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没错”,但一定要让农民工兄弟在城里过个好年!
何时执行?何为居家健康监测?何为网格化管理……这些,都是问题。
随着春节的临近,关于“返乡政策”的讨论热度非常高。
23日,卫健委再次回应了春节返乡问题。
再次明确,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需要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并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这样一个回应,说白了就是增加了回乡的步骤,增加了回家路上的麻烦,让人们主动放弃回家过年的念头。
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明白,增设这么多的条件,就是增加你返乡过年的难度,让你自觉留在原地,别在路上跑来跑去的……
也可能是考虑到,如果直接说不让大家回家过年的话,又太伤人“自尊”了。
想想也是,咱们中国人就是喜欢“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
但凡有些许回家的可能,都会想尽办法往家里跑的,这样一种文化现象,是足够你研究一辈子的。
可是,又逢到疫情年,该怎么办?
人家也不是不让你回,但你必须先排队完成核酸检测,保证你没被感染。
回家路上,还要捂得严严实实的。到地儿下车时,还要再做一次核酸检测……
回到家就完事了么?想得憨美哩!你必须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呆着,每天都要量体温……
终于可以出门了,看看日期,又该返城了。
思虑再三,你自己就说“算了,今年不回家了!”
但是,像你这样在城里有家的,不回老家,在城里一样能把年给过好了。
而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才是春节返乡的主力军。
很多地方建议农民工不要返乡,理论上来说,人口流动减少,那么感染风险就降低,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个出发点没有问题。
对于农民工来说,回家不止是看看,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寄托和一种牵挂。
他们全年无休,更没有所谓的法定节假日。唯有春节回家,才有时间和家人团聚几天,错过了这个机会,很难再次找到这样的时间。
只有回到了家里,见到了父母和妻儿,他们才能从内心触摸到那份寄托,温暖到整个家庭。
因此,如果农民工春节无法回家,对于他,对于家人都是一种内心无法消除的孤独。而这份孤独,只有家庭才可以消除。
还有一个问题,每逢春节,物价都会大涨,举目无亲的农民工何去何从?
对于农民工来说,一碗面从10元涨到20元,一斤水果从5元涨到10元,都是难以接受的成本和负担。
除了吃,还有住的问题,工地放假,他们如何花更少的钱才能解决自己的居住和生活问题,这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可都是孩子的学费、父母的看病钱、家里的日常开支……需要他们辛苦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积攒下来的钱。
这部分多出来的花费,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些很现实的问题,谁会替他们考虑?
如果不让农民工回家,是否有更多后续的措施,比如发送节日补助等。
农民工不能够回家,必须会从内心感到孤单,家人也是倍感挂念。
应该采取一些人性化的措施,让农民工解决生活支出之外,同时也能够从内心得到温暖。
有些地方,为引导相关人员就地过年,纷纷推出了一揽子政策,发红包、给补贴、派消费券等大招频出,各显神通。
但在一些地方,给农民工的“关爱”始终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没有从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他们就地过年的难处。
春节回乡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包含着人情亲情需求,既有受节假日制度的影响,更牵涉到无数家庭的生计。
对于一座城市的异乡人来说,是以客人的身份就地过年,还是以家人、主人的身份过年,是考验一个城市是否真正能够温暖人心的关键。
2021.1.24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