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2801- 志愿军防御战战术,美军为何破不了?他们可不会从自身上找原因

虽然美国建国仅有两百多年,与我国历史比起来压根不值一提,可事实人家就是站在世界综合实力最强的位置,其中以军事力量为最优。

其实很多人都对美国军事力量都有些误会,强大是不争的事实,但却是凌驾于武器装备之上的。所谓的强大,仅限于空军、海军。至于陆军,尤其是美军步兵,如若没有海空两军撑腰,他们压根上不了台面。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其与志愿军交锋的战斗中找例子,一抓一大把。

抗美援朝停战协议敲定,已经过去了67年。对于这一场很多人一直都有疑问:志愿军能在装备完全不具有优势的朝鲜战场上,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交锋中一次又一次吹响胜利号角,靠的是什么?是战斗意志,还是牺牲精神?

首先革命者的功勋是容不得我们质疑的,生不同时不能理解当时局势可以理解,但不能作为因不懂而曲解革命者付出的原因。

对于为何能打胜仗,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必然不可少,但战略战术这个关键点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而美国步兵总是被志愿军揍,也就是志愿军在防御战中有一种战术颇有经验。

1933年9月,红军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中,"短促突击"战术的实施让红军吃了大亏,失利后的红1、9军以被迫南撤告终。此后这种战术被红军指战员大卫批判,弄得彭老总都一度觉之恼火。但谁也没想到,当年的失利战术到了抗美援朝战场后,大有用处,屡屡让美军吃瘪,直到战争结束都没能搞明白为什么。

打完第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便陷入了一种僵局中。范佛里特发现志愿军运输短板,补给跟不上的缺点后,便倾尽所有采用了"磁性战术"。仗着联军机动性强这一优势,志愿军在有一段时间里确实陷入了两难境地,毕竟两条腿难跑过四个轮子。

1952年5月,范佛里特依旧想借机动性占领缓冲区要点,为一拖再拖的停战谈判争取更多优势。联军派出了陆战1师团1团,面对志愿军六十三军187师560团。

其实63军全军入朝后的表现,大抵只能是差不多形容。虽然靠铁原狙击战站稳了脚,可和三十八军、三十九军等比起来确实没太多亮点。

论战斗力最强的得往188师身上看,虽然这里只是单纯比较,不涉及捧高踩低,但确实187师水平只能算刚好及格。但志愿军派出了最弱的部队,都能打赢美军陆战1师,说明了什么?美军步兵太弱呗!

美军想要以一个班到一个排方式,一步步修筑工事死守高地,显然这不会被志愿军允许。5月16日凌晨1时,560团7连2排趁着夜色先行抵达190.5高地,开始挖掘坑道修筑防御工事。

天刚亮美军开始往阵地上方摸索,没想到已经被志愿军占领,只好发起猛攻,但两次反攻都未能改变局势。

后续又调来一个营的美军,以两个排和一个连分别朝着高地两侧夹击而上。两股力量分别对应的是7连2排6班和7班。说来也巧,这两个班都有一个加强轻机枪连挺着,美军全都以失败收场。

屡攻屡败之后,美军在6班和7班坚守的位置上调整了好几次,试探之后最终还是将主力定在6班方向上。排长也意识到美军的进攻方向,立马让7班战士扩大防御面靠向6班,8班也做好支援6班准备。

这一天,美军进行了多次分路攻击,但在2排一次又一次的短促出击下,每次都只能溃逃而下。

其实战术很简单,就是阵地上的各个分队都有自己的坚守面,但不论美军从哪个方向进攻,彼此间都会进行支援,以最快的速度给予美军打击。而这种方式,在对付美军路上可谓是屡试不爽。

美军也很疑惑,为何就不能破解?其实原因早在云山战役打响时,我军就能给出答案。

美军步兵胆小怕死,畏手畏脚。一旦发现阵地上方,火力猛烈后第一反应不是躲就是逃,甚至还是将领带头跑。

美军仗着军力强大,从来都是傲娇的,自然不会考虑到是自身胆小怕死的问题。所以,估计当初和志愿军交过手的美军步兵到死都没能想明白。这就好比,上甘岭一战被西点军校作为教材研究,战术是研究得差不多了,也不理解为何美军会败一样。因为志愿军精神他们始终领悟不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