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涵:美感的意象世界
我们常常对美抱有迟疑,美究竟是什么?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我们对美的看法和态度又是怎样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又有些不知所措,想要解释清楚这几个问题,我觉得此处用对比法较为稳妥。
最近在看《谈美书简》一书,书中朱光潜先生说,我们对一件事物可能会抱有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和美观的。那我们如何理解这三个词呢?从实用的开始,实用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说就是以主观的眼光去评定某物的用处和价值。而科学就较为不同,是要有依据,也是最严谨的方面,是以客观的方式合理的发生心理活动和抽象思考。而美观的则和实用,思考,两方面完全不同,是脱离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也叫直觉,所以我们美观也就是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也可以称为形象的直觉。总的来说,实用的,科学的,和美观的可以简洁的总结为,主观的,客观的,客观的主观或是主观中的客观。
就此来说,美好像是最没有用处之地的,科学家的目的虽然是在辨别真伪,但所得的结果却可笑,用于人类社会。而美感的东西,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美术,既不可充饥也不可抵渴,给人的感觉是不实际的。那我们为什么却又那么看重美本身?朱光潜先生给出了较为直观的回答:人性本来就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算是完全的人。
所以说美,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在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饥渴。当一个人没有了对美的欲望和对精神上的饥渴,他的心灵也已经到达了衰竭的程度。
实用的意义是有所为而为的,是为了满足环境的需要而不得不去做,但是艺术的意义是无所为而为的,是环境不需要而自己愿意去做,在实用的意义中,人成为了环境的奴隶,但在艺术的意义之中,人类能够打破环境的枷锁,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
朱光潜先生说的好: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艺术是靠传承下来的,美才是这茫茫世界真正不朽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美不是一个人的临时起意,更像是深思熟虑过后精致的塑造,尽管再抽象,再狂野的东西,只有人赋予它们意义,才能够成为美。
美不是一成不变,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直觉形式,但美背后所存在的价值确实是实打实唯一的。只有能够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传承下去,在美感的世界中,我们才有真正的救赎和思想的光芒。
我们在好好活着的时候,也在为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美感的人活着。
这本书只看了一点,认为看完之后,美的修养可能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