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应是全新的独创
TW(技术·智慧)写作理想国特约版
编辑:海客
海客,50后,退休后读书消闲,煮字煮茶。
《抽烟》
冯金金(中国)
我在阳台上抽烟
我抽了一半,风抽烟了一半
我没跟风计较,
也许风也有烦恼吧
后来想想,
风凭什么抽我的烟?
于是......我开始抽烟!
《做客》
尼古拉﹒鲁勃佐夫(俄罗斯)
一切都戳着。
门口戳着邻居,
他背后戳着刚睡醒的大妈,
戳着说出口的言语,
戳着一瓶子伏特加,
窗户上戳着黎明模模糊糊!
窗玻璃又浸满雨水,
寒冷的雾气又在飘浮......
《三诗章》之一
罗伯特·勃莱(美国)
黄杨树的大叶子
在风里猛摇,呼唤我们
消失到宇宙的荒野中
那里我们将坐在一棵树下
永远活着,像尘埃
【奇文共欣赏】
最近读了三首小诗,觉得这三首小诗有个共同点就是诗歌的想象力奇特丰赡,连在一起读几遍后,觉得现代诗歌要写好,最重要的还是思想的深邃,而不仅仅是诗的想象力如何奇特或其它。
诗人冯金金的《抽烟》一诗,诗眼是:“我抽了一半,风抽烟了一半”,仅凭这一句,全诗即活。诗人将风作为对应物或人,“烟”、“风”、“我”这三者,有如“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人影这三者。这首诗歌虽有新的诗境,但是这种画面的构图和诗境的解构,李白早就写过,诗人灵感是否与李白《月下独酌》有关?是否源自于唐诗的化典?抑或是无意识的撞车?这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是诗人思想的受限,也就是说,这种构图和解构古已有之,只是对应物有所改变。而且,诗人未具备李白“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心胸和”行乐须及春”的潇洒,结尾时诗歌很随意显现出了现代小市民的小算盘。一句“风凭什么抽我的烟?”再转到:“于是......我开始抽烟!”潇洒的抒情与充满诗意的“风”,被现代小市民的下意识滞住,诗意顿从高高的“阳台”重重地沉坠。如果诗人删除第二小节,可能这首诗会多些诗的潇洒、含蓄和意境的高度。
俄罗斯诗人尼古拉﹒鲁勃佐夫《做客》这首小诗,以“一切都戳着”这种乖张、讽喻的口吻和一口气的排比句是对当下苟且、强硬生活的否定,诗人似乎想要反证什么,但诗人或许是说不清,或许是道不明也或许是难以言说。那么,诗人想反证对比什么呢?诗人想要歌吟而又感到恍惚的似乎只是一种缥缈的“雾气”。“窗玻璃又浸满雨水,/寒冷的雾气又在飘浮......”要理解诗歌中的“雾气”的迷雾感,这个俄罗斯文学特有的情调,伍尔芙早在《论小说与小说家》一书中就有说法,她的说法可帮助我们解惑:“'不要用头脑来同情——因为这还容易做到,——而是要出自内心’——这就是笼罩在整个俄罗斯文学之上的那片云雾,它的魅力吸引着我们,使我们离开自己黯然失色的处境和枯焦灼热的道路,在那片云雾中去舒展......”(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版,242页。)鲁勃佐夫似乎不满意于眼前的生活,最后两句反复出现的“又”字,显然是诗人要强调和看重的生活,但那只是一个伤感、缥缈、幻觉、迷惘的世界和生活。何况,这种诗意依然还是俄罗斯陈旧的情调。
罗伯特·勃莱的“消失到宇宙的荒野中”这一句,是充满独特创意而又深邃的哲思,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最深切的呼唤和提醒。如果前两首诗歌,有诗人与现实的交易和纠结,那么,勃莱的这首诗,是教我们如何既要站在“宇宙的荒野”不断开拓、创造,还要谦卑地“坐在一棵树下”,更要“像尘埃”那样,我们人类才能“永远活着”。这显然是诗歌从未有过的新格局与新意境。这是前人未有过的思想以及将意象升华到宇宙之外的独创!对比前两首诗,罗伯特·勃莱的诗歌才是诗的创造!
海客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