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文物都哪里去了?(一)从热河到台北,历尽曲折!

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感谢点击上面篮字,关注公众号老羊铲史。

1.

每次去避暑山庄博物馆,都会听到有游客问,这些文物是真的吗?

每次看到那些空荡荡的建筑,还有那些只剩下遗迹的景点,人们也会发出疑问:康熙盛世时皇帝们用的东西(文物)都哪里去了?

关于离宫文物,有民国轰动一时的熊希龄“热河行宫盗宝案”,

有说汤玉麟逃跑时拉走24车的,有说被日本人洗劫一空的,

还有人说文革时期连宫墙都没有了,流落承德民间若干......

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收藏、鉴宝节目非常火的今天,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件事。

2.

最早最多的还是北京宫廷调用,属于皇家内部调剂。

原台北国立博物院副院长庄严解放前在北京故宫工作,在他写的《前生造定故宫缘》一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按清宫所藏历代文物,既可随时增添,故为器物之妥善安置计,乃陆续远离北京,分贮于热河行宫及沈阳故宫”。

所以,康乾嘉三代110余年的时间,承德避暑山庄内多达数十万件的文物,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都属于避暑山庄,有很多是清宫的分贮,包括天津蓟州静寄山庄运来的文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宫廷文物流失很多,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后,下令把避暑山庄大部分珍品运往北京,填充故宫宝物。

皇帝家的东西,需要了就运回去,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1913年,熊希龄给袁世凯的呈文中有过数字统计:自德宗继位以来,将瓷玉、雕漆、及紫檀器具十八万件分运北京。留存此地者,虽非贵重之品,而为数尚巨......。

最好的、珍贵的十八万件都运走了,剩下的不是非常贵重,但数量很多。

3.

最早,避暑山庄归清宫内务府直接管理,即使是1912年2月清帝退位后的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对避暑山庄的管理体制也还没变,离宫的管理人员还都是北京户口。

所以,由北京派来的管理离宫的干部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离宫文物的命运。

幸运的是,来了一个熊希龄。

1912年4月,熊希龄辞去财政总长,袁世凯特命他出任热河都统,以示器重。

熊希龄上任后,看到行宫古玩盗卖严重,加之避暑山庄房屋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是写信给袁世凯,要求修整避暑山庄和整理陈列的文物,并建议将文物装箱运往北京。

1913年开始,熊希龄陆续整理离宫文物运回北京,沿水路从承德到滦州,转火车到北京,分七批次运回11万7000余件。除鲁迅先生参与接收的文津阁《四库全书》用骆驼去了京师图书馆以外,其余全部存于紫禁城外朝,标签为“热第xx号”,对外卖票开放。

1913年12月29日,北洋政府内务部下令在北京筹办“古物陈列所”,1914年2月4日正式成立,陈列所在筹办期间,内务府派员就接管了来自热河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的文物。

4.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沦陷,华北告急。

数十万件故宫珍宝如何处置?

当时的故宫博物院率先提议“古物南迁”并开始挑选、装箱,不料经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争议,反对南迁的意见一度压倒支持南迁的意见。

1933年2月5日夜晚,第一批南迁文物2118箱在一片争议声中装车。

在故宫工作多年的《紫禁城》杂志原主编刘北汜回忆说:日军进攻热河,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开始奉命装箱,随故宫博物院第二批南迁古物同时启运,先后运出四批5415箱111549件,留北平88202件。

南迁的文物包括铜器、瓷器、书画、珐琅器、玉器、雕漆、古籍、帝王像、琴砚、珠宝、钟表、挂屏、藏经等。

5.

吴祖光的父亲吴瀛参加了那次文物南运,他的回忆录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

我率领着第一批南迁的古物出发了。这个“青面虎杨志”的任务。比花石岗重要得多,声势相当显赫,一共是21节车。一节头等车是我同着几位监视人员、押运的职员乘坐,此外大约一二节二三等车安置了宪兵队长, 警卫官长、其余的职员侍从,以及100名东北宪兵、本院警察等等,其余车辆都是装着古物的铁皮车。

在车顶四围各个车口都架起机关枪,各节车上都布置了宪警荷枪实弹地保卫着。每到一站,都有地方官派人上车招呼,也有亲自上车的,因为他们事前都奉到密令关照,同时车行两傍逐段都有马队随车行驰骤着。

当时主要是防范土匪,他们都有劫车的企图。据说在经过徐州的前一天晚上,有一千多人在车行地段窥伺,被军队打走。

列车从2月7日出发,避开天津,绕道南下,先抵南京,终于在3月5日到达上海。随后,余下的四批南迁文物也先后出发,随着5月23日第五批南迁文物的运抵,总计13427箱又64包的故宫文物运沪成功。

由于在上海的储存库房治安不佳,院方决定在南京兴建朝天宫文物保存库。南京的库房于1936年8月竣工,该年12月17日,所有在上海的文物都转运到了南京库房。

可是仅仅半年之后,这批珍宝就又踏上了历时八年之久的漫漫西迁之路。

6.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形势危急。

故宫文物继续奉命向西南后方疏散,亦称“西迁”,西迁文物分三批,走南、中、北三路:

南路,经汉口、长沙、桂林、贵阳、安顺,储存在安顺华岩洞,1944年底转运至四川巴县飞仙岩。

中路:经汉口、宜昌、重庆、宜宾,储存在乐山安古镇。

北路,经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汉中、成都,储存在峨嵋县。

故宫文物的守护者们在途中辗转迁移,历尽难以言说的艰辛和凶险,多次在日本飞机夷平储存地之前将文物运出脱离险境,却冥冥中有如神助般地化险为夷,南京大屠杀前五天,西迁文物才全部撤出。

包括古物陈列所在内的万余箱的故宫文物,在战争年代颠沛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中,战火中跨越两万里,然而在回归之日不仅数目完整还几无损失,连故宫第二任院长马衡都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7.

1946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七六五次会议决议:北平古物陈列所归并故宫博物院,南迁古物移交故宫博物院。12月3日发文时做了修改:文物陈列所尚留北京之物拨交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北平南迁古物中2972箱共约60万件古物(其中近40万件档案文献、15万件图书古籍、6万件铜瓷书画玉杂)用军舰和商轮分三批被运往台湾,后来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主体。

其中精心优选古物陈列所移交的文物852箱,其余成为今南京博物院藏品。

8.

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介绍台北故宫(国立故宫博物院):

收藏了65万件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几乎涵盖整个五千年中国历史。其中有2972箱文物是自祖国大陆运来的原北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历代文化珍品,及取自沈阳故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旧藏。当中有清宫档案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还有商周青铜器、玉器,晋唐以降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以后的名窑瓷器、竹器、雕刻、玉器、漆器、珐琅、碑帖等器物书画5万余件,品类繁多,均为华夏瑰宝、旷世之珍。

好在都是一家人,放在台湾的丢不了。

(跟随文物去台湾的庄严,后任国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动工落户,距今已经56年。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从大陆运往台湾的2972箱文物中,除了一页纸和一包盐之外,其他全部在册。

“一页纸”是1989年文物清点时发现的,《满文原档》中缺少了一页“女尸图”。

经详细调查,发现这页纸早在1969年就消失了。这一年台北“故宫”打算出版发行《满文原档》,但当时没有扫描技术,拍照要送到院外,后来有一页就消失了。

至于“一包盐”,说的是这次清点发现另一件失踪的藏品——一包清朝宫廷保留下来的新疆进贡的湖盐。而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盐挥发了,只剩下了外包纸。于是,这件文物被注销了。

放心吧,避暑山庄里去了台湾的文物安全着呢。


关于避暑山庄文物的丢失,还涉及汤玉麟、日本人等等,接下来老羊铲史:(二)热河行宫盗宝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