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家长错把“操控”当做爱是本因

【家教智慧 第355期】

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家长错把“操控”当做爱是本因

12月28日,一篇《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长篇新闻报道走红网络,吸引了亿万网友的眼球。

北大男生秋岸(笔名)是一个80后,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是头上站鸭子顶呱呱,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而最近,秋岸却写下一封万字书信,里面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种种经历。他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他认为,这正与父母有关,在他的万字“控诉信”里,满是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让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这封长信,他于近日完成,前后发给二三十个朋友及同学。他希望给这些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同学一些参考。

读北大男生的信,我们不难发现,北大男生父母的所作所为,为人父母的我们几乎或多或少都曾有过:

一是包办孩子的一切,穿衣、吃饭、上兴趣班……把孩子当成一个木偶任自己操控,否则就是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将来就没出息。秋岸想上奥数班,但母亲不喜欢,因而不但支持,还“疯狂”打击。

二是只关注孩子成绩,不关注孩子成长,特别是心理成长。秋岸的叙说中有一个细节是因为自己不会剥鸡蛋多次遭到同学亲朋好友的嘲笑,对此,父母从不放在心上。因为在父母的眼里,只要学习好,只要会“玩模型”,会不会剥鸡蛋都是小事。孩子因此被人嘲弄,不仅不安慰孩子,为孩子辩护,我以为,那是因为家长看不起嘲笑孩子的人,不会剥鸡蛋正好是家长的自豪,因为“不会”的背后是孩子“学习好”;

三是做了直升机家长,总想把孩子掌控在自己的视线以内。无论孩子进京读北大,还是出国留学,都要找一个眼线,找一个“自己替身”管控孩子。

可是,孩子毕竟不是木偶,而是人,一个有想法、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独立、自由是人的本性。

我们家长爱孩子没错,管孩子没错,但这个爱、这个管应首先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其次要给孩子实现个个想法、发展自己的自由,然后才是有意识的引领。

反之,家长给孩子的美好设计就是“限制”,父母的爱就是“操控”。

孩子小时候,势单力薄,对于家长的“操控”,虽不满意,但却无力反抗,只能任凭家长随意摆布。但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早已把家“拉黑”,因此,当孩子翅膀硬了的时候,当孩子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它自然地不想回到那个限制自己自由的家,不愿再见到那个只想“操控”自己的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首先是感情的建立,其次才是教育;家应是给孩子以温暖、安全的港湾,而不是囚禁孩子的监狱。

北大学子12年不回家,不想与父母见面甚至说话,当是给我们家长朋友一剂教育孩子的清醒剂:望子成龙没有错、盼女成凤很应该,但切莫把孩子当木偶,让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异化成自已的欲望,把爱和教育异化成了“肆意操控”,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让孩子心中从家中“逃离”的念头愈来愈盛!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