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女儿过去的嫁妆|寻觅绥宁苗族风俗|杨焕礼
本期整理作者 杨焕礼
寻觅绥宁苗族风俗之二十六
苗家女儿过去的嫁妆
杨焕礼 整理
这一期来说说过去苗家女儿的嫁妆,这里所谓“过去”指的是解放前。为什么要说过去苗家女儿的嫁妆呢?因为在苗家女儿的嫁妆里含有很多苗族古老的风俗,值得记录下来,以便让后人了解。
女儿出嫁送嫁妆,中华民族都有这个习俗,且喻意与功能都差不多。无非是祝福女儿找了到如意郎君,希望女儿嫁出去以后过得好点,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在过去,苗族女方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即嫁妆是女儿身份地位的代表,嫁妆可以显示女方家有无经济实力。苗族女方的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过去的东西,在过去那个时代是属于女人的私人物品,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婆婆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会婆家的声名狼藉。
那么过去绥宁苗家给女儿的嫁妆有哪些东西,又有哪些讲究呢?
绥宁苗家女儿的嫁妆大多讲究实用性,也就是女儿到了男方家后,即使马上分家出去另立门户,其家庭所需的家具一应俱全,不用另行置办。绥宁苗族家庭古时特别讲究大家族小家庭模式,像那种“三代不分家”或者“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很少。因此,在儿女成亲时双方的父母都有让他们独立门户的思想准备,大多数的父母在儿子成亲后,便强行进行“分火”,让小夫妻俩早日成家。这与当时苗族人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关,也与当时的封建礼教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关。
苗家女儿嫁妆中大件的东西主要是木质家具,有衣柜、碗柜、书柜、堂屋八仙桌子櫈子、火炉房吃饭的桌子、梳妆台、木箱、澡盆、洗碗盆、挑水桶、火箱、火桶、尿桶等等,再就是被褥衣服等。鞋子虽然在女儿出嫁前就做了一大堆,也随嫁妆一起带走,但那是女儿到了男方后,赠送给男方亲人的礼品,准确来说不能算嫁妆。银饰一部是父母置办的嫁妆,一部分是女儿的女性长辈赠送之物,也算在嫁妆之列。除此,嫁妆的一部分由女儿家里的亲戚朋友赠送,如木质小件物品、被褥、脸盆、提桶、椅子等。木质的嫁妆都要用土漆漆成红颜色或板栗色,有的绘上彩绘。过去,财主人家女儿的木质嫁妆要请雕花匠师傅雕花,仅雕花的时间就要花两三年的功夫。一般来说,普通的嫁妆忌陪送床、锅、钟等,但是,经过雕花后的床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嫁妆,据说雕花的床上雕有各种吉祥物和吉祥语,破解了这一忌讳。
嫁妆的数量用“抬”来计算,也就是在女儿出嫁时,由男方那边接亲的队伍来抬嫁妆,把两根竹竿子绑扎在嫁妆的两边做成抬架子,前后各有一人抬着上路,此为一抬。也有小件的东西用箩筐挑起,这种情况有的地方算在“抬”里面,有的地方就不算“抬”里面。嫁妆的抬数往往是娘家人显耀门第财势及新娘身份的象征,抬数越多就说明嫁女人家越风光,越觉得有脸面。嫁妆随女儿出嫁时忌里面空空荡荡,因此,女方家往往在木柜、木箱内装一些稻谷,由于稻谷是金色的,有一定的重量,放在柜子、箱子里显示嫁妆的贵重。其它不能装稻谷的小木质物件里面要放一张四方红纸垫底,外面要贴上剪纸红双喜字,喻意女儿出嫁后的未来生活红红火火。
关于女儿的嫁妆,绥宁一些苗族地区流传着一些趣闻。嫁妆备好后,一些比较有心的女儿要逐一进行清点,当女儿发现嫁妆中还缺少所需的某些物品时,她不便明说,就利用哭嫁的机会,非常巧妙地哭出自己到男方家后还需要哪些东西。有钱的人家还好说,女儿哭着点到什么就给她再置办什么,最苦的是那些家庭并不太宽裕的人家,女儿点到什么,如果还没有,他们咬紧牙关也得办,尽量满足女儿的愿望。如果家里实在无能为力置办这些东西了,也就只好陪着女儿哭嫁,在哭嫁中巧妙地解释与安慰,显示出一种父母的无奈。
关峡苗族乡大园古苗寨流传着一个关于女儿嫁妆的故事。有一个寨的李姓财主,将女儿嫁到大园。他女儿从小任性惯了,好吃懒做,尤其不知甘苦,不懂得珍惜财物,大手大脚恣意挥霍浪费,虽然父母平时对她教育很严厉,但女儿就是听不进耳,也就没办法,心想,反正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他女儿出嫁的时候,女儿借哭嫁机会向家里要这要那,父母都满足了她,最后没东西可要了,她要求到男方家里打水井、挖水塘,父母也照样办了。女儿出嫁的那一天,当所有的嫁妆抬出大门后,父亲让人抬出一个漂亮的柜子,柜子门上吊了一把大铜锁紧紧地锁住。女儿对自己所有的嫁妆清点过好几遍,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一件嫁妆,她不解地问父亲,这个柜子里装了什么?父亲告诉她,这是她将来的一个救命柜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打开,但愿你永远也不要打开。女儿向父亲要钥匙,父亲没有给,只是一边叹气一边摇头。那时这位李姓财主嫁女是四乡八里最为风光的,引来许多乡邻的羡慕。李姓财主家的女儿嫁到大园后,依旧好吃懒做,挥霍无度,没有几年时间就将一个殷实的家给败光了,连同她的嫁妆也变卖掉了。家里没有了吃的,她要长工夜里偷偷摸摸地去收人家稻田里的谷子。俗话说,千里黄金夜不收。长工不得不从命,但他们觉得这样做是败坏寨子里千百年的规矩,良心上过不去。因此他们在偷谷子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在将谷子挑回来的路上,他们悄悄地把谷子撒一些在路上,一直撒到主人家的谷仓前。丢了谷子的主人顺着谷子找到了她家来了,事情也就败露了。按当时的寨子的规矩,对偷盗田里的谷子的人惩罚是最严厉的,因此,她家的房屋财产都充公,她也将被逐出寨子。就在她临走时,看见寨子里的人正抬她的一件嫁妆,是父亲最后给她的那一件挂着铜锁的漂亮柜子。她突然想起出嫁时父亲跟她交待的话,她请求打开柜子看一看,看看父亲所说的救命柜子里到底有什么,能不能救她的命。于是,寨子里的人便把柜子的铜锁砸开。当柜子的门被打开时,柜子里除了一卷草席、一根打狗棍、一只碗外,什么东西也没有。女儿看到这些东西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寨子里的人对女人的父亲的先见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知女莫如父,父亲早已料到女儿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当初女儿出嫁时,他连女儿讨饭的工具都当作嫁妆给她预备好了。从此,这个女人拿着她父亲给她的这几件“嫁妆”走向了乞讨之路,再也没有回到寨子里。
绥宁苗家过去嫁女的嫁妆根据家庭情况,不仅只有那些能搬得动的物品,还包括了一些是生产资料。大到水田,小到耕牛都可以当嫁妆陪嫁给女儿。笔者在该系列文中曾介绍过“女儿林”,“女儿林”也是女儿的嫁妆。当苗家妇女生了女儿时,就要到山上种一片树林,这片林子与女儿一起长大。如果林子长得快,砍下来就可以为女儿做嫁妆,如果长得慢,这片林子树木将来长成后给女儿起造房屋,总之,这块林子的树木是属于女儿的。还有一种用山作嫁妆的,有的是所有权全陪嫁,有的只给阳山,不给阴山。这种只给阳山不给阴山又是什么说法呢?原来绥宁自古以来把山分成两种功能,一种是山林的管理使用权,叫阳山,一种是山里土地的安葬权,叫阴山。也就是说把山当作嫁妆给了女儿的只是给了山林的管理使权,而娘家老人过世后,拥有这座山的安葬权,无需征得女婿家的同意。关峡、长铺等乡境内就有多处这样的阴阳权属不同的山,当然,这种阴阳山到了今天只是在民间传统观念和习俗方面还认可,现行的国家法律是不认可的。
解放后,绥宁苗族人嫁女的嫁妆随着时代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有变化,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的嫁妆依然还是以木质家具、被褥衣服为主。后来随着交通的发达、交通工具便捷,苗族人的生活也逐步与时代接轨,老三件、新三件、今三件也进入了嫁妆的行列,而古老的抬嫁妆的方式已为各种车辆运输所取代,尤其到了今天,苗族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已了生了巨大变化,嫁妆的概念正逐渐消失,而以“抬数”多少来显示婚嫁风光的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当然,与之一起消失的还有一些古老的苗家婚俗。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