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杂志】核扩散的战略逻辑
简 介
【文章原题】
The Strategic Logic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作者简介】
Nuno P. Monteiro,耶鲁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大国政治,权力转移,核扩散,战争根源,威慑理论与民族主义。
Alexandre Debs,耶鲁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战争,核扩散和民主化的原因。
【文章来源】International Security , Volume 39|Issue 2|2014,PP7-51
【期刊介绍】
《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是国际和国家安全领域的同行评议学术期刊。它成立于1976年,由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t Harvard University)编辑,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 Press)每年出版四次。2014年的影响系数为4.455,在“国际关系”这一类别的85家期刊中排名第一。
【期刊网址】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loi/isec
【编译】李源
【校对】李代霓 褚峰熠
Sections:
1. Introduction
2. A strategic theory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2.1 Key terms and variables
2.2 Adversaries and the strategic logic of proliferation
2.3 Allies and the strategic logic of proliferation
2.4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nonproliferation policy tools
3. Empirical patterns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4. Historical cases: Soviet Union; Iraq; Pakistan; South Korea; West Germany
5.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6. Conclusion
潜在的核扩散国家为何寻求核武器?哪些因素助长或限制了其寻求核武器的尝试?在此,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安全的核扩散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潜在核扩散国家、敌对国家与其盟友三者间的战略互动。并基于大量的经验案例,作者检验了该理论。
理论建构及其观点:核扩散的战略理论(A strategic theory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关键术语和变量
本文关注于三个关键行为体之间的战略互动:潜在的核扩散国家,敌对国家(adversaries),以及它的盟友。作者指出理解核扩散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三方间的互动关系:核武器对于潜在核扩散国家的吸引力,敌对国家威胁进行预防性战争的可信度,以及其盟友提供安全保障与威胁结束盟友关系的有效性。基于此,作者分别提出相应的自变量、干预变量、约束因素以及因变量。自变量:安全威胁的程度,是指潜在核扩散国家与其敌对国家爆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相对实力,是指潜在核扩散国家相比于其敌对国家的军事实力状况;核项目的成本,是指开发核武器所需要的物质资源成本;盟友安全保障的承诺水平。因变量则为一个国家是否能够获得“核地位”。同时,作者指出连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机制中包含两个干预变量:核扩散的安全收益以及预防性战争的成本。前者是指核扩散国家由于获得核武器而相对于其敌对国家的实力的变化,而后者则是指在一场预防性战争中双方的损失程度。
作者指出:核武器的获得提高了潜在核扩散国家相对于其敌对国家的安全状况,同时也增强了它相对于其盟友的自主性。因此,无论是它的敌对国家还是其盟友都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阻止它获得核武器。其敌对国家威胁进行预防性战争,其盟友作出可信的安全保障承诺或者威胁结束盟友关系。
对手与核扩散的战略逻辑(Adversary and the strategic logic of proliferation)
没有强盟的国家在面临安全威胁时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主要依赖于它和敌对国家间的互动。
为获得核武器,潜在核扩散国家必克服两个约束性因素:第一,是否有发展核武器的意愿,这取决于它是否享有安全收益。安全收益依赖于之前所提及的两个自变量:潜在核扩散国家的相对实力和面临的安全威胁程度。较弱的相对实力和较高的安全威胁使国家更具发展核武器的意愿。同时,只有当核扩散的安全收益大于核项目的成本时,国家更愿意发展核武器。第二,是否有发展核武器的机会,这取决于其敌对国家为阻止它发展核武器而威胁进行预防性战争的可信度。潜在核扩散国家拥有核武器对其敌对国家的安全影响高于敌国进行预防性战争的成本时,战争的可信度越高,潜在核扩散国家有越少的机会发展核武器。作者指出超过一个临界点,核扩散的可能性随着安全收益的增加而减少,核武器越多,潜在核扩散国家实现其安全目标的能力越强,但其敌对国家进行预防性战争打击的动机也越强。最后作者指出预防性战争的成本取决于所设的第一个自变量——潜在核扩散国家与其敌对国家的实力对比。
盟友与核扩散的战略逻辑(Allies and the strategic logic of proliferation)
作者指出:强盟的安全承诺越高,受保护国家有越少的意愿发展核武器,但这也同时增加了其敌对国家进行预防性战争的成本,由此增加了其发展核武器的机会。强盟的存在对“意愿”与“机会”约束性因素都具有影响。核扩散要求受保护国家与其强盟之间的安全利益不是完全重叠的,由此潜在核扩散国家不受强盟保护的安全目标越多,它越有更高的可能性发展核武器。
不同防扩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nonproliferation policy tools)
强盟有两种方法阻止其受保护国家发展核武器:胡萝卜+大棒。强盟作出更多安全保障的承诺,将减少潜在核扩散国家发展核武器的意愿。强盟威胁结束盟友关系,将限制潜在核扩散国家发展核武器的“机会”,但如果潜在核扩散国家的相对实力足够强大,它仍有可能克服“机会”的约束性因素,因此“大棒”政策的作用是相对的。
变量越多,逻辑关系越复杂,逻辑链条越长,是否限制了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