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其人如啖蔗(三)
(一)酒之太白
太白诗作,带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聚众当然他喝:“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赠从孙义兴宰铭》)。但是我们常说“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李白却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也喝!倒底要喝多少呢?“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喝到没钱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哪怕可能“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那就 “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万古之愁都销尽了,还是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不管是春夏秋冬,太白都明确一定要喝酒:“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前有一樽酒行二首》);“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陈情赠友人》),因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月下独酌其二》)。所以他的结论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赠崔侍郎》)。
松颜客曰:太白诗句,有酒的没酒的,都要带着酒的感觉去体会,因为传统的酒的种种意象,如狂放如酣畅如飘逸如超然,都已经化为融入李白的意象。就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们也不妨带上一双醉眼去体会,方才悟得“月光如霜”。就算“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妨透过酒杯望去,方才看得到“紫烟香炉、九天银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又何尝没有酒?“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又何尝没有酒?
青莲有诗当有酒,诗面无酒,诗内亦有酒;义中无酒,意中亦有酒;意中无酒,也须思起有酒之时!杜康不变,李白不变。
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首李白的诗作: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本诗不奇,无非伤农家之苦而不能进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都比这首诗强了很多。如说这首诗为老杜所做,那更是不堪。但是,倘这首诗是出自李白之手,风味立转。
“雕胡”,就是菰米,茭白的果实。今人依照张翰云:“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就言菰米为美味,或不当矣。张翰此处为辞官托词也,倘为美食,何须辞官?再者,就算菰米确为美味,年少游维扬,一年散金三十万的李太白,什么没有吃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区区菰米何以“三谢不能餐”?这首诗确实没有酒,但是想想李白的纵酒人生,想想酒的代言人居然会如此吟诗,这首诗不觉高远沉重起来。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青莲有诗当有酒,诗面无酒,诗内亦有酒;义中无酒,意中亦有酒;意中无酒,也须思起他的有酒之时!
《旧唐书》说李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也有人说他是酒醉之后想要到水中捉月,失足溺死。还有人说李白大病而死。不管真实如何,我们只会相信李白是大醉而死,我们更相信他是醉后捉月而死的。因为,有酒当有李白,杜康不变,明月不变,千秋不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