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剑桥人写给大理的情书
丨真·国际化大都市:大理丨
▲ 春耕农忙的大理人~
- 风物君语 -
大家好
我是地道风物“文风最不受大家喜爱”
的图编Geethan(中文名:基森)
▲ 最短的那个绿条条就是我,你们这些残忍的人类,我失业了全怪你们
本期地道拼图,
歪果仁Jason Pym(中文名:万哲生)
带来他的画笔之下,
十五年的大理人生观察~
▼
万老师,
1974年出生,
在英国剑桥一个古老乡村长大,
有一个喜欢学中国古文的老爸,
有一个在昆明相识的中国媳妇,
用全中文
写过一本名叫《大理外传》的书。。
是不是六得飞起~
英国艺术家万哲生 ( Jason Pym ) 的画以他在大理的日常生活场景为灵感来源,主要采用水彩为绘画媒介。他从英国利兹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这二十年一直住在中国。他的作品在中国、英国和美国都展览过,他的插画已经在企鹅图书,TimeOut及《金融时报》杂志发行。2017年他的书《大理外传》由读库出版发行。
▲ 大理市银桥镇磻溪村火把节。
万哲生笔触下的大理人,
拥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千姿百态的人生
这是一篇写给大理的情书。
▲ 大理总览图。本文聊的也是以上四个小标题~
友情提示:文末有访谈,饱含精华,不看后悔。
大理古城
▲ 大理古称叶榆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人民路是古城最有意思的一条路,也集中了来大理定居开店的,各种各样的外地人~
▲ 大理古城北门。
艺丰(Ivo),西班牙籍的翻译家和人类学家,做小生意时卖过跨斗摩托车,现在主要是拍纪录片。她也热爱击剑和攀岩。
▲ 艺丰(Ivo)
“88号西点店”。德国老太太可卡林(Karine)退休后,在2005年开了这个面包房和糕点店,做令人垂涎三尺的地道西餐。她是最早给我们介绍大理生活的人。
▲ 可卡林(Karine)
“布语”。狄锟在178号开了这家服装店,他的爱好是用美术刀把人的面孔刻录在鸡蛋壳上。这有两个出奇的技巧,首先,在蛋壳上雕刻难度非常大,力度过大就会把好几个小时的工夫作废了。其次,他雕的头像极其神似,下面这个木马也是他自己做的~
▲ 狄锟
林冬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艺术家。我每次遇到他,他都在从事一个有意思的艺术项目,比如用蓝晒法画画,通过铁盐的摄影工艺,可以在任何大小的纸、布或者玻璃上,保留物件的影子。他打算解剖现代生活中的机械:手机呀电视呀甚至一辆车,把它们的内脏摆设出来晒蓝。。
▲ 林冬。他的爱好是改造畸形自行车,你有时会看见他骑着自行车在古城兜风。
▲ 大理古城南门。
我和留着大胡子的老王有科幻小说的共同爱好,我们坐在老王和Tina开的海盗酒堡门口神聊,话题总是不会枯竭。Tina有典型的相由心生的面貌,只要我一看到她阳光般的笑容,听到她的笑声,心情就会变得很好。
▲ 老王和Tina
打麻将(Maciek)是波兰人,平易友善,长得像一个喜马拉雅雪人,他的吉他技巧坏透了。打麻将的老婆马斯宇的店卖琥珀(即化石的松柏树脂),像《侏罗纪公园》里出现的一样。
▲ 打麻将(Maciek)
▲ 红中发财!
走出人民路,古城依旧人才济济。程昌是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主会的建立人之一,敦厚随和的他在北京时曾经给《时尚》、《ELLE》等杂志拍大片,现在在大理有自己的工作室。他从小在武当山学武术,是个谦虚的武林高手。
▲ 三月街民族节。
传说一千五百年前,大理有罗刹横行霸道,每天都要吃36颗人的眼球,平民遭殃受罪。观音从天降临,征服食眼罗刹,但是怕他死灰复燃,所以安排大理人每年三月份烧香拜佛。
可是,观音也担心老百姓忙着祭礼忽视农活,所以劝他们顺便带上家里可以交换的东西,三月街的传统如此形成。
▲ 在解放前,所有的集市只有当地制造的产品,三月街(和鱼潭会)才有外地的东西。
在三月街,有一些很奇特的复合型人才。还有比这更扯不上关系的两样东西吗?而且不仅是一个摊子,有好几个啊。谁会想“哦,我口渴,买个椰子吧,太好了,我顺便也可以刺个纹身。”
▲ 摆摊卖椰子,同时还能给人纹身的店主。
▲ 三月街财神会,于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在三月街举行,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爷的生日哦。
简辉非常好相处。她2007年来大理度假就爱上了这个地方,马上辞去北京的挨踢工作,开始学茶树培植。
▲ 莫催茶室有我所知道的大理休闲场所(咖啡馆等)最好的风景。在茶树中坐着喝茶、俯瞰三塔,舒服得很。
▲ 大理古城全貌~
苍山
▲ 有一段时间我和老费(Chris)每个周末都去爬苍山。我们发现,你随便选择一个溪谷,都有上山的小路,风光无限。
▲ 苍山门。
赏鸟爱好者,就是说那种拿着清单追求最稀少物种的那种,英文叫“twitcher”,就是“抽搐症患者”,原因不明。
赵超是专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设备果然没那么简单。。。
▲ 赵超。
每年苍山上都会有身亡者,爬山请随身携带手机、能量棒及水,结伴而行。
▲ 夏天刚刚开始热得有点儿不舒服的时候,雨季到来,天气凉些,到处郁郁葱葱,苍山变得一片翠绿。谢谢老天爷!(旱季:11月至4月;雨季:5月至1-0月)
小时候我喜欢每年春季在池塘和小溪里抓蝌蚪,现在儿子也感兴趣,我就有好的借口陪他去。。
▲ 和儿子一起抓蝌蚪。
2009年以后,老刘开了他的店“大理骑客”,下决心成为一名职业骑行员,每年云南省举行自行车比赛他都会去:玉溪、楚雄、昆明等地,大理也有。
老刘说:我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那里的音乐界实在太活跃,有几百个乐队。但是在大理,你不可能弹重金属,那些酒吧只让你弹流行歌曲。同时我也被这里的壮观风景迷住了,太适合骑车,开始骑了以后,就一往无前。
▲ 重金属骑客老刘。
马荣华已经做了四十多年茶叶了,他的茶厂不用任何化肥或者农药,附近也没有任何工业,是完全自然有机的顶级手工茶叶。
“用那些农药嘛,好的茶叶做不成,需要那些野草和虫茶树才长得健康。”
▲ 良心茶农马荣华。
洱海
▲ 洱海是云南的第二大湖泊(最大是滇池)。洱海从南到北是40公里长,平均深度是10米,最深的地方是20多米。
刚刚搬到大理时,我的父母来过节,我们在海舌散步时碰到一家渔民。他们非常好客,邀请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就坐在岸上,围着小篝火,吃鲫鱼,十年后我妈还会提起这件事。今天的大理游客那么多,不知渔夫还会不会那么好客。
▲ 大理人很尊敬老人。
我们的纳西族藏传佛教徒朋友来大理度假,就约我们一起去洱海放生。两个小孩子在菜市买的装在两个大黑塑料袋的乌龟、螃蟹和泥鳅。
在船上,孩子最喜欢乌龟,很随便地像扔手雷那样用高弧线把乌龟抛射到洱海里——自由的洗礼。
然后我发现,螃蟹不是放生的,是我们的晚餐。我还是搞不动放生的计算法。螃蟹比我的手还大,蒸螃蟹吃起来香得很,所以我的结论是:不要想那么多吧。
▲ 乌龟不是手雷!
下关
▲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有个特殊的气候现象:冬天会刮猛烈的大风,风速甚至可以达到每秒25米多(风力十级)……
张福海原来是做房地产的,现已退休。他每天早上都要来天宝公园训练画眉鸟打斗观赏。
▲ 图中的鸟是贵州王。凭借它,老张在黄果树冠军赛得了第一名。“你今天来得很巧,一般我不会把它拿出来,它是我的无价之宝……”
▲ 张福海说:“画眉鸟打斗观赏主要在四个省:云南、广西、贵州(鸟不错)、四川(鸟最凶)。”
许迈青先生是中医最好的广告:我从来没见过那么活泼灵敏的85岁老人。他坐在大德堂的老院子里与我侃侃而谈……
“我七八岁时日军在保山扔下病毒炸弹,好多难民涌进城来,霍乱开始在大理蔓延。我记得当时警报一响,老弱妇孺都跑到山上的寺庙去躲避,我们家族里的医生发明了霍乱散,每天不知疲倦地治疗大量的患者。”
▲ 慈善郎中许迈青
▲ 下关区。
▼
直男问答时间到
Q&A
老规矩,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吧~
我是70年代出生的,在英国剑桥附近的乡村长大,毕业以后这二十来年我一直住在中国。或许中国和英国的乡村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我从小对所有跟中国有关的东西都非常着迷:小时候我爸的爱好是学中文,所以我们家里到处挂着一些小便利贴,“柜子guì zi”,“书架 shū jià”,“马桶 mǎ tǒng”。我爸也喜欢打麻将,让我们全家人都跟他玩。可惜我打得很差,来到中国以后房东三缺一拉我跟他们凑数打麻将,输的钱比房租还多,最后只好不玩了。
▲ 洱海门。
我是插画艺术家,我从小喜爱速写绘画。来到中国的前几年我在上海,加入了戴领带穿西服的上班族,一整天锁在办公室小隔间。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对绘画的热爱,就开始为本地杂志画漫画和封面,我就想如果能把画画变成我的工作多好。我在上海也认识了我的爱人CC,她是昆明人,当时在上海做杂志编辑。我们度蜜月的时候路过大理,爱上了这个地方,瞬间决定在这里定居。大理是个很好的画画的地方,也跟我小时候所认识的乡村生活差得不那么远。
就是这样,十五年来我们一家人一直安居在这里。
▲ 豆腐摊。
一个古典的英国人的思维,试图融入一座中国的少数民族城市,您曾经“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过吗?
说实话,在大理我几乎没有过“文化休克”。大理人海纳百川,对外来人很友好,在这里生活也很简单。对我来说这里远远比上海那种大都市更有家园的感觉。
▲ 小普陀岛。
其实我第一次来中国确实感到很大的文化休克,那时候我在天津留学,1993年。今天在中国看到老外都没什么,但在90年代初,金发碧眼的我们还是比较稀有的。我记得第一次跟几个同学走到滨江道,中途发现突然有很多人把我们包围了,他们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面无表情地盯着我们看,我们几个感觉非常不舒服,甚至感觉到一点威胁的气氛,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管贸然做出什么举动。
突然就有几个人开始对着我们微笑,有一个还拿出一袋包子,比划着让我们吃,我们才发现这些人只是好奇而已。多年后我一直记忆犹新的画面是,我看到他另外一只手里捧着一个果酱瓶,里面有颜色蛮深的液体,我怎么可能知道人家那是用玻璃罐当茶杯啊,我当时以为是某种酱或者醋,拼命把包子往人家的茶里蘸,他也着急地一直躲。
▲ 吃包子咯!
本文中那些在大理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成为您书中描写的对象。您会和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吗?
你正好说到我对写这本书发现的一个大的问题。书的大部分内容我五年前已经写完,我没想到写完一本书和出版的时间可能会间隔几年,也没想到大理会有那么多变化。很多地方,比如大理古城,现在已经不像我描述的那个样子了,我描写的人,有的已经离开大理,有的因为生活方向跟我们不同所以互不往来了。但是我很高兴地说,书里的很多人还是好朋友,谷田皮具的李恬和Mia,天翼汽车的张科和高淑桦,我们经常聚会,他们就是终生朋友。
▲ 张科的下关公司天翼名车汇是卖豪华车的,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公司有新的项目或者要吃商务餐,就来将军洞祈福禳灾。买新车时就来祈求平安,就是说禳解车祸。然后边念经边在保险杠上系一条红布。”
如果我再写类似《大理外传》的书我可能集中在大自然,食物等等,变化不大的事物。虽然我书里写的一些人已经离开大理,或者一些店关门了,还是这些描写还是能表现大理主要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所有的记录都是有价值的。
▲ 米线馆。
说到大理的大变化,我原来爱上的大理依然存在,只是今天要更花时间寻找她。比如从事龙窑陶器的杨师傅,我们认识了好几年了,虽然不算朋友,但是我非常喜欢去他的工作室,上个周末也刚刚去过。他是个很妙手的匠人,传承着他们村子里起源于明代甚至更早年代的悠久传统。我很高兴看到他那种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同样大有可为。
再说不管大理有什么变化,你只要往西边走十分钟你就已经置身于苍山的森林里,这样就是非常棒的,也不太容易有大的改变。
▲ 磻溪村火把节从唐朝到今天,敬天村都是做陶器的地方,一千多年技术没什么变化,烧陶使用长长的龙窑。凤仪曾有500家从事陶器,今天只有两家。
对于其他在大理长期定居的外国人,您有和他们聊过吗?他们都在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我们来大理的那个时候,不管你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这里很适合你创造自己的事业,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在大城市费用那么高这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来这里的有艺术家,开餐厅的,运营户外公司的,就是你会料到的那些。
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利用大理独有的资源,比如有个英国导游,他利用马帮的古老路途带团在山上露营,有个已经被忘掉的驿站废墟在美丽的大自然风景里,是个结合历史和大自然的好办法。
▲ 五华楼。
大理也是做有机食物的好地方。我们的一个朋友,美国新奥尔良人,他自学怎么屠宰猪,用传统方式做香肠还有我从来没听过的产品。有一个叫“猪头奶酪”,把整个猪头煮成浆,变成类似皮冻的东西,虽然可能听起来很恶心,但是味道让人两颊生津。他也用本地甘蔗做兰姆酒,六米高的蒸馏器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在淘宝上量身订做配件,我很佩服这些人。
您和我们分享一件,这么多年在大理生活,最让您产生幸福感的一件事吧!
一般在城市里我只是在大商场里蹒跚徘徊。但是在大理故事很多,你自己可以去探索,亲自去体验。这当然也包括美食!从简单的小吃,比如一百年前越南难民带过来的漾濞卷粉,已经变成本地小吃了。或者古老马帮密祉乡的豆腐宴,有各种豆腐和本地的野菜。所以任何人来大理,哪怕只是为了一饱口福,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啦。
在祥云县有个山里的寺庙,在山脚有自然泉池,你付几块钱就可以跟池里很多很大的鲤鱼一起游泳,我太喜欢这种一日游,我儿子也是,他现在十一岁。他能够有这种生活体验是我们来大理的主要原因,这里是很适合孩子长大的地方,而大理也没让我们失望。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