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初读之六十四:静态的象。
1.《周易·系辞上传》第八章原文是: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
“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至寇至。’盗之招也。”
2.该章是以孔子关于七个爻之爻辞的见解,来说明该章首段有关象和爻的原理,倡导为人做事要谨言慎行、先谋而后动。本文先解读该章首句: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3.句中的“圣人”,当是指《易经》的作者。句中的“有”,当作掌握解。句中的“以”,当作原因解。句中的“见”,当作智识、洞悉解。句中的“天下之赜”,当作天地万物存在之奥秘解。“有”在动词“见”前,以助语气。“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译成今文,似当是:《易经》的作者(们)籍以其智慧,洞悉并掌握了天地万物存在之奥秘的内在固有原因。
4.句中的“而”,当作然后、就解,表示顺承关系。句中的“拟”,当作模拟、比拟解。句中的“诸其形容”,当作各类事物不同的形态与样貌解。这里有个潜在的主体,即用什么去模拟?由句末知,是《易经》的作者(们)所发明的模型符号。句中的“象其物宜”之“象”,乃动词,当象征、呈现解;之“宜”,当适宜、恰如其分解。“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译成今文,似当是:然后,《易经》的作者(们)用其所发明的模型符号,来模拟各类事物不同的形态与样貌,恰如其分地呈现各类事物的不同结构特性。
5.句中的“是故”,当作所以解。句中的“谓之”,当叫作或称作解。句中之“象”,当指卦象,不含爻象,因为从该章首段前后两句比较看,首句即本句的“天下之赜”,系就静态结构而言,可用相对稳定的模型符号来表示的,故当是卦象。(爻象则是显示阴阳动态变化的)“是故谓之象”译成今文,似当是:所以,〈我们)将此反映天地万物静态结构的、相对稳定的模型符号,称作卦象。
6.现将上述分层译文,简约整理如下::《易经》的作者(们)籍以其智慧,洞悉并掌握了天地万物存在之奥秘的内在固有原因,然后,他们用其所发明的模型符号,来模拟各类事物不同的形态与样貌,恰如其分地呈现各类事物的不同结构特性。所以,〈我们)将此反映天地万物静态结构的、相对稳定的模型符号,称作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