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要想成功,人脉并不是首要因素,而是要做到这七字真言【一点资讯】

引言

《书·禹贡》中有句:'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作为一个身处社会之中的人,每个人都想要取得成功,但是现实残酷,人人都取得普世价值认为下的成功又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呢?关于这一点,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社会阅历、社会认知不同,自然也会各有其看法、观点。但是在普通人的认知中,人脉却几乎是公认的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因为在这些人看来,有了人脉似乎就意味着可以轻松借助外力,从而取得成功。

可是,对于这一看法、观点,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更是结合自己修行的经验,将取得成功的方法归纳为七个字:“心、诚、知、底、耐、勤、行”。

而这七字真言,对于想要取得成功的我们而言,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

王阳明与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作为一位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更是被列为儒家四圣之一,与孔子、孟子、朱熹并列。

据记载,他出生之后年逾5岁仍不能说话,直至一高僧过其家,祖父为其改名守仁才开口说话。而在其后的履历之中,他十五岁便上书献策,而在步入仕宦之后,他直陈利弊,面对刘瑾等人他亦是毫无惧色。

虽然被贬,但亦能思忖良多,更是藉由此在龙场悟道。之后,他平定江西叛乱、宁王叛乱,更是在54岁时急流勇退,选择辞官回乡立院讲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心学四句教,更是影响深远。

明穆宗朱载垕便称他:两肩正气,一代伟人。至于后来人之中,孙中山、郭沫若、钱穆等人对王阳明以及心学也是推崇备至。王阳明的成功,无疑是有目共睹的。

但他的成功,却可以说是对“心、诚、知、耐、勤、行、底”七个字的恪守与践行的结果。

心: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在王阳明看来,“理”存在于心中,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一般的人物。而要想成为这种成功的人物,则就要先做到“心无外物”,因为“心外无理”。

而这种“肯定自我,强调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的观点,无疑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一个人,只有充分地肯定自我,强大自己的内心,这也才是取得成功的根本性因素。否则就如同“德不配位”一般,即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也终究难以长久。

“诚”: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说文》中:诚,信也。诚信,作为传统美德,它体现的既是伦理道德修养的要求,更是对人在生产、经营等经济行为之中的要求。

王阳明认为只有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做到内外兼备,保持一颗纯粹的真实之心,做一个至诚之人,如是才能让他人信服,让自己成为可以他人可以信赖的伙伴。

这样一来,前路自然也就拓宽了。

“知”:立志由心,人贵自知

王阳明的心学之中,“知”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中的认识论。它是我们对事物的准确认知之后得出的一种论断、认识。而后,王阳明强调“知而后行”。

这里的“知”具体落实到我们个人,则可以当做是对自我的一种准确的论断、认识。一如,我喜欢绘画,但却要立志成为文学家,显然这就是“不知”,没有正确的在“心”的主导之下“知”。

在“知”之下,也就要求我们要想成功则就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准确的立志,即不好高骛远,又不至于妄自菲薄。如此,再继续努力,成功可期。

“耐”:耐得寂寞,等得苦尽甘来

这个“耐”字,顾名思义即是要求我们能够忍的了,坐得住,正所谓:“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一个人也只有忍耐的了寂寞,吃的了这万般之苦,方才能让自己内心充盈,才能真正的守得云开见月明。

王阳明的为官经历便是如此,初入仕宦时不忿于宦官刘瑾干政,他愤而上书,以致于被贬龙场。

倘若一般人,定会自怨自艾,但王阳明有的却是思考、忍耐。于是,就有了龙场悟道,也有了日后他并未同流,堪称古今第一完人的评价。

“勤”:勤于求知,细于做事

在民间中有一谚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这个故事用在“耐”、“勤”上亦是恰当不过。

而相较于民间的通俗化,王阳明则更显具体,他说:勤于求知,细于做事。求知欲,可以说是一个人上进与否的标志,但凡成功之人,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近乎贪婪的求知欲。

正是要“勤于求知”有如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张仪般“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劳,才能让自己保有上进之心,不至于沾沾自喜,轻易满足;而这份勤于求知背后,学问也会更加精细。

“行”:知行合一,一念发动,便行之

既然有了前面的秉持本心,至诚立志,这“行”之一字便是我们要取得成功的实践论。

而在现实中,我们之中其实并不缺乏“知之者”,但真正的践行者却少之又少。正是因为生活中多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也才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成功。

如是就必须要“知行合一”,既然已经“知”,那就必须去在行动上配合,正所谓“一念发动,便行之”,这样一来便可以克制惰性,真正的在行动上产出成果。

“底”:但求无愧于心

有了前面的六字,其实一个人便已经很难失败了,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却常见“一时的成功者”,难见“一世的成功者”。这是为什么呢?

就在于这个“底”字之上,这个“底”既是我们界定成功与否的底线,又是我们用以做人的原则。

正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就在我们心中设下了一个底线,一个必须恪守的底线,这个底线要求我们在道德上无愧于心,在法律上更是严格遵守。

而只有如此,你的成功才是长久的,你的成功才是几无瑕疵的。

小结

作为一位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可以说对于我们修身养性、立德立心有着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这一点上,从他的这七字真言中,我们便可以窥见一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