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一瞥:情牵露天电影 / 汪小华|南粤诗刊◇2021年7月刊◇总第49期
南粤诗刊
如今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捧着平板电脑,拿着手机,只要有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影视、听音乐、看新闻……真可谓“一机在手,天下拥有”。面对如此方便、快捷多彩的文化生活,我却常常怀念几十年前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四五十年前,我那时还是懵懂的童,那时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文化生活更是极度匮乏,最奢望的就是一年看几场露天电影。我记得,整个公社(现在的乡镇)就只有一部电影机,一个放映员。秋收以后,公社就安排放映员到各村轮流放映。
轮到自己的村组做东放电影,乡亲们比过年还高兴,村子里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家家户户热热闹闹。乡亲们想方设法传口信,把消息捎给十里八里的亲朋好友,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或让家乡的娘家人到村里来分享一场露天电影。
最快乐的应该是村里的少年儿童。这天,孩童们老早就到进村的道上迎接自家的客人,家长们对调皮的孩子比平时要和气好多,不再粗声大吼。客人来了,主人们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打开保存了好几个月的小鱼干,从菜地扯上几把新鲜的蔬菜,尽量做出好饭好菜招待客人。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放映员进了村庄,顿时,孩子们欢呼雀跃,奔向放映场地。放映场一般设在村中宽阔平坦的场子里,或者放在小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围着放映员,看他挂幕布,看他翻箱倒柜摆弄放映机,看他试映。孩子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猜测今晚放的是什么片子,放映的时间,但总有一个不变的话题:长大后,要能做一位放映员,那多好啊!天天有电影看。
夜色朦胧,乡亲们带上櫈子陆陆续续来到放映场地,电影开始,大人们安安静静,可调皮的孩子们在四周跑来跑去,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有的甚至爬上了树,爬上了墙,寻找一个“好望角”。有些调皮孩子举起手遮挡投影的光线,晃来晃去,幕布上顿时又出现了几个“皮影戏”的镜头。
至今近记得,放映的电影主要是那几部“样板戏”,后来有几部战斗故事片,如《侦察兵》《渡江侦察记》等。这些电影,有的人已经看过好几遍了,故事情节和镜头都很熟悉,虽然如此,但还是挡不住大家的兴趣,周围几个村子的人们也赶集似来分享着快乐,乡亲们不仅仅是看电影,更是看热闹,看的是气氛,体味的是浓浓的亲情、乡情,享受着那个年代高雅的休闲方式。
第二天上午,村里会派人挑着担,扛着箱把电影机送到下一个村子里去,大人们在前面走,孩童们在后面跟,抚摸着箱担,依依不舍送别那神奇可爱的电影机,大人们吆喝着、阻挡孩子们前行,可孩子们仿佛没有听见,反而跑在大人的前面,大人们实在气不过,只好威胁:“要不,我们大人回家,你们这些小孩去送电影机”,大人故意放下担子,几个力气大点的孩子果真就抬起来,摇摇晃晃,这可把放映员吓坏了,连哄带唬,孩子们才放下担子返回家里。
现在,坐在豪华的电影院,坐在家里的电视机跟前,悠闲自在地欣赏节目,我却难忘儿时看露天电影的场面,几回在梦中,竟然梦见自己在看露天电影。也许情有所牵,在社区、在广场、在景区遇上露天电影,我都会去瞧一瞧,凑个热闹,虽然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感觉,但多多少少得到丝丝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