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鉴|湖山一片等你回:纪录片《西泠印社》走近君子和大师的故事

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西湖畔,有一座海拔仅35米的山——孤山。就是在这西湖边最小的一座山上,坐落着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穿越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云烟,从“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出发的西泠印社不仅于海内外金石书画界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更以其传承的文化、坚守的信仰、不绝的风骨闻名于世,增加着孤山的精神海拔,印刻下“天堂之城”的人文厚度。

近日在浙江卫视播出的纪录片《西泠印社》从西泠印社这一文化场域入手,以影像手段生动再现一代代文人志士共担的精神价值及文化使命,回望“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辉煌,讲述金石背后的隽永故事,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年轻态表达

“西泠不冷,孤山不孤”

2019年,《西泠印社》总导演许继锋在手记中这样写道:“《西泠印社》讲的是115年前一群杭州城年轻人的事。”

如今,我们对成立西泠印社的“四君子”投以崇敬景仰的目光,而时光倒回1904年,他们也不过是二三十岁的青年。《西泠印社》将视线拉回故事开始的地方,重回风云变幻的晚清,在影像、图片和字里行间的交叠中回溯他们带着“把根留住”的朴素愿望,逆势而上求解于中华文明之道,以一介布衣开启百年名社的初心和路途。

从百年前几位年轻人的故事讲起,也为向今天的年轻人讲述这段故事。影片不仅在叙事上充满张力,还运用无人机航拍、滤镜变换、微距摄影、特效合成等多种技术丰富视听表达。例如,摄制组搭建起影棚,将金石篆刻家的后人请入其中,让他们凝视旧照片、老物件,形成“镜像式”的影像体系,通过影像交叠实现逼真感。

为了让西泠印社更接地气,许继锋和他的90后新媒体团队提出了“西泠不冷”的概念。微信公众号“西泠不冷”中,不仅有视频、互动、美文分享,还采用超高清4K拍摄、AR技术,让每一张西泠的图片都能在手机里动起来;一张张海报同样设计感十足,“金石少年版”“湖山记忆版”“刀锋少年版”……黑红、水墨、光影间是金石之美、信仰之毅、岁月洗礼。

正如许继锋所言,“希望西泠文化能够与年轻人的精神气接轨,找到年轻人熟悉的表达语态。”

故事化讲述

“传之久远,无俾失坠”

西泠印社里有一座观乐楼,是“西泠四君子”之一的吴隐追慕先祖季札出使中原于鲁国观摩礼乐而建。季札有“江南第一位君子”之称,在《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之碑记》中,印社的初创者们共同表达了对其君子之风的仰慕和尊崇,并将其视为身份和信仰的传承与自觉,希望“传之久远,无俾失坠”。

西泠印社牌坊。

君子,是西泠印社的表情与风骨。《西泠印社》于历史的故纸堆和先贤大师后人的记忆中探寻,让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走出尘封、重现光泽,进而串珠成缀,在质朴的讲述里展现何为君子,何为君子之风。

面对吴隐临终托孤,丁辅之倾力照拂,更在10年之后让自己最帅气的儿子娶了吴隐的女儿,兄弟之情成为儿女亲家,成就一段佳话;

抗战时期,“四君子”将西泠印社托付给好友叶六九看护。为给印社和老友筹措日常开支,不重名利的君子却把挣钱当作第一要务。8年后,西泠印社毫发未损。放心不下叶氏兄弟生活的丁辅之则在临终前叮嘱要把山上卖茶水的生计留给他们;

金石大家王福庵声名在外,汪伪政府曾有不少人上门找他刻印,但无一例外被他全部拒绝。自号持默老人的他终日刻印:“能事不受相逼迫”“山鸡自爱其羽”……

一个个故事,勾勒出“君子之风”的轮廓:肝胆相照的信任、一诺千金的不负、情深意重的感恩、宁折不弯的气节……《西泠印社》想要传递的“君子的活法和刀法”这一核心由此得以实现,轻盈叙述托举起绵延不绝的精神和风骨,那份智慧与优雅,历百年光阴,我们仍可获得力量。

西泠大门口。

探索式延展

“以心印心,复兴文化”

一枚印章,方寸之上,刻下的除了文字还有什么?

《西泠印社》找到了一些答案:哲理、志趣、情怀和思考。当相对小众的金石学进入大众视野,西泠印社的百年历程同其雅致景色一道映入眼帘,多少人恍然发现,写满唐诗宋词和人间烟火的孤山不只勾连着旖旎江南的温柔春水,还承载着文人志士的满腔赤诚与上下求索。

西泠秋景。

甲午战败后,戊戌变法又告夭折。面对江河日下的帝国,许多人“以日为师”,而“西泠四君子”则选择“与古为徒”。“声气相投,聚集同道,重振金石”是他们的理想,而不弃旧学、印宗秦汉,则是追溯中国文化的源头。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当年4位年轻人的一个决定,成就了西泠印社跨越一个世纪的传奇,而在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甘苦与共的守望之下,是对传统文化共同持有的自信和认同。

起于清代乾嘉学派的金石学,最初便是以远古文字为路径,以证经补史为目的之“经世致用”的学问。湖山之间,江山之鉴,“四君子”怀着他们的忧思与理想,担当起守护文化、复兴文化的重担。

“雅集天下,问道金石,以心印心,复兴文化。”走过116年岁月,《西泠印社》让我们看到那从未走远的追求、信念和接力。正如总导演所说,纪录片是要表达价值观的,《西泠印社》的价值观,就是“西泠精神”,就是“一介布衣,士者担当”,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担当。

从当年的“四君子”到如今的500多名社员,当一代代人接过刻刀,予石头以生命和光彩,千年文脉的传承便也这样生生不息,西泠印社也就这样走进你我心里。(文/曹雪盟)

重点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