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什么是青年中医立足之本?
第 319 期
▼
■ 浙江中医药大学讲师 林树元
有很多专家教授站在前辈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青年中医应该怎样成长。我想换一个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近几百年来的一条主线, 谈谈对我们中医的启发。
人类社会发展几百年来,从整个时代的大环境来说,最关键的主线其实就是四个革命。
▲ 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蒸汽机
▲ 工业革命电力时代发电厂
▲ 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
▲ 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智能时代
我们梳理一下四次工业革命,会发现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急剧增长,甚至是形成了一种爆炸性的增长。
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关乎能源、能量的革命,但是在后两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信息的角度,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量,形成更大的生产力。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发生西学东渐的现象,也就是西医兴起,而中医没有受益,反而面临了强大压力。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有所变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兴起,让中医的理念、文化、技术迅速传播推广,许多中医人从中受益。
但是尽管如此,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否有所进步,甚至是突破?并没有。中医的临床疗效是否比过去更好了?也未必。
那我们是否有可能在信息时代,甚至在未来的智能时代,让中医踏上这条快车?让中医更好地传承?
个人认为中医应该借鉴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高效利用“四诊信息”,以提高人体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01
从理论上借鉴奥卡姆剃刀法则
「 选择最具有标准化特点的治疗来解决临床 」
注:公元14 世纪 ,来自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叫威廉,来自奥卡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法则,就是能简单化的不复杂化。对于年轻医生来说,最复杂的事情是什么?其实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体系,实在太多了。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一位医生,在半天的门诊上,要随时切换这八种方法来看病,这现不现实?虽然可以做,但这会牵扯医生大量的精力。
这时,我们应该选择用一套能够统摄其他辨证的最佳方法,而且这套方法要具有标准化特点,因为只有标准化才有可能让你的学术和临床疗效可评价、可复制、可说理、可证伪。
中医不是自说自话的。我们给患者治疗,没有疗效就说我们的辨证论治不准确。西医们使用了中成药没效果,我们也说他们辨证论治不准确。
医学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家最终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然后跟师十年,西医最后可能还是不认同你,因为我们有时候不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没有弄清我们的边界,而只是一句“你没有辨证论治”打发别人。
这些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我们缺乏标准去评价、去说理、去证伪。但中医难道真的一点标准都没有吗?不是的。
中医的标准化理论是可以证伪的,比如金匮要略的条文,开篇就说“上工治未病怎么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这句话,我们一直用五行生克来解释,比如治肝病的时候,不要直接治肝病,而是先治脾,脾好了,土不能克肾水,肾也跟着好了,就可以上济心火。心火好了就不会伤肺金,肺也就好了,肺金好了,佐金平木,肝自然就好了。
这个逻辑看似有道理,但别人就说,合着中医治疗哪一个都有道理,都能好,那还需要辨证吗?
而真实的情况是,“四季脾旺不受邪”,出自《内经》“脾者,中央土以灌四旁”,指的是脾为后天之本,它对五脏六腑都有濡润滋养作用。所以这段话,强调的是脾胃的重要性,是经方“保胃气”宗旨的体现,而不是五行生克。
换句话说,把“肝”换成“心”、“肺”也是一样,如“见心之病,知心传脾”,“见肺之病,知肺传脾”。
所以结合文献依据,从逻辑推导中医的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东西是可以证伪的,中医并不是“怎么都有道理”的自说自话。
02
在临床上使用“大数据”思维
现在很多人喜欢找老中医看病,老中医有非常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借此总结出对疾病和人体生命健康的看法。
当你经验足够丰富的时候,你会积累到足够的信息,进而还原出某种规律,这也就是说,信息带来了学术经验。
就好比我在淘宝买伤寒论和针灸针,继而会给我推送煎药机广告。因为他从我的信息收集中还原出我可能是一名中医师,猜测我有可能开医馆,有可能用到煎药机。这种技术和思维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够大,加之多维度的信息。如果你只是单一维度的数据量大,是还原不出事实真相的。
中医其实每时每刻也都在利用大数据,而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思想。老中医的优势不置可否,可是青年中医呢?
如果青年中医等到变老了才能成为中医,那中医就没前途了。我今年32岁,但已经在学校教学生了,如果到现在为止我还看不好病,那我就是在耽误学生。
因此我觉得,青年中医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是“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四诊信息总结临床数据”,以更准确地得到临床规律去调动人体的资源(也就是气血津液),提高临床疗效,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最终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运用大数据思维时,数据的维度要足够完备,细节上要深度把控,中医的数据维度就是患者的四诊信息——望闻问切。
临床医生首要通过四诊信息来进行辨证论治、处方遣药、调动人体气血津液,继而用临床疗效来形成生产力和社会效益,所以每一诊都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因为脉诊很重要,特别神,就只单独学脉诊,而忽视了望诊、问诊等。很多情况下,即使脉诊不是特别精通,但问诊、望诊、闻诊足够详细,也能做出准确诊断。
反过来,在某一些疾病当中,脉诊不精就会吃亏,临床中有很多危急重症的患者,症状上有很多假象,比如亡阳厥脱的真寒假热,看上去热象很重,但他散乱无根的脉象会告诉你病机真相。
我们都知道, 手机带宽的信道有时不够用,而使用多种信道来拓宽带宽,你才有可能获取足够准确的流量和信息。而5G时代,就是大范围地增加了基站的数据,扩宽了信道容量,才能明显提高速度。
在中医里也是一样,你独精于某种诊断虽然没问题,但每一种诊断都有它的价值,同时也有它的局限。四诊不可偏废,从大数据思维来说,就是每一诊信息的容量有限,所以我们最好还是详细地收集四诊信息。
03
善于利用等价信息做学术性研究
注:信息的等价性是指把复杂性的现象,通过压缩到若干个共性或相似的基本框架中,来消除掉细微的差别。
经方到底是用六经辨杂病还是用脏腑经络辨杂病?张仲景没有明确表示。这种情况可以利用等价信息来推导。
比如《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说,千般灾难皆为三因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张仲景说,内因的实质是“经络受邪,入脏腑”;而经络指表,脏腑指里。所以这里讲的就是表邪入里的意思。
因为,《金匮要略》告诉我们,内伤杂病,是外感伤寒、表邪入里转变形成的,这是由表到里的一种过程,所以杂病也不离六经辨证的范畴。
又比如《金匮》的五脏风寒病,五脏中风选用什么方?《千金方》告诉我们选用续命汤,也就是麻黄桂枝合法(如小续命汤),所以五脏中风还是外感所导致的。
因此,不管是六经辨证还是脏腑辨证,使用方法都是互通的,可以利用等价信息来研究。
04
在经验上注意避免幸存者偏差
在二战时候,美国军方想要升级自己的飞机装甲,看飞机上哪个地方弹孔多,就在哪个地方加装甲。后来发现机身弹孔少,机翼弹孔非常多,于是美国军方决定在机翼上增加装甲,把机身的装甲去掉或减轻。
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沃德叫停了这种方法,他认为应该把机翼上面的装甲全部堆到没有弹孔的机身上面去,因为引擎中弹的飞机,是没有机会返航的!
因此,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最终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同样的,在中医方面,我们要学习名老中医的成功经验,更要关注总结一些没有成功的案例。换而言之,在我们临床研究上,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
有哪些患者没有来复诊?
为什么有人没复诊?
真的一次就治好了吗?
是不是吃了你的药没有效果甚至更差了?
所以,我们要总结成功的中医学术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
总结
其实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就是如何更高效地利用信息来调动有限的资源,形成更大的生产力。
而我们作为青年中医生活在信息时代,其实可以用信息化的视角来武装自己,不是让你去学计算机,也不是让你去做人工智能研究,而是从理论学术和经验总结出发的一种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