肠吸收了食物中大部分营养物质,剩下的食物残渣排入大肠。大肠内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利用肠内较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维生素K以及水分被大肠一起吸收。

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内工作最繁忙的器官。食入的动、植物蛋白质,经肝脏100多种酶消化分解再合成人体蛋白质。肝脏病变时,蛋白质就会合成不是,脂肪酸分解也受到影响。体内三大物质之间的转化都是在肝脏内进行。当摄取高蛋白和低糖饮食时,肝脏可将某些蛋白质转化成糖,以维持血糖于一定的水平;当体内脂肪不足时,肝脏将糖转化成脂肪。这种转化对于维持体内三大物质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激素是体内重要调节物质。例如,性激素维持性别发育,生长激素促进身体长高。激素的灭活是在肝脏进行的。肝脏病变时,激素没有及时灭活,就不能继续发挥作用。在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有毒的氨,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再通过肾脏将尿素排出体外。

体内某些物质过多或过少都是有害的,需要肝脏来不断调节。人体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乳酸较多,如不及时运走,就有害机体,所以不科学的运动是有害的。

凌晨2时,体内大部分器官都在休养生息,唯独肝脏在这时段加班加点生产人体所需的物质,并进行大扫除,,清除体内有毒物质。早上8时,肝内的毒素全部排尽,下午13时肝合成的部分糖原进入血液,肝需要休息,人开始感到疲劳。

综上所述,消化系统涉及众多脏腑及其经络,这些经络都必须严格协调,任何一环均不可出现问题。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其重要作用就是协调二十条经脉,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脾胃疾病。

患者在每天辰时(7:00~9:00)或巳时(9:00~11:00);肝胆疾病患者在每天丑时(1:00~3:00)或子时(23:00~1:00);肠道疾病患者在每天卯时(5:00~7:00)或未时(13:00~15:00)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健身祛病效果最佳。

慢性胃炎

概述: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按病变的部位又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胃体胃炎的黏膜萎缩性病变多呈弥漫性,只局限于胃体而不侵犯胃窦部,胃酸分泌功能有严重障碍,可有维生素B1吸收障碍并导致恶性贫血;胃窦胃炎以胃窦部黏膜受累为主,多局限于胃窦部的萎缩性病变或兼有浅表炎症病变,胃酸分泌功能障碍较轻一般不引起恶性贫血。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症状,一般有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不适、胀痛或烧灼感,即持久的轻度恶心、食欲不振、口苦、进食易饱、呕吐等症状。常反复发作,以20~40岁的男性多见,但萎缩性胃炎则以40岁以上为多见。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本病在中医学属于“胃脘痛”的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饮食与情志所伤,两者又互为影响,而致胃痛。饮食所伤,脾胃受损,再遇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脾,而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胃都热,火郁热蕴,又易耗伤胃阴,,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初病在气,久痛入络,脉络受损,气血失和而致瘀血作痛;病久不愈,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或脾胃素虚,又过食生冷,克伐中阳,转为脾胃虚寒之证。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25式金鸡独立,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官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肝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腹部中脘

◎上肢部内关

◎下肢部足三里

胃下垂

概述:

本病系胃肌张力减退而引起其位置下降。在髂骨连线以下,并伴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症状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尤以食后症状更为突出。经常嗳气不止,左下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隐痛、闷痛,剧烈疼痛少见。可伴有眩牽、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胃下垂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

中医学虽无胃下垂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当属“胃痛”、“腹胀”的范畴。多由脾胃虚弱所致,宜健脾益气。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32式上步七星,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百会穴,加强刺激督脉。

2.自我按摩穴位

◎头部百会。

◎胸腹部膻中、中脘、关元。

◎下肢部足三里、太溪

胃肠神经官能症

概述:

胃肠神经官能症是由于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功能碍,主要为肠胃分泌与运动功能紊乱,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胃部症状如呕吐、恶心、厌食、反酸、嗳气、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肠道症状如腹痛或不适、腹胀、肠鸣、腹泻或便秘。但常伴有失眠、焦虑精神涣散、头痛等其他症状。该病多见于青壮年,且女性高于男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本病属中医学“胃痛”、“胃脘痛”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3式转身撇身捶,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官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心包经和脾胃经。

2.自我按摩穴位

◎头颈部百会、风池。

◎胸腹部期门、章门。

◎上肢部合谷、神门。

◎下肢部足三里、太冲。

幽门梗阻

概述:

凡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脱垂、幽门前胃癌、近幽门部多发性息肉及各种良性肿瘤、成人幽门肌肥厚症、胃肉芽肿病等,发展到定阶段,均可并发幽门梗阻。其中,大多为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节律性消失,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多于进食后30~60分钟发生,呕吐量大,呕吐物为酸臭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上腹部胀满,疼痛可以缓解。患者因长期多次呕吐和进食减少而致体重明显减轻,又因多次反复大量呕吐,钠、钾大量丢失,致使代谢性碱中毒,并出现呼吸短促烦躁,乏力,甚至发生手足抽搐症。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忧愁思虑,损伤脾阳,致脾胃虛寒,不能温化水谷,胃失和降;或素来脾胃不健,输化失常,津液不能四布,酿生痰饮,郁而化热,积于中脘;亦有反复呕吐日久,瘀血阻滞,痰瘀互结,胃失和降,脘胀而吐。本病属于中医“反胃”、“停饮”等范畴。

1.拳疗法

◎症状缓解后,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25式金鸡独立,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宫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脾胃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 膈俞。

◎腹部中脘。

◎上肢部内关

◎下肢部足三里、丰隆

慢性胆囊炎

概述 胆震炎的病因主要有胆囊出口梗阻、细菌感染、胰酶反流,激素及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亦可发生胆囊排空障碍,导致胆汁瘀积,囊壁受化学性刺激而引起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纤维组织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涧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不适感,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腹胀、胃灼痛、嗳气、反酸和恶心顽固不愈,在进食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可加剧,也可有餐后发作的胆绞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胆,因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情志失调则肝气结,气都日久,气滞血瘀,瘀血停积;或精血亏损,肝阴不足络脉失养;或脾失健运,湿热内郁疏泄不利等,均可导致胁痛。在病证方面,有虚有实,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本病属于中医学“胁痛”、“结胸”、“黄疸”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27式转身白蛇吐信,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宫穴和第4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胆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膈俞。

◎胸腹部期门

◎下肢部 足三里

 慢性胰腺炎

概述: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炎性病变。早期仅见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阵发性上腹痛,放射到上腰区,食后加重,身体坐位前屈时减轻。疼痛加剧且成持续性,常伴有恶心、呕吐、脂肪泻(大便量多、色灰黄、有奇臭、舍大量脂肪),或有持续性、间歇性黄疸,或发热、或呕血,久病以后可有消瘦、衰弱及营养不良。本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中医学称胰腺为膵脏,膵脏与肝胆关系非常密切,其功能属于肝、脾两脏。常见的病因有情志不遂,饮食不慎,酒精中毒。病理主要是肝郁气滞,湿热蕴结,病久反复发作,亦可致脾气虚弱。本病属中医学“脾病”、“心病”、“脘痛”、“结胸”等证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27式转身白蛇吐信,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官穴和第4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胆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  命门

◎腹部  中脘、章门、期门

◎下肢部  足三里、丰隆

慢性腹泻

概述 慢性腹泻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者,称慢性腹泻。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混浊内生,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若平时脾胃素弱,复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司,也可形成泄泻。若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也可导致泄泻。但肝肾所致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张景岳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4式云单鞭,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宫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肝脾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 命门。

◎胸腹部 中脘、关元、气海。

◎下肢部 足三里。

便秘

概述: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排便时间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临床表现有时左下腹胀痛,下腹痉挛性疼痛,欲便不畅等症状。又因粪块干燥坚实,可引起痔疮。慢性便秘特别是习惯用泻药或灌肠的患者诉称有食欲减退、口苦、嗳气、胀气、多屁、头痛、头晕、疲乏无力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因脏腑功能失调,大肠传导失职。中医学也称之为便秘。辨证分虚实两证:①实证:饮酒过多或嗜食辛热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不能浸润肠道;或情志不畅,气机郁阻,肠腑传导失常而成。②虚证:饮食偏废,食物过于精细,安逸少劳,气血运动不畅,胃功能减弱,或由病后、产后,年迈体衰,气血亏耗,气虚则传运无力,血虛则肠失润下;或下焦阳气不足,阴寒凝结肠道,腑气受阻而成。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31式下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合谷穴,加强刺激大肠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腹部、中脘、关元

◎上肢部 合谷 曲池

◎下肢部 足三里 涌泉

肠道易激综征

概述: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是由肠管运动与分泌功能异常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以腹痛、腹泻、腹胀、便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便秘时粪便呈羊粪或栗子状干硬便,有时粪便外有透明黏液,腹泻时呈稀溏、水样便,或交替性腹泻与便秘。多发于中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中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水谷不化,清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成该病。本病属中医学腹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33式退步跨虎,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合容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大肠经和脾胃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命门

◎腹部关元、气海

◎下肢部足三里、阴陵泉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概述: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统称为消化性溃疡。临床以慢性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胃溃疡多在饭后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多在空腹时痛,腹痛性质多为隐痛、烧灼样痛、钝痛,饥饿痛或剧痛。同时还可噯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二者之比为3:1。

中医学认为肝郁气滞、胃热阴伤、瘀血阻滞及脾胃虚寒,皆能引起胃失和降而致本病。本病属中医学的“胃痛”、“心痛”等范畴,部分病例与瘀证等有关。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9式斜飞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宫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脾胃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 命门。

◎胸腹部 膻中、中脘、章门。

◎上肢部 合谷、内关

◎下肢部 足三里

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

本病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肠黏膜广泛溃疡为特征的结肠炎症。本病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腹泻每日数次~十数次不等,可为稀水便、黏液血便、脓血便或血便,腹痛多为隐痛或下腹绞痛,时有里急后重,可伴有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及消瘦贫血、失水、急性期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肝气犯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均可使脾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职而成此病。本病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腹痛的范畴。

 1.拳疗法

◎症状缓解后,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4式提手上势,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劳官穴和第1、2足趾,加强刺激心包经和脾胃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命门

◎腹部中脘、关元、气海、章门。

◎上肢部合谷

慢性肝炎

概述: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两类。两者均由急性肝炎演变而来。急性肝炎的病程超过6个月~1年,症状持续和或肝功能试验仍有异常,即可认为已进入慢性阶段。“迁肝”的多数患者病情会妤转、稳定,达到临床痊愈,极少数变为“慢活肝”。“慢活肝”病情复杂,可有肝硬化的伴发,最终演变成肝硬化。

本病属中医“黄疸”、“虚证”、“癥积”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湿热之邪缠绵,日久正气损伤所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27式转身白蛇吐信,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第1、2足趾之间,加强刺激肝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胸腹部章门、日月。

◎下肢部三阴交、太冲、太溪。

肝硬化

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肝硬化起病慢病程长,早期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上腹胀满,体重减轻、疲倦乏力、腹痛,皮肤、黏膜、牙龈、鼻腔、口腔出血、瘀斑。晚期可见腹胀和神经精神症状如兴奋、呆滞、嗜睡、躁狂等。体征可见色素沉着、黄疸、发热、静脉怒张、腹水、胸水、脾大、肝大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而导致气滞、血瘀、水肿。本病属于中医中“癥积”、“鼓胀”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0式肘底捶,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此式时,意念始终在十足趾,加强刺激肝经、脾经、肾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胸腹部章门、日月、期门

◎背部膈俞

◎上肢部合谷、内关。

◎下肢部三阴交、太冲

作者:戈金刚,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首次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中医内功按摩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戈金刚出身中医和武术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养生之道,并在5岁开始习练少林拳。1995年在河南少林寺举办的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奖。戈金刚是无锡传教太极拳、太极剑国家竞赛套路的第一人。在无锡历次全民健身运动中,他组织和指挥了三次“千人太极拳”表演,曾被评为无锡“十大健康人物”“十佳健康榜样”。因在全国推广39式杨氏养生太极拳,主张通过练拳健身祛病,被媒体称为“拳疗奇人”。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