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44 | 文化之旅37:城区篇【吴小冰+吕珠满+林进挺+丘惠谊+叶勤海】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家们在红草镇倾听“石马”的传说。

孙彦修   摄

徐氏族规碑·长沙炮台·石马

●吴小冰

“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最后一场走进马宫街道、红草镇和区国税局,我步步留意、处处留心。

当天,我们走访了普照寺、白沙浮海边及白鹤寺、马宫妈祖及戏台、长沙炮台和浪清乡徐氏族规碑、彰善义学旧址、古石马和石斗、碑刻等等。在这些景点中,最触动我心灵的是马宫街道浪清村的徐氏族规碑和长沙炮台以及红草镇南汾的“石马”。

徐氏族规碑刻于乾隆己亥年(1779年),竖于马宫浪清乡徐氏祖祠内墙壁上,一共有13款内容。碑刻内容体现了清代徐氏乡民以“尊敬父母、长辈,禁盗、禁赌、禁毒”等族规作为“乡治”,是清代较为典型的乡规民约碑刻。

对于氏族祖祠,我见过不少。马宫浪清乡的徐氏祖祠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并不在于其门前有多副文物旗杆夹,也不在于他们村有过“兄弟联科”的创举,而在于这么一个偏远乡村,老早就以弘扬中华美德为己任而不是以财富多少作为光宗耀祖的资本。这样的族规并不多见,其积极意义值得发扬和借鉴。站在该祖祠前,但觉清风徐来而不遗世独立。

另一让我震撼的是长沙炮台,它位于马宫长沙村西1公里处,丽江出海口。西北临海,随丽江水路可达海丰县城,是海防军事要冲。清嘉庆九年(1804年)海丰县令张再英把原在长沙村北侧的炮台迁于此,配置海防火炮1门,设兵营,周围建一道围墙,圈护成城,城东西各长50米,南北宽各40米,面积2000平方米,墙高2.5米,均用花岗岩砌筑,南侧山坡高处设瞭望哨房一座三间,山坡东西两侧各建一座营房(各三间)。东墙设大门,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两个大字(为当时张再英所题)。沿内墙边有一通道可通7个炮位。东西两侧各有台阶可登垛口通道。炮台扼险而守,视野广阔,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2007年止,基本保存较好。

斑驳的墙、暗淡的光影,耳际依稀传来号角声。我不知道这残垣断壁为何会让我如此地触动。我只知道,甚至相信一切都会过去。时间可以冲淡记忆,历史却不会被忘记。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安宁更要靠守护。为了家国的安宁与和平,一代代的人为之奋斗了一生!死者长已矣,生者且珍惜。在长沙炮台墙外,在“镇海”门里,我想到了这些,我体会到了每个人都会有的家国情怀。

到了汕尾,不去红草南汾拜谒“石马”,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关于“石马”,我早有所闻,并神交已久,只是现在才见着了它。

这是怎样的一匹马呢?但见石马为一块长2.3米、宽0.7米、高2.1米的花白色花岗岩石粗雕而成,披鞍、立状。石马身高1.3米(马背)、身长2.1米(马头至臀部),马鞍宽0.92米、长约1.6米。

石马相传雕于宋末,原遗于南汾村尖山跌马埔,秦汉风格,1980年迁到南汾小学右侧的城隍庙侧。

关于石马的由来,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确凿的史料可查,以至于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有关它的传说,众说纷纭,版本不一,而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宋代时南汾村尖山跌马埔是石器工场,那时有人从福建前来要求定制石马,可待马就要雕成时不知是因为银两不够还是因为路途太远难以运载而未前来领运,于是一直搁置在那里。第二种说法说它是山上霸王的坐骑。还有第三种说法说它是宋帝昺的守墙马。

有关石马的说法,我个人比较相信第一种,因为它不是空穴来风,再说尖山的跌马埔是当时的石器工场,这是事实,一匹马在这样的地方出现是合乎逻辑的。当然,另外两种版本,给这匹马赋予了不少神奇色彩。

在当地人心中,这匹马是“神马”,村民告诉我们说,当年这匹马从跌马埔运到城隍庙来的时候,路过一水沟处,用什么办法都过不了,后来有人点燃香烛对“马”念念有词之后,果然过去了,人们不禁更加信奉这匹“神马”来。又有一传说该村有一年轻人,原来穷得叮当响,后来他往该马背上一骑,然后奔向大城市谋生去,果然飞黄腾达,于是衣锦还乡之时,为这匹“神马”建了亭子供人瞻仰。村民说,这匹“马”不是什么人都能骑的,要是这匹“马”不让骑而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话将会很糟。因此,大家从不敢随便去碰它。

真相只有一个,猜测却有许多。传说也好,猜测也罢,最清楚真相的是这匹“马”自己,但它默默不语,真相也就无法大白,成了一个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其实,并非所有的真相都非知道不可的,就像眼前的这匹“马”,不要问它从哪里来,它一直都在这里。也许,它曾望穿秋水;也许,它曾命运多舛;但它终究属于这方创造了它的热土,我有点暗暗庆幸它当年没有被运走,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么多故事。

对于这匹马,我愿意相信它是“神马”,不是因为它的传说,而是哪怕它只是一块石头,能够穿越历史走到今天,谁抵达得了呢?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更是一个传奇呀!

我轻轻地摸了摸这匹马,心里默默向它问好。我多想跟它再多呆一会儿,可夕阳西下,我们还得继续赶路,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它。

乘车前往城区国税局,该局的领导早已在门前迎候,听了他们的介绍,参观了他们的党建工作室等等,又有一番感触在心头。

寻奇探胜马宫行

●吕珠满

城区的马宫街道,三面环海,东北至东南大多是山峦,山光水色,风光旖旎。不仅如此,马宫的人文积淀深厚,历史悠久,至今仍保存着妈祖宫和普照寺等名胜古迹。带着好奇心,我们欣然前往马宫街道寻奇探胜。

妈祖宫

妈祖宫位于马宫墟西南侧海边,明朝万历三年开始建造,历经清朝的重建,民国时期的再修。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人们冰冻的思想,蛰伏已久的信仰重获自由。1990年,在善男信女的慷慨解囊下,妈祖宫进行全面修葺,托斗、斗拱及柱基等形式简单古朴,工整精致,为明代土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整座宫殿为二进三间。前殿设置四根方形花岗岩石柱,进深7米;后殿有四根圆形石柱,进深7.4米。石柱石壁上刻有对联和壁画。引人注目的是妈祖宫大门花岗岩阴刻对联曰:“圣德巍峨昭日月,母恩浩荡配乾坤”。驻足在妈祖宫前,我们看到门楣上的匾额刻有四个鎏金大字:“海国安澜”。往里面走近,妈祖宫的旮旯角落陈列着妈祖坐轿、石香炉以及重达168公斤的公共秤砣,凝聚着马宫港香火鼎盛、市场繁荣的深厚历史。不晓得是何夕何年,自从妈祖传入汕尾,就开始有了妈祖宫。妈祖宫里供奉着慈眉善目的妈祖像。后来,在百姓的演绎下,妈祖宫逐渐被简称为马宫,文化大革命时期才正式定名为“马宫”。马宫这样的得名恐怕是鲜为人知吧!

沿着小巷,顺着石阶而上,妈祖宫后面的小山早已经被夷为平地,建设有螺旋式两层小凉亭一座,如今华丽转身,变成小公园,可供游览者观赏休息。2014年秋天,眼前的公园里竖立起一尊高9.9米的妈祖石像,头戴凤冠,身披霞帐,彩带飞扬,和蔼端庄,奕奕风采。妈祖像座基的石碑上雕刻有一幅幅形神逼真的图案,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妈祖出世、海上救民等传奇故事。抬头看去,妈祖宫屋脊装饰有琉璃瓦粘贴的双龙抢珠立体泥塑,在阳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

凡是妈祖诞辰,或者节日喜庆,演戏是不可或缺的节目。妈祖宫前面就有一座建于明朝的古戏台,一百四十四平方米的戏台上,生旦净末丑曾经在这里粉墨登场;西秦白字戏的唱腔曾经在这里回荡萦绕,真正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普照寺

从妈祖宫出来,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直到尽头的拐弯处。马宫渔港出现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大海浩瀚,一望无际。碧海蓝天下,渔船往来点缀,鸥鸟翔飞,宛如一幅漂亮的画卷。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佛教圣地——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马宫墟南侧,乾隆末年始建此寺。寺内奉祀释迦如来,观音菩萨圣像,方便虔诚信众的膜拜烧香,祈求风调雨顺。普照寺的建筑面积仅几百平方米,虽没有雄伟壮观的梵宫,可有玲珑小巧的佛殿,香雾袅袅,是香客朝拜的地方,2003年被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寺里环境幽静,寺院与花草树木自然搭配,和谐相处,赏心悦目。这里没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玻璃幕墙。相反,普照寺面临红海湾,背依牛尾山,层峦叠翠,近听涛声奏梵乐,远观海天共一色。这里远离马宫墟市的喧闹,一切都显得宁静如初。遗憾的是,解放后,普照寺被作为学校。1990年,普照寺恢复重光,僧尼诵经,信徒合掌,夹道欢迎宾客的莅临,盛况空前。现在,普照寺已经成为马宫信众礼佛的活动场所。

普照寺里,还供奉着一尊达摩祖师的陶瓷坐像,高40厘米。这当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清朝咸丰六年,贼匪抢掠白腾洲孤岛之江牧山古寺,寺毁僧亡,一洗如空,惨不忍睹。经数月后,马宫、小漠、后门等地相继召集人船渡海,前往江牧山寺找寻劫后余物,发现仅存一尊达摩祖师瓷像,遂请回马宫,安奉于普照寺,木鱼声声,香火炽炽。今该祖像尚存,乃马宫民间保存的历史文物。参观完普照寺里达摩祖师瓷像,我们迈出门槛,无意间撞见侧门有一副对联入目动心:“明月清风皆佛性;远山近水证禅心”。看来,山水、明月、清风皆有灵性,所谓佛即我心,我心即佛是也。我总是这样想:人们为什么偏要追逐功名利禄,而不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诸如山幽鸟鸣中的一片宁静,就知足矣。

一路走来,一路看来,悦目而赏心。我在潜移默化中,心渐渐变得清净,感觉好像忘我,融入到这一趟寻奇探胜的马宫行之中。

汕尾二题

●林进挺

凤山祖庙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如前。伫居东南一角,如凤凰展翅,吸引着海内外同胞前来“寻根问祖”。沿民的“圣地”。

见证了港口的变迁,把过往的辛酸埋进记忆,喜看现在的日子红红火火。

山上16.83米的妈祖石像,就是群民们虔诚的信念,彰显着朴素和善良。

“天后圣母”的善念深深地扎根了在海陆丰大地上。

有凤来仪,凤山祖庙平静着来去的心灵。

黎明洞

入夜。静默里打坐,一脸安详。

无言。心里自有一方天地,隐身于南海一隅。

“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石门上的联刻如故。

北门横额的“阃外光华”四字,积累了多少的寄托与悲愤。

哦,伸出双手,引接每一道晨昏里的金色光芒。

《迁图说》里,慷慨激昂的言辞,爱国为民的主张,至今回荡在历史里。

南海之南,人民依然传说着隐士的故事。

重游沙舌

●丘惠谊

2015年3月29日,“汕尾文化之旅”活动正式开启,第一站走进城区,寻访的许多景色都令我这个曾经在汕尾住过多年的人很是惊喜。

有人说,故乡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汕尾,正是我青春的故乡,它在脚下虽不曾远离,在时光里却渐行渐远。

海滨大道的晚风,凤山的妈祖,沙舌的海浪,渡口的夕阳,骑楼的烟雨,坎下城的沧桑……在尘世的吵杂声中影像重叠,像斑驳的电影镜头,在我眼前闪过,却瞬间刺痛那根敏感而年少的神经。坐轮渡寻访汕尾市区沙舌,对于我是一次重游之旅,一次美丽惬意的“生命之旅”。

时间虽还没有苍老,但许多地方,已经时过境迁。想第一次到沙舌去时,来到海滨大道的渡口,我有些惊讶这与想像中的渡口如何毫不相干。渡口,不应该是寂寞突兀地伸长在海水里,默默地等待着过往旅客的上岸离岸吗?怎么这里的渡口竟安藏在这喧闹的街上,不仅不寂寞,还很热闹。许是我这个山里的孩子对于从没见过的渡口过度的想像的缘故吧。

坐上小船,海风扑面,海浪轻摇,我惊喜于在大海的怀抱中我弱小的心竟也能变得如此开阔豁朗。人们总向往远方,纵使远方在跋山涉水之后永无法企及,但那是心中前行的念想。在我心中,大海便是最远的远方。苍茫的大海中,有我永远无法得知的未来,但大海宽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雄壮的气势给我力量,使我开阔。于是在汕尾生活的这些年,每当心情低潮的时候,我便来到海滨街头的渡口,坐上小船前往沙舌,对着自己心中的远方说一声,我还行的。

这一次,我再不是独自一人前来。跟着大队伍,我的心竟前所未有的激动。时隔多年,重游沙舌,竟是这样一番热闹的情景。所有的人带着满腔诗情,满怀激情,面对大海直抒胸臆,把与大海缠绵的爱情丢向海风,任海浪卷走,捎给大海。

无论是深藏在海底还是展现在眼前的沙坝海岸,都是保护汕尾港和渔民免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天然屏障,而人们把它取名为沙舌,除了形象,许是对它一片深情的最恰当的表达。

岸边堤坝上的木麻黄郁郁葱葱,和浪花一起涂染岁月的颜色;停泊在码头的渔船摇摇晃晃,和海风一起诉说古老的故事;一转身,竟然遇见站在小道旁边的无忧树。满树红花,满树无忧。曾经这么多次的到来,竟然没有遇见你,这一次的相遇,也不算太晚。

走在沙滩上,脚印步步清晰。纵使记忆犹新,但往日的脚印早已被海水冲走。时间成长了我,也苍老了这一片大海。

归期已至,我对着这片大海挥手作别。作别往日的艰难,悼念一路的坚持,更展望未来的美好。

坐上返航的渡船,海岸对面,鳞次栉比的高楼在海天一色中朝气蓬勃,新汕尾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而我这一次重游沙舌,也终将以全新的自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品读龟龄岛

●叶勤海

我曾在捷胜的沙角尾海滩远眺龟龄岛,它静卧在碧波之上,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登龟龄岛的强烈愿望,被时间不断发酵着,让我总能呼吸到它的芬芳,愈发浓郁。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默念着这个在心中珍藏多年的名字,就像多年虔诚朝拜的僧人,即将见到心中的神。

登上快艇的那一刻,微风拂面,鸥鹭盘旋,阳光均匀地洒在海面上,蔚蓝的大海荡着轻波。快艇载着激动的人们,飞向梦中的龟龄岛。船舷边飞起的白色水帘,瞬间化成千万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落下,又汇入那片无垠的深蓝。十几分钟的航程,涛声如歌,大家忘情的叫喊似乎插入了亢奋的鼓点,交织着,变幻着,奏响一曲华丽的交响。闭上眼,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长发飞舞,清凉的水珠溅湿脸颊,我的心醉了,醉在这片浓浓的蔚蓝与哗哗的水声里。

龟龄岛的名字,清雅而吉祥,与龟同龄,必是古老神奇又坚强的海岛。航拍照片显示,它就像一只巨大的海龟,匍匐在大海之上,周边有牛皮洲、赤腊、鹰屿、青屿和捞投屿等五个小岛。此刻,龟龄岛越来越近,我能清楚地看看到周围那些小岛不规则的海岸线。远望如同一片秋叶的龟龄岛,正在我眼前不断扩大、清晰起来。当快艇在一个平缓的扇形沙滩靠岸,我的心也激动地着陆了。

我迫不及待地跳下快艇,扑进龟龄岛的怀抱。这里的沙滩干净绵软,海水清澈透亮,阳光穿过海水,把水的波纹投射到浅海的砂石上,仿佛有人在蔚蓝的大海里铺开一张金色大网。好想在这里忘情地畅游一番,我宁愿做一朵调皮的浪,被这梦幻的大网俘虏;或者,做一枚小小的贝壳,静静地躺在洁白的沙滩之上。

登上风光秀丽的龟龄岛,才知道这里别有洞天。岛上植被丰富,奇花异草总是不断闯入我的视线。偶见一两段灰黄的断壁残垣,在海风的侵蚀中飘散着古旧的气味。一座横匾上写着“在水之湄”的小庙,充满诗情与禅意;慈祥的妈祖,静静地站立在岛上,注视在无垠的南海,庇佑着来往的船只。我的心和呼吸,也在她温柔的眼神里,变得柔软和平静。

在一棵古榕树下,竟然有一口古老的淡水井,在这四面环海的孤岛之上,它竟能源源不断地冒出淡水,让大家惊叹不已。陆丰的蔡金针文友抛下小桶,麻利地打了一桶井水上来,咕咚咕咚尝了几口,鉴定一下是不是淡水。这时汕尾日报社王万然社长悠悠讲起一个传说:相传一个老神仙来到这个岛上,因贪恋这里的美景多逗留了一会,一时尿急,便朝此处撒了一泡尿,后来竟涌出甘泉,成了一口井……大家望着刚喝完水的蔡金针幸灾乐祸地笑。他一脸愕然地说:“神仙……尿啊……”众人终于忍不住大笑,安慰他说:“喝了神仙尿,你也会长生不老的。”正是因为这神奇的古井,为龟龄岛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让这里成为过往船只的休憩福地,也成为旧时海上贸易的重要驿站。

离开古井,我在岛上像一只出笼的兔子四处乱窜。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我看到一片青葱的草地,一朵朵白色的紫色的粉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坚强绽放,抵抗着常年不断的风浪。我惊喜地发现一片相对平缓的山坡,线条柔和温润,绿草中镶嵌着一个个不规则的水潭,就像绿翡翠包裹的一块块白水晶一样让人心动。我曾在朋友的照片上看到就是这个角落,散布着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充满浪漫气息。能在这里安营扎寨住上一夜,赏月听涛,看潮涨潮落,品朝露夕阳,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仅仅一步之隔,龟龄岛就展现出它截然不同的一面。走过一片红色的巨石阵,各种怪石堆积成丰富奇特的图案,让人忍不住兴致勃勃地猜测它们的名字。三块巨石叠成的“南天门”、温馨缠绵的“羊回头”、还有惟妙惟肖的蘑菇石、卧佛……每一个角落都能带给人惊喜。石缝里,竟然散落着一些黑色的动物粪便,我忽然想起传说中神秘的野山羊。相传龟龄岛上生活着一群野山羊,数量总不会超过99只。遗憾的是,我没能看到野山羊的影子,它们只能继续奔跑在我的脑海里,狂野又神秘。

龟龄岛虽然面积仅有0.2平方公里,却步步成景、处处传奇。据说,岛上还有能容纳几百人的山洞,退潮时还能看到古城墙……虽然我不能一一探个究竟,却给我留下一个个美好的悬念,让我时刻对它充满念想。

此时风浪渐渐大了起来,浪涛拍打着嶙峋的礁石,浪花飞溅,变幻莫测。温婉与雄浑,静美与狂野,在这个美丽的海岛是如此和谐。我站在龟龄岛的至高点,视线沿着海岸线游走,辨认着它的头、脚、尾的位置,回味每一个神奇的传说。品读龟龄岛的神秘,就像品读一本情节迷人、故事曲折、内容丰富的古书……

转自:汕尾日报16.01.10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拉到底部,有赞赏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

碣石玄武山佛祖签诗详解【收藏】

汕尾买房,深圳上班,半小时高铁到达

汕尾市长乘坐首列深汕“公交”高铁

春节自救指南(笑得肚子疼,未婚青年值得一看)

隔夜茶毒如蛇?央视实验揭晓答案

隔夜茶竟然是良药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潮惠高速全线通车,深汕高速不再大堵车

文学就是好玩

海陆丰明代城池

广东航拍图,从粤A飞到粤Z,看到汕尾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笔,平时咱们用的都是刷子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143 | 戴运辉:太阳能不能(小说)

文学看台142 | 文化之旅36:汕尾侨区行【王万然+叶爱琼+罗素丽+温水义+庄海君】

文学看台141 | nsfq:王万然杂文印象(随笔)

文学看台140 | 文化之旅35:城区篇(一个梦难挑战三个美女)【陈瑞绒+朱少镇+王映婵+林丹华+郑新派】

文学看台139 | 蔡赞生:除尘(诗歌)

文学看台138 | 文化之旅34:城区篇·红草马宫行(陈辚+郭勤亮+洪天丽+林小冰)

文学看台137 | 陈辚:淇澳岛上风光美(散文)

文学看台136 | 文化之旅33:陆丰篇·三甲行【王万然+蔡海燕+郑新派】

文学看台135 | 蔡赞生:挥毫散擦亦心情——我认识的万然及其诗歌(评论)

文学看台134 | 文化之旅32:陆丰篇·碣石金厢美景美食【王万然+陈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