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举人廖曰敬及其家族情况新考

西宁举人廖曰敬及其家族情况新考

廖曰荣墓所在地(吴勇华摄)

近日,云浮市档案局吴勇华科长在古城建城寻古探幽中,发现了举人廖曰敬八弟廖曰荣的坟墓,墓上有廖曰敬撰写的《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

感谢吴勇华同志提供的墓志照片,让山人可以据此考证出西宁举人廖曰敬及其家族的一些情况。

一、关于廖曰敬的一些事迹

廖曰敬的《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落款是:

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拾月拾六日,七十八岁嫡长兄曰敬撰。

嘉庆二十年(1815年)廖曰敬78岁(不是周岁,下同),那么廖曰敬的生年大约为:

1815-78=1737年

以1737年为廖曰敬生年,我们计算出廖曰敬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中举时候的年龄为:

1768-1737=31岁

廖曰敬在嘉庆元年(1796年)担任山东堂邑县知县,他当时的年龄是:

1796-1737=59岁

根据道光十年《西宁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天后庙时,廖日敬写有一篇碑记。由此可知,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时,廖曰敬还健在,还能给重修后的天后庙撰写碑记。即廖曰敬至少活了79岁。

廖曰荣墓(吴勇华摄)

廖曰敬在嘉庆二十一年撰写的重修天后庙碑记,估计在2009年天后庙拆旧建新时被作为建筑垃圾处理掉了。如今发现的廖曰敬诗文,有诗歌有3首,一首是收入了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的写大峒岩即石门山的诗歌:

大峒旧有石门寺,年来登眺经数四。

向疑山精挥长斤,斫通石窍嘘天云。

重檐复屋何屃屃,横者如楣竖如帜。

穹窿门界青天开,阊阖风高佳气来。

神人司阍立何处?阶戺层层积烟雾。

微闻河汉地底鸣,下穿无极腾光晶。

停午日景射一线,石罅天心掩映见。

周遭藓壁森巉岩,鸟篆蝌文回超凡。

王烈不作中散死,字大如斗孰辩此。

蜿蟺螺壳透禅关,木犀花开香满山。

凭高看石石皆俯,二十八宿纷可数。

我将鞭尔奔罗浮,添修石洞与石楼。

又将叱尔归天上,琼宫贝阙屹相向。

石但点头无一言,四山松籁声悠然。

莲社得酒石共醉,黑甜独枕星辰睡。

第二首是收入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的写给侄女廖娱亭的诗歌:

北楼街上晓光融,何处高吟絮舞风?

近日诗城坚似铁,冲关端仗女英雄!

第三首就是《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中哭弟弟的诗:

龙伯修龄万八千,鸿雏奋翮亦摩天。

可堪花甲将周日,竞负云衢展足年。

棣萼交辉春未老,河阳分种意空悬。

枯鱼衔索经三岁,忍听梁山一曲传。

而廖曰敬的散文,就只有这篇文字脱落比较严重的《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了。

二、关于廖家的一些情况

《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吴勇华摄)

从墓志的标题可知,松峰是廖曰敬的八弟。松峰即廖曰荣。墓志中对此有明确的说明:

松峰讳曰荣,字茂之。

译文:

松峰名曰荣,字茂之。

松峰,应该就是廖曰荣的号了。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廖曰敬至少有八兄妹。

墓志还说:

瑶庵公捐馆,松峰齿方壮,哀毁尽礼,抚弟侄,应外戚,百务悉举,洵克家子也。

译文:

父亲瑶庵公去世,松峰正是壮年,他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但坚持把所有的礼仪全部进行完毕,抚养弟弟和侄儿,应付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家中各种事务都安排得很好,确实是一位能承担家事的人,

捐馆是去世的意思。克家是能承担家事的意思。

据此可知,廖曰荣还有弟弟,因此廖曰敬至少有8位弟弟妹妹。即他们兄弟姊妹至少有9人。

瑶庵就是廖曰敬和廖曰荣的父亲,名灿云。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九·选举·岁贡》载:

廖灿云,南门外人,四十三年贡,未报部病故。

译文:

廖灿云,南门外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岁贡生,没有到礼部报到已病故。

廖灿云是乾隆四十三或十四年(1778或1779年)去世的,其时廖曰敬41岁或42岁。

墓志说廖曰荣去世的时间和年龄:

终于嘉庆癸酉年六月初五日,死时寿五十八岁。

译文:

嘉庆癸酉年六月初五日去世,享年58岁。

由此推算,其时廖曰荣约21岁或22岁。

“瑶庵公捐馆,松峰齿方壮。”读者或许会问:21岁或22岁是壮年吗?

古人和今人对壮年的理解应该很不同。《三字经》说:“幼而学,壮而行”,可知幼年之后就是壮年了,古代壮年的概念大概与如今青年的概念差不多。

墓志还说:

(廖曰荣)年四十五……,未几,母何安人殁,负土成坟,委曲备至。

译文:

(廖曰荣)45岁后不久,母亲何安人去世,他亲自修筑坟墓,受尽辛苦。

《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局部(吴勇华摄)

廖曰荣45岁后不久,母亲去世。这时候,廖曰敬的年龄是65岁以上。

廖曰敬和廖曰荣的母亲姓何。廖曰敬称之为“安人”,那是因为安人是封建时代命妇的一种封号,后来成为了对妇人的尊称。

墓志落款中说“嫡长兄曰敬敬撰”,可知廖曰敬是家中老大。与廖曰荣同是嫡出,即都是由父亲的正妻所生,不是父亲的小妾所生。

《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开头的文字为:

呜呼!松峰胡竟逝耶?溯廖氏自韶迁宁,至吾辈凡五世。

译文:

啊!松峰为什么就这样去世了?追溯我们廖氏从韶关迁到西宁,到我们这一辈已经5代了。

由此可知,西宁廖氏是从韶州(今韶关)迁来,到廖曰敬这一代,已经有五代了。

按照大约25年为一代计算,五代就有125年了。

廖曰敬这篇墓志写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拾月拾六日”,嘉庆二十年是公元1815年,1815年前的125年是1690年,即康熙二十九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西宁廖氏在康熙30年前从韶关迁移到西宁。

西宁处于两广交界,清初异常动乱,西宁建县以来取得的经济、文化建设成果被破坏殆尽,人口大量外迁。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康熙四年(1665年)担任西宁县知县的李翼鹏广泛招民,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张溶担任知县,还要大力招民。彭商贤在《〈泷西事略〉序》说张溶到任后就“抚流移,招徕商贾”(安抚移民到西宁的人,从外地招来商人)。张溶自己在《〈乡约恒言〉自序》中也说“招复流移,哀鸿甫集”(又到处招来移民,哀鸿般的人开始聚集到西宁了)。估计廖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招民到西宁的。

廖氏来到西宁,在官井头繁衍生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无需考证。、

三、关于廖曰荣的情况

在这篇《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中,廖曰敬认为廖曰荣“惟松峰负经济才能”,即只有廖曰荣有挣钱的才能。

廖曰敬是说在他们兄弟中只有廖曰荣有挣钱的才能吗?不是。廖曰敬是说自从廖氏从韶关迁来西宁,5代人当中,只有廖曰荣有挣钱的才能:

溯廖氏自韶迁宁,至吾辈凡五世,惟松峰负经济才能。

译文:

追溯我们廖氏从韶关迁到西宁,到我们这一辈已经5代了,只有廖曰荣松峰有挣钱的才能。

《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局部(吴勇华摄)

这里至少透露出两方面的信息:一、廖家世代都是读书人,不擅长挣钱。二、廖曰荣的挣钱才能非同一般。

墓志说“瑶庵公捐馆,松峰齿方壮,哀毁尽礼,抚弟侄,应外戚,百务悉举,洵克家子也。”即父亲去世时,嫡长子廖曰敬不在家里。但不可能所有的哥哥都不在家。为什么所有丧事全部由21岁的老八廖曰荣主持?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在家的哥哥都只会琴棋书画,对于办事完全外行。

关于廖曰荣,墓志有直接介绍:

于岐黄一道尤为兢兢,所胗视获痊者众,遇贫则施药,乡里咸感其德。昔余官山东,松峰以学校事受邑人重托,入都营办。燕齐接壤,曾寓署中,余察其能,劝之仕,弗应。

译文:

廖曰荣对医学特别下功夫,被他治好的人很多,遇到贫穷的人,他会无偿施药,乡里的百姓都被他的恩德感动。从前我在山东当官,廖曰荣因为学宫的事情,受县里的人重托,到京城办理有关事宜。京城所在的燕地与山东所在的齐地接壤,廖曰荣到京城办事时,曾到我的官署投宿。我发现他的办事能力后,建议他走官场发展的道路,但他没有回应。

这段文字有3个重要信息:

一是廖曰荣对医术很有造诣,治愈了很多乡里人的疾病。

二是廖曰荣曾经受西宁人的重托,为学宫的事情到京城营办有关事宜。

三是廖曰敬发现了这个八弟的才能,劝他走官场发展的道路,但廖曰荣不同意。

学校事即学宫的事情。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四·建置(上)》共3各部分,分别是:城池、廨署、学校。其中学校部分介绍的是学宫的情况。廖曰荣因为学宫什么事情,到京城办理什么事情,在没有更多这方面的史料被发现前,山人不作任何猜测。

廖曰敬发现了廖曰荣的办事能力后,建议他走官场发展的道路,但年近50的廖曰荣对此不感兴趣。

在清代,不是想当官就能当官的。秀才,即使是秀才中的佼佼者廪生,也还没有做官的资格。要获得做官的资格,至少要成为贡生或者监生。监生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贡生是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贡生和监生都是国子监即太学(或称大学)的学生。墓志的标题明确说廖曰荣是“太学生”,则廖曰荣是具备了进入官场的资格的。

《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局部(吴勇华摄)

那么,廖曰荣是监生还是贡生呢?

如果是贡生,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会有记载,但事实上两本志书有关贡生的记载,均没有廖曰荣的名字。如此,廖曰荣应该是监生。

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其中依靠父亲、祖祖官位入监的称荫监,由皇帝特许入监的称恩监,因捐纳财物入监的称捐监。廖曰荣不可能是荫监,也不可能是恩监,最有可能的是通过捐纳财物入监的捐监,又称例监。在西宁历史上,通过捐纳财物入监的例子不少,何庚生就是其中之一。

廖曰敬的《太学生号松峰八弟墓志》篇幅不长,但它透露出的信息非常丰富,是一篇颇有史料价值碑记。

包括墓志铭在内的碑记,是研究西宁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欢迎各位西宁后人向山人提供清晰的碑文照片,以便探究更多的西宁旧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