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霞自传》① |从小倍受疼爱,为何不愿见父亲最后一面

原标题:《王映霞自传》① |从小倍受疼爱,为何不愿见父亲最后一面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领读 | 储杨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王映霞自传—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立史》,本书是由王映霞老人亲自撰写,再现了她的传奇一生。

生于风云诡谲的时代,她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人生也注定跌宕起伏。她曾是郁达夫苦苦追求而来的妻子,后两人又因误会而离婚,数年后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

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

在这本书里,我们很容易看到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王映霞老人的自述,开启今天的阅读吧!

彩霞映天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的家乡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有多少名人雅士,为杭州西湖吟诗作赋,又有多少画家,将她引入画中。

我出生在杭州的余官巷中一所高大而古老的宅第中,周围是极高的风火墙。

院内除了住房之外,还有花园、竹园,以及几十间住房,祖父金沛珊,他老人家生了五子两女,女儿出嫁后,有时也和已成家立业的儿子住在一起。

我父亲名金冰孙,排行第四,祖父上代也是老四,老四房与小四房,所以祖父就特别喜欢我父亲。

父亲长到十七岁,就和十八岁的王家小姐我母亲成了亲,金家祖上是盐商,就是坐在家中收钱的行商,到我父亲一代,家道已中落。

我的母亲叫王守如,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就是王二南,从前南社的成员,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读书人。

在从前,商人家和读书人家结成亲家,在一般人眼中,是属于高攀的。

父母结婚后,一直过了六年,母亲才怀孕有我,养下我,大家都欣喜万分。

一九〇七年的阴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在众多人的等待中,我出生了,父亲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来,他第一眼看的不是母亲,而是我!他们的爱情结晶。

外祖父为我取了个小名叫“琐琐”,“琐”,是由“王、小、贝”三个字组成的,拆开来,就是王家的小宝贝。

金家祖父又为我取了学名,叫金宝琴,至于我又怎么会叫王映霞呢?此是后话,在此先不提。

金家是大户人家,家中小孩一出生就交给奶妈,但我母亲却是亲自喂奶。

大人们都说我乖、文静、整天待在屋里,和母亲、佣人玩,从不到院子里乱蹦乱跳、爬高爬低。

到外祖父家去

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高座龙庭的末代皇帝下台了。

一九一二年,杭州光复的三月里,外祖父把我们一家接去住在他身边,一家子包括父亲、母亲、五岁的我和刚出生的弟弟,还有一个奶妈。

外祖父的家,住在离杭州城二十多里的郊区,叫拱宸桥的地方,甲午战争后,这儿就成了日租界,没有驻扎军队,但有日侨居住着。

外祖父家中只有四口人,一对老夫妇,还有儿子王九鹤和儿媳,但为了住得宽敞些,所以租了一幢三上三下的楼房。

我知道父亲、母亲都很爱我,但不管怎样总及不上外祖父待我好,他给我讲故事,带我逛大街、坐茶楼、看朋友,特别钟爱我。

外祖母姓胡,人称胡氏,她和外祖父的祖籍都是安徽,都是出身书香门第,都是胖胖的,外祖母的家里大约受过新思想的影响,所以,她没有裹小脚,一双舒舒坦坦的大脚,走起路来稳稳当当的。

外祖父和外祖母喜欢我,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舅舅王九鹤是个游手好闲的不孝子,发起脾气来,会把饭桶一起朝老人扔去,舅舅二十多岁就生病去世了,外祖父对他的去世一点也不悲伤。

在外祖父住屋的后面,相隔一条弄堂,有一所外祖父的朋友王先生创办的里弄小学堂。

这所学堂的大门,正好对着外祖父家的后门,每天我听到飘进屋来的朗朗读书声,就吵着要进学堂。

外祖父一口答应,还给我买了一个藏青色的小书包,包里有几本和别人一样的课本和几支铅笔。

当然,我既不会写字,又不懂看书,倒总算尚能不吵闹,全神贯注听着坐在上面的先生讲课,有时,我竟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等到下课铃声一响,才将我惊醒。

我们全家在外祖父家住了两年,也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我是个幸运儿

一九一四年重阳节后,妈妈带着我,爸爸抱着三岁的弟弟,从外祖父家里搬到了一所祖父新买的宅子里来。

祖父安排我们这一房住到三间花厅里,就在大厅的右首,自从我们搬回来住以后,祖父几乎每天都会来花厅看我们一次。

除了经常和妈谈些家常,就是爱抱弟弟,逗弟弟玩,对于我,有时只顺口说一句:“女孩子要文静些,不然会给别人说闲话,说你不懂规矩的。”

我听了,并不知道什么叫“闲话”,又什么叫“规矩”,但总感觉没有在外祖父身边那样开心,好像无形中有什么东西束缚着我。

祖父踱步回去时,经常将弟弟抱走,却总不带我一同去。

爸爸早出晚归地在城里工作,我不常见到他的面,他是个很有气度的男子汉,一直想自立门户,不依靠爹娘。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在宁波一个军事机关找到一份差事,当书记,当时所谓书记,就只负责抄抄写写。

在宁波住了二年,父亲由于初离大家庭,生活上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机关撤销,一九一七年,一个春暖花香的季节,我们全家又回到了杭州。

但没有回到湖墅的大家庭,而是在旗下仁和路上租了一件统厢房,父亲在附近的一个机关里仍做书记员之类的,收入足以养家。

有一天,爸爸对妈妈说:“女孩子长大了,老在家里玩也不是个事儿,今天,我在惠兴女学校里,替她去办了报名插班的手续……”

于是,我正式进学校读书了,学校生活,使我感到兴奋,感到新鲜。

我是个幸运儿,在金家众多的女孩子中,只有我一个上学读书,在惠兴女校读书的短短时间里,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改姓王,叫王映霞

大概我快要在初级小学毕业的时候,有一次外祖父向爸爸提议说:“让她承继给我,改姓王,以后就算我们王家的孙女,你们同意不同意?”

就这样,我的姓名就由“金宝琴”改成了“王旭”,但外祖父又觉得“旭”字不大容易称呼,于是又添上了“映霞”二字,作为我的号,后来索性改成“王映霞”。

我亦从此将外祖父改称为祖父。

一九一九年四月,父亲在章家桥里塘巷内租了一幢杭州本地的房子,这时外祖母、舅舅、舅妈都已去世,外祖父孤身一人,父亲就将他接来同住。

一九二四年九月的一天,我们一家到西湖坐船玩,天近傍晚,突然看见雷峰塔下冒出一蓬烟,等烟消云散,才发现是雷峰塔倒了。

雷峰塔倒塌的这一年,国内似乎要打仗的样子,我看大人都挺紧张,于是,外祖父就把我送进了一个教会学校,叫“冯氏女学”,想一旦打仗,教会学校可以继续读书。

这个学校,我读了一个学期就离开了。

我们搬进章家桥里塘巷不久,我父亲就病倒了,十几年来,他为了经济上的独立,一直在外做事,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拖延三个多月,在一个大热天,撒手而去,年仅三十六岁。

父亲平日对我总是客客气气的,我对他也很尊重,但当我知道他临终时的一段话后,我却恼怒了。

他对母亲说:“琐琐读到小学毕业,可以不读了,女孩子书读得太多,没什么大用……”

父亲去世这天,我正在学校里参加考试,家中派人来叫我回家,说父亲病重,但我不想回家,结果错过了最后见一次面的机会。

等我长大成人后,有时想想也挺内疚的,但并不后悔,我这个人发起憨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父亲逝世后第二年暑假,我就考入了浙江省立女子师范附小的高小一年级。

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教师的水平,当然远远超过了“行素”,我的眼界,也因换了学校而开阔起来。

我长到十四、十五岁时,不但智力很快上升,而且感情也日益丰富,若遇到一个我所爱听他讲课的老师离去了,或者回家了,我竟会很多日子暗中不开心,甚至会独自流泪。

有一种不知所以然的哀愁,萦绕着我。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王映霞的童年时光,她虽是女孩,却很受父母双亲的喜爱,开明的家庭,让她很早就开始读书,接受教育。

长大后的她,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她会为自己找一份什么样的职业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每本传记我们都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

互动

你有没有觉得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呢?欢迎说出你的看法。

(0)

相关推荐

  • 【原创】王占亭:《母亲》

    原创作者:王占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 母  亲 >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绝大多数农家妇女一生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母亲亦是这一宿命的写真版本. 母亲于一九二八年 ...

  • 好书分享---《童年》

    真相只有一个! 欲知真相,请点击上方"快乐的老陈家"加关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得一部短篇小说.整部小说,作者都站在穷人的角度看待了整个世界.由阿廖沙- ...

  • 【纪念】祖母杨素珍小传

    我的祖母杨素珍,生于公元一九三二年一月十四日,卒于公元一九九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祖父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去世后,与祖母终于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了.今年是祖母诞辰的八十四周年,二〇一六年的公历日历和一 ...

  • 男子做DNA检测,发现外公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津巴布韦一名男子做DNA检测,发现外公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非洲媒体9月8日报道,这名43岁的男子来自津巴布韦,他并未透露自己的身份.近日,当地一家电视台 ...

  • 王纪民:父母是“金银世家”

    全文长约 5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作者 |  王纪民 自我懵懂时,母亲就经常对我说:"你祖父叫王世金:外祖父叫黄问银,咱家又有金又有银,咱们可是金银世家." 我何尝不 ...

  • 缅怀母亲(回忆录) | 作者 王守安

    缅怀母亲(回忆录) 王守安 2020年6月2日是母亲逝世15周年纪念日,写一篇迟到的纪念文章,献给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 樊华魁女士. 母亲只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她的身上凝聚了许多中华女性的传统美 ...

  • 诵读:【周纪合散文】老梅经霜终芬芳(上) ——忆苦难的母亲

    点击"草庐书屋"免费订阅 老梅经霜终芬芳(上) --忆苦难的母亲 儿维友口述  孙纪合执笔 纷纷扬扬的大雪,把世界妆扮得玉雕粉琢.院内的腊梅花儿迎着凛冽的寒风怒放,一阵阵清香扑鼻而 ...

  • 838期 || 张婉茹:母亲(上)/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美丽小语: 读过许多写母亲的文章,我自己也写过一些相关的文字,但是这一篇却读的我不能自已,因为这是我的母亲写他的母亲的文字,因为我的身 ...

  • ⏩《王映霞自传》③ | 婚姻里,三观合适比什么都重要

    <王映霞自传>③ | 婚姻里,三观合适比什么都重要 2021-01-15 20:59 主播 | 素年锦时 · 文 | 王映霞 来源 | 十点人物志(ID: sdrenwu) 今天,我们继续 ...

  • ​《王映霞自传》② | 结婚后,遇见真爱该怎么办?

    <王映霞自传>② | 结婚后,遇见真爱该怎么办? 2020-12-06 19:50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 ...

  • 《王映霞自传》⑨|聪明的女人,懂得及时止损

    2021-01-21 20:59 主播 | 素年锦时 · 文 | 王映霞 来源 | 十点人物志(ID: sdrenwu)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王映霞自传-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立史>. 昨天,我 ...

  • ⏩《王映霞自传》⑦ | “你真贤惠”,是对女人最大的否定

    2021-01-19 20:59 主播 | 素年锦时 · 文 | 王映霞 来源 | 十点人物志(ID: sdrenwu)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王映霞自传-一个知识女性的独立史> 昨天我们读 ...

  • 王映霞(民国十大奇女子)

    王映霞(1908-2000年),女,中国浙江杭州人,当年"杭州第一美人 ".王映霞一生中的两次婚事都轰动全城.1928年2月,她与郁达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那一年,她20 ...

  • 再说《致王映霞》——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5)

    再说<致王映霞> 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5) 蒋增福 上文说到,郁达夫的致信对象,以写给王映霞的信为最多,但多到几何?依然是个"谜"! 应当承认,郁 ...

  • 《致王映霞》信知多少 ——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4)

    <致王映霞>信知多少 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4) 蒋增福 在郁达夫的短暂人生中,写给<致王映霞>的纸质书信(含明信片)为最多:我之重读有幸,书信卷收录就有9 ...

  • 相识60天,郁达夫将王映霞拐入旅馆,但4天后痛哭:宁可不认识她

    1927年1月13日,身在上海的郁达夫收到原配孙荃给他寄来的皮袍子,一针一线都蕴含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和爱意. 作为文人的郁达夫向来是情感充盈的,在这个寒冬,一件暖融融的袍子让孤身在外的他格外思念家中 ...

  • “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年少时,我们总会很轻易地爱上一个人,也许在别人眼里,他平平无奇,毫无亮点可言,但在你眼里,他就是那个最特别的存在. 经历过爱情的悲欢后,渐渐懂得,喜欢一个人,很容易,爱一个人却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是对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