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山竹海>
竹与松、梅素称“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流传至今的不少佳作,脍炙人口。如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而史忠林的《游南山竹海》--步《园竹》韵 ,则写出了“南山竹海”唯美的景致和诗人由此引发的对竹之高风亮节的操守的赞美和由衷的慨叹。
《游南山竹海》--步《园竹》韵
南山竹海漫无边,隐在深闺若许年,
落叶纷飞铺小道,新枝舒缓饰长天,
屈伸品质甘人后,俯仰精神傲雪前,
有节虚心多赞语,汗青终究少苍黔。
附原玉:《园竹》
小园静静碧湖边,阅尽沧桑数百年。
夏响青篁冬悦雪,昼巡红镜夜观天。
民生最念狂风后,世事常思细雨前。
把卷南窗桑梓月,鞠躬尽瘁为苍黔。
注释:
1、南山:泛指南面的山。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无边:没有边际。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滚滚来。” 元·郝经 《沙洲夜泊》诗:“天连平 楚 无边阔, 河 入长 淮 彻底浑。”
3、长天:.辽阔的天空。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元·白朴 《乔木查·对景》套曲:“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4、深闺:旧时指女子居住的内室。这里指深山。 唐·白居易 《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明·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欲聘深闺窈窕娘,试商量, 文园 病客,可遂求凰?”
5、若许:犹许多,或那么多。
6、汗青:借指史册。 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晋·渊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7、苍黔:百姓。 唐·张九龄 《和圣制温泉》:“吾君利物心,玄泽浸苍黔。” 宋·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謳謡喧井邑,惠化穆苍黔。” 清·李渔 《奈何天·助边》:“祗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诗语:
1、南山竹海漫无边:南山的竹海浩瀚漫无边际。
2、隐在深闺若许年:隐藏在深山很多年。
3、落叶纷飞铺小道:萧索的秋季,竹叶纷纷坠落,走在山间竹林小道,仿佛听到踩在厚厚落叶上的沙沙声。
4、新枝舒缓饰长天:春暖花开的时节,新嫩的枝条缓慢的生长,向空中延伸,好像是有意要装点蓝天,
5、有节虚心多赞语:虚心谦怀,刚正不阿的竹子得到人们很多赞美的话语。
6、汗青终究少苍黔:史册记载百姓的毕竟很少。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七律,也是一首咏物诗。密竹多处于山野深林,南山竹喻意着闲适与隐逸,这首七律的首句“南山竹海漫无边”,诗人在首句开端就用铺陈、比喻、烘托等赋比兴的手法,给读者展示出一副远山浩瀚竹海的壮美画卷,一个“漫”字点染,显现出竹林之广阔,吸引人的眼球与思路,读者一下就被描述中的美丽画面所吸引。次句“隐在深闺若许年”,诗人此处着意用“深闺”一词,一是加强表述避世深隐的力度,二是把“南山竹海”看作是古代“深闺”的大家闺秀,拟人化的运用,着意表述诗人对“南山竹海”的由衷的喜爱,诗人对回归自然的向往,渴望归隐的情结表露无遗。首句是着重写景,是空间的表述,次句是着重写情,是从时空上对首句的补充,诗句由远处的“观”,拉到了近处的“思”,精确的铺陈使读者身临其境。
第三、四句“落叶纷飞铺小道,新枝舒缓饰长天”。承接前两句的意思继续写景造势,顺势承接描述由远处的时空,过度到近前的“落叶纷飞”、“小道”,“新枝舒缓”、“长天”。笔墨由宏达的景致描写,转而到细节的刻画。“铺”、“饰”两个赋予生命对应的动词,加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形象生动,既是对自然界生长现象的描述,也是赋予“南山竹海”以生命,由远及近,由静转动,动静结合,设色清丽,逻辑严密,意象蕴藉,写景物中又暗寓情意,感情气氛浓烈的渲染,使读者无形中产生了情感共鸣。
第五、六句“屈伸品质甘人后,俯仰精神傲雪前”。此处诗人由前面的浓墨重彩,“南山竹海”的自然生长环境状态,景物的画面描述,转到了更进一步的意象的表述。“屈伸”一词是上句新枝生长的延伸,诗意不断,过度自然,由景转到移到以竹喻人品质,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和不怕霜煎雪熬,无所畏惧,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刚劲风骨的精神赞美。诗人利用比拟的手法,赞美竹之高风亮节的品德和情操,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对竹的极度喜爱,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以竹的特性喻人的品质,设喻巧妙,切物切景,直抒胸臆,富有哲理。
第七句诗人宕开一笔,“有节虚心多赞语”,竹的不屈顽强、虚心高节特点,使之变成君子的化身,从而赢得了人们很多的赞美的言词,宋·姜夔说“一篇全在结句”,强调了结句的重要性。明·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突出手法的艺术性。诗人在第八句“汗青终究少苍黔”的结句想的更深,让意境进一步升华,诗人慨叹世间有竹节的人很多,而能够名垂青史的人很少,满怀抱负,却置身山野,沉郁的家国情怀。
这首七律总共是八句,用的是平水韵,一先韵部。诗人严格按照格律诗要求,又不拘泥于格律,“边”“年”“天”“前”都是用的一先韵,而最后的韵脚“黔”是平水韵“”十二侵(平),十四盐(平)”,按律是出韵的,而苍黔是固定词组,因为此作品是步《园竹》韵 之作,诗人,按古诗词“一不论”之说,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这首七律对仗工整, 如在第三句和第四句对仗中,“落叶”对“新枝”;“纷飞”对“舒缓”;“铺”对“饰”;“小”对“长”;“道”对“天”。在第五局和第六句对仗中,“屈伸”对“俯仰”;“品质”“精神”;“甘”对“傲”;“人”对“雪”;“后””对“前”等。虽然诗的平仄对仗工整,但读起来,却毫无滞碍、呆板之感,语句通俗、语气纤徐有致,语调悠扬流畅。
《游南山竹海 》---步《园竹》韵全诗起承转合,纵横开阖,结构严谨,过渡照应自然,这首七律不仅仅是即兴咏景,也是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诗人通过白描、拟人、双关等写作手法,咏竹颂竹抒发自己对美好德操的喜爱与追求,情思与感叹,抱负与悲情,遣词精准,感情真挚,余韵悠远,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