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词学基础讲座(六)

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继续说词——舍得词学基础讲座(六) 
今天重点说一下“词调”的问题。词调名,就是我们所谓的词牌名,比如我们熟悉的《菩萨蛮》《临江仙》《念奴娇》《唐多令》等等。在这里,我们再强调一下词和诗的一些不同之处。 
1,词,是要有调名的,词调名就是曲调名,曲调的名,除了说明音乐的内容之外,还显示了曲调的性质及音乐类别,比如适合什么样的乐器演奏,什么样的节奏旋律等等。词调是依附曲调而来的,不再另外起名。所以,词调名(词牌)就是曲调名。 
2,与近体诗不同的是,词的韵位是不统一的。每段音乐分为几个小段,这叫做“均”。一均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到这里便“顿”或“住”了,相应地,词调也随着在这里断句以及押韵。所以,正是因为词是随着音乐而走的(倚声填词),所以词的断句长短不同(长短句),词的押韵也并不整齐划一的。整体上的音韵感,是由曲子来决定的,而不是象近体诗那样由韵脚决定的,故词也被称为“曲子词”。
3,相对与近体诗而言,词之字声的结合更加复杂化了,曲调的节奏和旋律,是用七音十二律表现出来的,所以词调要配合上,就需要动用平上去入这样的四声搭配,以及要区分音的清音和浊音。我们写近体诗只需要区分出字的平仄就可以了,而词选用字的用声用韵就不能这么简单。虽然近体诗也有讲究什么《四声递用法》的,但是现在多都被抛在一边了。关于声的递用细致化,近体诗不需要这么严谨的。相反,乐府歌行等古体诗倒是应该注意一下字和字间的声调的清浊协调性。古体诗没格律的限制,但是对音韵的讲究反而更需要注意了,这也是古体诗的写作学习难于格律诗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我们对词的形式及风味的品味及认识,是要记住它的音乐属性,上述这几点就说明了,它是依曲而定体的。
反复地强调音乐属性这一点,是有目的的。我们知道音乐有独立表达情感取向这样特点的,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它可以表达喜怒哀乐,也可以表达婉转柔情,也可以表达豪放悲壮激烈。那么,我们就该认识到,既然词调是由曲调决定的,我们填词所写的辞意,就不能与所选词调的原味不一样。每个词调(词牌)都有自己蕴含的情感倾向及品貌在其中。选词调(词牌),绝对不能乱选的。有的适合喜,有的适合悲,有的适合欢畅,有的适合雄壮,这样,词的味道和曲的味道一致,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虽然我们现在大多都不知道原曲是什么样的音乐了,大多已失传了。但是,我们对某一词牌所代表的意蕴取向也是要有了解的。后面我会比较细致地介绍这个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比如人家正在祝寿摆生日宴呢,你唱着《哀乐》曲调就进去了,虽然你嘴里念叨着都是祝贺的喜庆的词儿,但是,人家听了,还是要把你打出去的。其实,以前就发生过这样被赶出门的事。有个词牌名是《寿楼春》,有人在别人祝寿辰的时候,就填了这个牌子去祝贺人家,有“寿”有“楼”有“春”,这几字看着很吉祥啊,他自己还觉的挺美呢,却被主人赶了出来。为什么?因为这个《寿楼春》实际上是悼亡的曲调名,是怀念死人的。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贺新郎》,这个牌子常被不少人填来派去做喜庆啊祝贺啊这样的用途了。人家过生日或着婚庆,都去填这个《贺新郎》去祝贺。其实,这要是被词学行家看到了是要闹笑话的。《贺新郎》其实是个曲调比较高昂的调子,音韵洪畅,歌时浩唱,它表达的是慷慨激昂,豪迈气壮的风格,千万别搞错。
好,我们继续往下说。在前面我说到一个术语“均”字,实际上它是音乐范围的术语,词上的很多术语都和音乐有关联,相同或相近,有的是直接借来使用。还有一个常见的,就是“遍”这个字。遍,就是片。在曲为遍,在词为片,也可以通用的。关于词调,有大致这么几个方向的来源,这在我们前期说的“词的来源”的时候已经说到了。词的来源,也决定着词调的风格所在。
一,因乐器、乐曲及乐调而来的,约定俗成,就形成了词调了。比如我们上期讲座说到苏轼写的《水龙吟》。《水龙吟》原来是用笛子或唢呐吹奏的曲子,它的俗名是“龙吟曲”也叫“大开门”,用“龙吟”来形容笛子的声音的。管状乐器,其状亦如龙也。还有,因为笛子的声音嘹亮轩昂,所以,豪壮派的词人都比较喜欢它,以龙之象而名之,其雄壮势也不凡矣,取做词牌名,也在情理之中。还有个牌子是《六幺令》,幺,就是小的意思。这是唐代教坊曲,这种调,节奏短促烦急,羽弦最小,所以被称为“六幺”。用在词曲之中,被取做词牌。我们还知道一个牌子叫《水调歌头》,这个本来是大曲中的序曲,比较舒缓散漫,所以入词之后呢,也被取做词牌的名了。
二,因为地而成调名的。比较典型的的例子就是《沁园春》。起因呢,是在东汉时的沁水公主所拥有的一个园子,这园子名是“沁园”,皇家园林嘛,景色当然十分优美了。后来几经易手,因豪强抢夺而不知所向。后人追忆其园其事而咏之,故而得名《沁园春》。这个《沁园春》后来也被演变成曲牌,南曲中的吕宫,北曲中的黄钟宫,皆可见之。因地而名,这也算是词调的一种来历吧。(关于“吕宫”、“黄钟宫”等名词,在稍后会做一解说)
三,因人的名字而来的词调名。我们熟悉的一个牌子叫《念奴娇》就是来源于人名。据说,在唐玄宗的天宝年间,宫廷里有个歌女叫“念奴”,善歌舞,身窈窕,非常美丽,其名气相当于现在的歌舞明星了,非常压场。再嘈杂的宴乐场面,一说她出来了,大家都鸦雀无声,瞪大眼珠子期待能一睹芳容艳姿。“念奴”女子非常美,词人多慕其“娇”态而咏之,这《念奴娇》的词牌就形成了。“念奴娇”不是她全名,其女只叫“念奴”而已。
四,因为和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或方国交往时所形成的词调名,如《菩萨蛮》。“菩萨蛮”原来是指“女蛮国”的意思,古时中国,中原之外皆以“蛮”称之。大约在唐初贞观年间吧(李世民那时),女蛮国的人结队组团来中原朝拜,其装束与中原大不相同,金冠高髻,缨缕缠身的,很怪异。当时被称为“菩萨蛮队”。这也被当时的词人及优人做成了曲子歌而传之,《菩萨蛮》的牌子就这么形成了。后来,在北曲的中宫曲牌中也被列了进去。
五,还有一类就是词人们的“自度曲”了,柳永(奉旨填词柳三变)、姜夔(白石道人,也常被称为“姜白石”)等就是其中的高手。那时的词家,多数也是诗人,音乐家或书法家,古来这些名词人,皆是优秀的诗人,只是宋时这些人的词学造诣更强一些。他们在音乐上的造诣一般也非常人可比,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七味其实在贯穿融化在古时文人的血脉之中的。若有一样不通,难称其雅客。说来有趣,现在不少人粗知词道一二,便也总想琢磨一下“自度曲”,殊不知这词牌的“自度”要求可非比寻常哦,对声律、音律以及诗词造诣不达精通高深程度,枉自自度就容易闹笑话。舍得早期也曾偷偷尝试过,未敢示人,已知失败,惭愧。
如此,词调来历各有不同,词调品位也大不一样,那么,我们填词写作时,就首先要有所选择了。这和写近体诗是不同的。比如我们选择写七律,即可以表达喜悦,也可以抒发豪情,还可以诉说相思哀怨,还可以怡情山水而趣之等等。我们写作内涵的情感,并不依赖于七律这种外在的体裁。填词则不可以,所谓倚声填词,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倚情填词”,因为每个词调所寓含的情感标识是不一样的。如我们前面所讲的,你选择不好,就要闹笑话的。
选择词调,也叫“择腔”、“择曲”或“选声”。当然,我们现在基本上属于是“择句”了,呵呵。再次强调,即使不懂其声乐,也要了解这个牌子的声调来源,词学的本质就是这样,它从属于音乐性。要注意了解词的声情特点。曲调不仅有长短之分,也是有声情区别的。
在唐宋的宫廷舞曲中,一般分为“键”与“软”两大类,按现在的理解就是“豪壮”与“婉约”的意思了。前者刚健,后者柔婉。我们现在也能理解,唱歌不是仅仅唱声的,主要还是在唱情的。壮词不可以用来艳歌,艳情也不可以使用雄曲。
我们看“花间词”使用的都是什么歌调,其主要是用《定西番》、《清平乐》《浪淘沙》、《庆春时》、《浣溪沙》、《隔帘听》、《忆秦娥》、《宛溪柳》等等。而雄壮词呢,却常选择《破阵子》《六洲歌头》这类的调门。 
《破阵子》,是唐教坊乐《破阵乐》中的一段有武打动作的舞曲,雄壮豪键。而《六州歌头》,那就相当于军乐曲了,其风味如何,可想而知。下面列出二十调,是根据一些教学资料而来,源头是取自唐宋前人所述的,大致说明了什么词调代表了什么样的声情,给朋友们参考一下: 
1 《竹枝》:怨咽凄苦的曲调。 2、《甘州遍》:出于大曲《甘州》,是个高调。3、《渔家傲》:高调。4、《水调歌头》:歌头是大曲散序之后歌唱部分的第一曲遍,水调歌头就是《水调》的头遍歌曲。是个高亢而悠扬的曼声长调。5、《水龙吟》:清澈嘹亮的笛曲。6、《念奴骄》:是个高调,有响喝行云之喻。7、《贺新郎》:音韵洪畅,歌时浩唱。 8、《雨中花》:悲壮激烈。9、《霜天晓角》:声调凄婉。10、《沁园春》:仁宗时的都下新声,甚清美。11、《苏武令》:声韵凄楚。12、《雨霖铃》:颇极哀恕。13、《小重山》:宛转抽绎,其声有琴中韵。14、《兰陵王》:笛曲,末段声尤激越。15、《暗香》、《疏影》:音节谐婉。 16、《扑蝴蝶》:腔调婉美。17、《采绿吟》:杨缵所制,音极谐婉。18、《解语花》:音韵婉丽 19、《梦行云》:音韵婉丽 20、《花犯》:低声吟唱。 
我们写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个标题,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大致能知道这诗的内容写的是什么。而词就不一样了。有的词牌名是和词文的本意是一样的,有的则不一样了。所以一般的填词的词作都是“无题”的。没题或和词牌名字的意差别又挺大,怎么办?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个小注释,或者做个小序,来说明作词的缘由和内容。苏轼和姜白石就比较喜欢这么做,比较清楚,姜白石做的自度曲也会在前面有所说明的,使我们今天能对其了解一二,非常好。词调,大多数是可以通用的,但是有的词调因为本意或历史来源的原因,所以适应的范围是有限制的,或者说是有特定适用范围的,最好不离太远,比如我们在前面句的例子,选不好词调也会闹笑话的。 
下面也引用一些例子(范例性质),以做参考:
1,用于祠神:黄帝盐、苏合香、满江红 
2,用于应制:醉蓬莱、黄河清、舜韶新、并蒂芙蓉、寿星明
3,用于咏物:黄莺儿、荷华媚、惜红衣(荷)。春草碧(草)、惜红衣、暗香、疏影(梅)、双双燕…… 
4,用于节序:鹊桥仙(七夕)、人月圆(元夕)、龙山会(重阳登高)、水调歌头(自苏词后定为咏中秋) 
5,用于祝寿或悼亡:长寿仙、大椿、庆寿光(寿)、寿楼春(悼亡) 
6,用于酒词:解愁、落梅、鸳鸯、抛球乐、上行杯、摘得新、三台、劝金船、金蕉叶、荷叶杯 
7,用于佛曲、道曲:梁州、八相、太常引、三扳依、柳含烟、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
对于这些,我们有必要做一些了解,不必深究,但不可不知。其实,我的建议是去看词谱(比如《钦定词谱》)中的例词,我们个人喜欢哪几种词牌,我们就去看它的例词,再找一些这样词牌的前人之作,我们自己也能品位出它的相关性质所在了。
另外,经朋友介绍,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些资料,内容是把一些词调与情感类别对应起来的列表,比较详细。我会把这个“对比表”资料性地列在本次讲座讲义的后面,放在群空间论坛上,做为一个小贴士,供大家参考。注意,是仅供参考而已,不要格式化照搬。 
下面利用一点剩余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些古乐律的知识。关于乐律,在沈括的《梦溪笔谈》、王灼的《碧鸡漫志》、张炎的《词源》上都有一定的论述。这在当时是专门学问,专业性比较强。我们只做一下概念性的了解就可以,我们不必玩的那么专业,当然个人特别爱好那是外话了。还有,除我们所知道的唐诗和宋词之外,我们知道还有个元曲呢,了解一下相关的乐律方面的知识,至少知道一些名词和基本概念,对于修学词和曲都非常有益处。既然对这些学问感兴趣,我们知其然,当然还想知其所以然。
乐律就是音律,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称之为“词乐”。现在我们熟悉的音乐简谱上是分为七个音阶的,分别是1(do)、2(re)、3(mi)、4(fa)、5(sol)、6(la)、7(si)。但是在过去,是讲究五音(或称为“五声”),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这五声分别用“宫、商、角、徵(zhǐ)、羽”来表示。寻常我们说某个人唱歌总跑调,说这个人没有音乐细胞,就往往说他是“五音不全”,这五音是老的说法,指的就是这“宫商角徵羽”了。1234567是西式的说法。
那“宫商角徵羽”和“1234567”有对应关系吗?怎么对应起来的?按顺序来,就是宫=(1),商=(2),角=(3),徵=(5),羽=(6)。 
在正宗的中国古典音乐中,是没有“发”4(fa)和“西”7(si)这两个音阶的,如果你发现有带这4和7音阶的所谓中国古典音乐,那都是冒牌的,或者是后来自己改造的。我们可以去欣赏一下江南小调《茉莉花》,那就是个古曲,看看那个曲里有没有这两个音阶,那里是没有的。
我们是五音,而西式的音阶却是7个,我们的乐律音阶是不是比他们少点什么?其实不是的,在“宫商角徵羽”之外,还有个“变徴”和“变宫”,这样,其实也是七个音。这样,实际上就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样七个音阶了。后加这个“变徵”不等于那个“发4”,而只相当于这个半拍音“#4(fis)”,我国传统音乐没有和4(fa)相当的能对上号的音。还要知道的是,这些音节只是相对的音高,没有绝对的音高。相邻的次序不能变。
我们刚说的是“七音”,两宋的词乐讲究的是七音十二调,这十二调也称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律。这十二个调中,按顺序来,奇数的六个叫阳律,也叫“六律”,偶数的六个叫阴律,也叫“六吕”,合称为“律吕”。
但是古书上常说的“六律”一般是指包括这十二律所言的,而不是特指“律”还是“吕”了。过去常把这“五音”和“六律”一起说。“音”我在前面说了,那么这十二律里的“律”是怎么回事呢?我前面说了那五音(包括两个变音)没有绝对的音高,它们之间都是相对的,你这个音,那我挨着你就比你高一个音阶。而“律”就是定这绝对的音高的了。所谓的“律”,其实就是用来定音的竹管,称为“律管”。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前面列的十二个称呼就是标称的这十二个标准音,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律”。 
有声了,有律了,那么,把这“七音”和这“十二律”互相组合,分别搭配,就构成了所谓的“调式”了。怎么搭配,也有个说法的,以“宫”音为主搭配组合的,就称为“宫”,以其他六个音来和律搭配组合的,就被称为“调”。做一下简单的算术,我们就知道了,“宫”是十二个,叫“十二宫”。“调”是七十二个,叫“七十二调”。合起来,就是“八十四宫调”。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了,“宫调”是由七音与十二律吕构成的。所谓的“燕乐二十八调,两宋词乐不出七宫十二调”就好理解了。 
唉,这个“词乐”说的好累,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呵呵。今天关于词调的问题就先说到这吧,谢谢大家!
-------------
附录:词调与情感 
1.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菩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归》情急凄苦,凄婉欲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音调缠绵,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2.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情感,表现友情。 
《长相思》多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忆江南》、《浣溪沙》、《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3.豪放激壮类: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情感。 
《清平乐》,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头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激昂慷慨壮烈情感。 
《水调歌头》、《满江红》,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激情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4.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情,长篇宜舖叙。 一般上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上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情,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情。如《兰陵王》、《六丑》、《浪淘沙慢》。
初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情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情的《满庭芳》;以及《蓦山溪》、《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