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廖氏武威郡族谱》札记(八)‖廖曰敬祖父廖士成
廖曰敬祖父廖士成
廖士成是廖曰敬的祖父,貤赠文林郎。《廖氏武威郡族谱》载:
三世祖覃恩貤赠文林郎讳士成,字维品,号竹轩。生于康熙乙亥年正月十五日亥时,终于乾隆甲申年正月三十日丑时,享寿七十岁。
意思是说:
朝廷广施恩德,貤赠三世祖廖士成为文林郎。廖士成字维品,号竹轩。生于康熙乙亥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十五日亥时,乾隆甲申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正月三十日丑时去世,享年69周岁(虚岁70岁)。
《廖氏武威郡族谱》
《廖氏武威郡族谱》载,廖士成共生育了8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灿云、次子炯云、三子焯云、四子烒云、五子燿云、六子炳云、七子焌云、八子煐云。
《廖氏武威郡族谱》没有交代廖士成跟随哪个儿子中哪一位迁居五里亭了。《廖氏武威郡族谱》收入了廖士成《迁居五里亭示长孙廖曰敬》诗。这首诗的题目后面注曰:“辛未年,公五十七岁作。”也就是说,廖士成最迟在辛未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已随一儿子迁居五里亭。诗歌全文如下:
曩日公孙聚一堂,
晨昏指示得成章。
自从五里迁居后,
膝下星分实可伤。
诗歌的大意是说:从前于长孙廖曰敬在一起,早晚教廖曰敬写文章,廖曰敬很聪明,都能把文章写出来。但自从迁居到五里亭之后,就和长孙廖曰敬分开了,好不伤感!
廖士成迁居到五里亭后,突然没有长孙廖曰敬在身边,很不习惯,很是想念。
廖士成生育了8个儿子,廖曰敬父亲廖灿云是廖士成的长子,廖曰敬是廖灿云的长子,长子嫡孙,自然颇受祖父的宠爱。加上廖曰敬自幼聪明伶俐,更得祖父的欢心。
五里亭位置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廖曰敬自幼就得到祖父的指导。祖父的指导当然不是认认字那么简单,而是指导写文章或写诗。自从迁居五里亭后,膝下没有了孙子廖曰敬,很是悲伤。“膝下星分实可伤”的“星分”即“星散”,分散的意思。这首诗虽然写得平白直接,水平并不高,好像还有语病,如“膝下星分”,其实是“祖孙星分”,大概是因为平仄关系,硬改成“膝下星分”了。
虽然廖士成的诗写得不是很好,但好歹能写诗,不是认得几个字的乡间百姓。除了《迁居五里亭示长孙廖曰敬》外,廖士成还有《羡沈邑侯》一诗:
三水左堂沈少双,
理刘旧案镜悬窗。
青天父母真勘羡,
□□□□□□□。
诗歌题目后面有注曰:“戊辰年公年五十四岁作。”戊辰年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八·官职·署知县》:
乾隆。沈文焕,顺天大兴人,十三年署。
据此可知廖士成《羡沈邑侯》诗中的沈邑侯就是沈文焕,他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代理知县。沈文焕代理知县的时间非常短,同年何晖就出任了西宁县知县。左堂是县丞之别称。县丞为正八品,清代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以诗意推测,沈文焕代理西宁县知县前,是三水县的县丞。
“理刘旧案”当是指重新审理刘斯祖任上的旧案。刘斯祖于乾隆五年(1740年)至十三年(1748年)担任西宁县知县。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十·宦绩》刘斯祖传说他审讯议断狱案精密详实,奸诈的任不会有什么机会逃脱法律的惩罚,因此诉状越来越少,监狱几乎没有了犯人。但这里却说代理知县沈文焕却要在窗前高悬明镜,像包青天这位父母官一样,重审刘斯祖的旧案。估计是刘斯祖当年过于主观,自以为是,也判了一些冤案。
产权不完全属于廖氏的廖氏宗祠
廖士成能写诗,应该是继承了父亲训文公的细胞。训文公能诗,《廖氏武威郡族谱》收录了训文公诗《哭次孙汉章》(二首)。详见札记(五)《廖曰敬曾祖父训文公》。
后记
西宁官井廖氏,是西宁的名门望族。廖氏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从韶州翁源迁居到西宁城南龙勷里(后称青龙街)。此后繁衍生息,人才辈出,风雅不绝,举人廖曰敬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举人外,历史上廖氏还产生了不少贡生、监生、生员等。从本期起,山人将把自己读《廖氏武威郡族谱》的札记在本公众号连载。希望得到西宁文史爱好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