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桂花香
香城桂花香
文/易恭美
清晨,随着锻炼的人群,我一踏进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就闻到满鼻的馨香。那香味,直钻进你的鼻孔,沁入你的胸中,透心透肺,灌得你像喝醉了酒的汉子,晕乎乎,有点站不住脚。身边的人一个个也都醉意明灭,脚步微酥,一边深吸着香气,一边高声赞叹道:“这桂花,怎么就开得这样快啊,一夜之间,说开就开了!”“好香好香啊!”“这树桂花更香,快来闻闻!”
环顾水泥路的两旁,晨曦中只见绿荫如盖的桂花树上,不经意之间就绽开了满树桂花。这路旁的桂花树不很高大,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四季滴翠。那小小的桂花瓣,布满了所有的枝枝丫丫,白里透黄,点缀着绿叶,喜露着笑脸。于是,浓郁的桂花香,就从所有的枝柯上向四处散发,朝周围喷射,将空间弥漫,把整个公园裹罩在稠酽的香风里。
闻着桂花香,目光不愿离开那一棵棵桂花树。目光推移中,我注意到,有那么一棵桂花树,并不高大,其貌不扬,不算稠密的枝杈上,不知怎么只长了稀稀落落几片叶子。但满树的桂花啊,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就似人工所成。于是,走近这棵桂花树,就更加香气袭人,熏你更醉。难怪南宋词人李清照赞叹桂花:“黯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我想,这多年生的桂花树,长着圆球形的树冠,浑厚丰满,细枝下垂,婀娜多姿,形体十分壮观和美丽。它枝繁叶茂,叶片光洁润泽,叶色浓绿,四季常青,日日夜夜泛翠。在万木峥嵘,开花吐绿的春夏,它默默无闻地奉献绿荫。到了寒风开始萧瑟,万木逐渐凋零的秋冬,它仍然绿色依旧。使你一看到它,心中就布满春意,眼前就萌发生机,前路就充盈希冀。不光如此,“八月桂花遍地开”,在硕果遍野的金秋,在人间团圆的时节,桂花树给辛勤劳动的人们,奉献了心灵的结晶。
桂花花朵很小,花瓣很小,小得让人很是看不上眼。但别小看这些小精灵,它们散发出来的馨香,是其他任何花都无法企及的。桂花的香,香得浓烈,香得醇厚,香得清雅,香得彻底,香得充满穿透力,直深入你的肌肤和骨骼,直渗透到你的心尖尖上。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的香称作“天香”。
湖北咸宁,这座被称为“中华桂花之乡”的城市,到处遍栽着桂花树。于是,一到了这个桂花盛开的季节,整个咸宁就成了一座“香城”。大街小巷是香的,马路广场是香的,公园庭院是香的,阡陌河畔是香的,,坡岭岗峦是香的,村舍桥头是香的。甚至,整个的山,整个的水,都被浸染成馨香一片。我想,在这样一片馨香的环境里,那灿灿的阳光、如银的月华、款款的风影和丝丝的雨脚,一定已变成了香的;就连那些路过的云彩、飞过的鸟鸣和飘过的山歌,也肯定变成香的了。
咸宁培植桂花始于唐代,盛行于清朝,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最早用文字记载咸宁桂花的,当属屈原。2300多年前,屈原自武昌陆行,过咸宁经蒲圻至岳州。在咸宁汀泗桥镇看到满山遍野的野桂花(当地俗称铁桂),由衷地吟叹:“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据万寿桥村的《王氏家谱》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村人就开始引种桂花。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咸宁县志》记载:明初,江西朱子港的一些农民迁居咸宁柏墩,在47个村的村旁地边植桂。在咸宁桂花镇桂花村六组葛藤坪后背山坡上,现存仍枝繁叶茂的一棵古金桂,当地人称之为桂花王、桂花寿星。据湖北省林业部门古稀树普查组用生长锥取样测定,此树树龄为600多年,栽植时间为明太祖洪武十八年。
在咸宁民间,传说桂花树是八仙之一张果老,栽到月亮中的神树。唐代白居易诗云:“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晓月起,吹子下人间。”宋代杨万里诗曰桂花:“不是人间种,疑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唐代皮日休的诗更是直言:“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些诗句,既展现了桂花文化在我国的深厚底蕴,也指明桂花树是嫦娥投掷到人间的。
传说嫦娥本是咸宁人,住桂花镇睏龙山下,天生丽质,楚楚动人。一天,她照例到崖上的石镜前梳妆,被好色的猪八戒变成化缘的和尚偷看。嫦娥的丈夫后羿打猎回来撞见,猪八戒吓得转身逃跑,后羿引箭追赶,追到一块石壁下,一箭射去,把猪八戒钉在石壁上。因此,这里仍有嫦娥梳妆的石像,立于石崖前;而石壁下的村庄,至今仍叫石和尚。嫦娥修炼成仙后,从桂花镇盘源村踏石飞天。村里有块光洁如镜的巨石,石面上有个清晰的足印。据说这就是嫦娥飞天时的垫脚石,这个地方因此得名仙人墩。桂花镇是嫦娥的故乡,嫦娥把月中的桂花树掷于家乡人栽植,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咸宁还有“吴刚伐桂”的传说。很久以前,咸宁西河边有个年轻人吴刚,从小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以砍柴为生。有一年,当地流行一种怪病,传染很快,百治不愈。吴刚母亲不幸被传染,病情越来越重,奄奄一息。吴刚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太乙真人路过,见其尽心侍奉老娘,是个大孝子,便告诉他用月亮上桂花树的桂花熬汤喝可治好此病。吴刚不畏艰险,造宝塔,乘凤凰,直达月宫。吴刚见到桂花树后,急忙采摘桂花,因花朵甚小,采摘很慢,情急之下,从腰间抽出板斧砍断桂花枝。声音惊动了住在广寒宫的嫦娥,嫦娥挥袖打来,击落了吴刚的板斧与桂花树枝。树枝掉落在咸宁东南的挂旁山,落地生根,从此咸宁就有了天上的神树——桂花树。桂花飘落到了鸣水泉,染香了的泉水流向西河,人们喝了西河的水,怪病就好了。因此当地人就把西河尊称为金河,后来文人在金字旁加了三点水,成了今天的淦河。而那把斧头掉落在长江边上,把地面砸出个大坑,天长日久,则成了今天咸宁与武汉交界处的斧头湖。
桂花挂满枝条的时候,也是桂乡人们喜获丰收的季节。他们满怀喜悦地打酒、买肉,备好宴席,准备招待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他们买来香烛、鞭炮,洗手净面,素服持香,敬献桂花花神。他们挑箩扛席,手拿长长的竹竿,来到一棵棵硕大的桂花树下。先在树下铺上竹席或布毯,再拿竹竿往桂花树上轻打慢摇。为减少对桂花树的伤害,竹竿的顶端用布包裹着。或用竹竿按住花枝,暗中使劲,让花枝颤动,抖落花朵。抑或挺胸抬头,高处用长竿,低处用短竿,直接轻打花枝。竹竿在花农手里上下翻飞,轻重快慢适度,游刃有余。随着敲打节奏的美妙变化,纷飞的花朵从高大的桂花树上簌簌飘落,宛如天上下起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桂花雨。那满树的桂花轻轻地落下来,堆积在铺好的竹席或布毯上。然后,选去枯枝败叶,装进箩筐高高兴兴地挑回家。这时候,眼前的桂花树,哪还是普普通通的树,早已变成了咸宁桂乡人们的摇钱树。
桂花,虽只有米粒大小,却不但香气浓郁,传播甚远,还花瓣厚实,色泽晶莹,清甜雅洁,富含15种维生素和22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桂乡人把桂花收回来后,加工成系列桂花产品,已由传统的桂花汤圆、桂花稀饭、桂花米酒、桂花糕点,发展为桂花酒、桂花糖、桂花蜜、桂花酱、桂花茶、桂花可乐等饮料及桂花香精、桂花浸膏等7个系列2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马来西亚、美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每年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元。因此,桂花也就成了桂乡人们的经济花、富贵花、幸福花。
虽说是“八月桂花遍地开”,农历八月是桂花树普遍开花的季节,此时万树花开,馨香远播。但咸宁桂花品种繁多,经收集整理的品种就有82个,一年四季都可闻到桂花香。那季桂,四季都在开花;那月桂,月月都在释香。即使那金桂、银桂、丹桂花期有限,但在其未开花的季节,人们只要看一眼那桂树,仿佛也能嗅到一股股清香。
吸饱了桂花馨香,我神清气爽,浑身舒畅,劲头倍增,腿勤脚快,一下子就登上了潜山顶。立足山顶,深吸着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腰腿手脚;俯瞰着咸宁日新月异的城区,无不让我滋生出满满的自豪与幸福。下山也是脚步轻松,健步如飞,很快又回到了盈满桂花馨香之路。又一次驻足于桂花树前,端详着桂花树和桂花,品味着树的绿色与花的馨香,回想着桂花树的种种好处,我不禁对桂花树肃然起敬。
走出公园大门,我始终在想着一个问题:人如果能像桂花树一样,活在世上,不是光想着索取,而是千方百计地想着付出,人人都为别人奉献爱心,个个都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啊,该有多和谐与温馨,该有多美好与幸福......
作者简介:易恭美,湖南邵阳人,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爱好写作,出版有《横笛轻轻吹》等文学作品集多部,《硬笔书法教程》等教学用书多部。传略和成果被载入《中国教育界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散文诗作家辞典》等多部大型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