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余涛《我村有井》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余涛

【作者简介】余涛,笔名单刀,河南省方城县人,教师,三尺讲台,生活平淡,内心澎湃,诸多思索,寄托文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七峰山北有澧阳古镇,镇北四里有村曰辛庄岭。我余姓人家世居于此。任姓、徐姓、贾姓、宁姓、张姓、吴姓、李姓、郑姓亦世居于此。以任姓、余姓、贾姓、宁姓家族人为多。各姓祖辈于此繁衍生息,相处和睦,成一古村。

村子中间高,两边低,房子庭院都在土岗之上,两边是丛生杂树。村子东边有一自然形成的土沟,黄土累累,有一人工池塘,叫东坑,不大。池塘旁边有一古井,叫东井,不知何年何月凿出。村子里四百多口人都吃此井水,老人说别的地方凿不出水。

人离不开水,村子也离不开水。村东古井年岁虽不可考,但是根据老人说,我村人都是大槐树移民,可以约略知道移民是明朝的事,有五六百年了吧!井居于村子东边正中央,村子南头、北头、西边人家担水距离最远。由于村子较大,最远的距离有一里多,往返有三里路,农人吃水实在不易。

井是老井,井是大井,井是石头圈的井。井临池塘,旁边有人家,有大杨树。井水甘冽、清澈,夏日冰凉,冬日温暖,世代养育我村四百多口人,大旱时节,井从未干涸,村人依然打水如初。村人无不感念此井。

井口有四尺见方,是古碑和青石条搭建。岁月绵延,石上有脚印。井深水旺,井上无辘轳。平时井水距井口一丈左右。下雨时节,水位上升,距井口大概有五六尺。夏日连月干旱也是有的,这时水位下降,距井口有一丈多,即使这时用钩担依然可以打水。井用青石板层层圈起,井内比井口还要粗大,村人早上同时打水依然够用。井内石板缝隙之间长有井河沿儿草,此草匍匐在井壁,点缀深井,其叶状如铜钱,深绿可人。村人有得中耳炎,常常采来井河沿儿草捣碎成绿汁液,用筷子点了滴入耳朵,不久耳朵就好了。细心村人还在井中放有几条鲤鱼,平时难得一见,只有在天气干旱,村人祈雨淘井之时方可以见到。几条大小不一的鱼,体型都不大,但是健壮有力,似乎怕见阳光。鱼的作用据说是净化水质。防止水被污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值我的童年岁月。那时家家担水,清早时分,户户起来第一件是就是担水。担水者一般是青壮劳力为主,也有十几岁少年,也有老弱妇人、老弱男子。桶都是洋铁桶,大小基本一样,两桶水有七八十斤。钩担大多是洋槐、椿木做的,也有柳木做的,且以柳木为佳。厨房案板旁边置一大水缸,一般可以盛放二、三担水,够一天的消费。田里活多,都是天不亮就要起床担水,天亮了就要下地干活。晨雾中不断传来吱吱扭扭的担子声音,也有水在桶里的哗哗声,还有相互的问好声:二哥起得早啊、三叔早啊,四婶也来了。然后他们弓背挑水急速而行的身影消失在小路上。小路两边都是一溜湿漉漉的,天长日久,两边的草得了水的滋润青绿茁壮,长势喜人,牛羊常来啃食。

春日阳光好的日子,妇女们用箩头或者用桶装着衣服,到井台上洗衣服。在井台上放置一个大盆子,往里面加了井水,浸泡衣服,然后揉搓,再用棉油皂擦在衣服上,然后用棒槌捶打,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在这声响中,聊着家长里短。天气还有寒意时节,井水在盆子里挥发着温暖的雾。红红的臂也散发着热气,一幅劳动的温馨场面。孩子们最是无聊,用竹子做的水枪打仗,四处奔跑、欢呼,一片喧闹。

有时我们在井边池塘钓鱼。钓鱼的器具,有大箩头,用一根较粗的绳子拴着箩头系,箩头底放一些红薯面做的馒头,上面用石板压着,轻轻的提着放到离岸边不远的池塘里。然后就是等待了。池塘水不深,长有稠密的水草,这些水草有时孩童采了拿回家喂猪。小鱼可能都窝在水草里吧!等了一会,我们猛拉绳子,把箩头拽出来,里面总是有几条或者十几条小小鱼儿,如豆芽、花生大小,在箩头里蹦跳,有洁白、金黄的,在阳光下耀人眼睛。赶快把他们放到小盆子里,或者大玻璃瓶子里。有的用罐头瓶子,用系烟叶的细塑料绳子,里面放些小块的馒头来钓鱼,可以把瓶子抛得远一些,待会猛提瓶子,照例可以钓着些小鱼。刚提出了,鱼儿受到了惊吓,在瓶子里只打转。我们倒是喜欢的不得了。也有用墨水瓶子的,这可以抛得更远,也可以钓到鱼,鱼儿似乎更小,更少些,但这个省事。那时我们没有见过用鱼竿、鱼钩钓鱼的。

暑假的上午是我们给牛割草的时节,中午背着满满的一箩头草,放在牛屋,已经是喉咙着火,到鸡窝里拿上一个鸡蛋,有白糖的话,抓一把白糖,拿着葫芦水瓢,跑到东井,从人家的水桶中舀满满一瓢,鸡蛋打碎,糖放在里面,就成了极好的冷饮,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下午是我们放牛的时间,夏日下午热而长,在田野里牵着牛转了一下午,早已经是人困牛乏。在日暮时分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在水缸里满满舀一瓢水,喝个肚子饱。

我村田地都在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带,无井,无渠灌溉,全是望天收。大旱年份,庄稼挣扎在火热田野,乡人在等啊,盼啊之后,雨仍然无望,乡人开始在焦躁和无奈中商量祈雨的事。村旁无大江、大河、大湖,没有龙王庙,我村乡人只能向东井求雨。

祈雨在我村是大事。众乡老提前聚首商量第二天祈雨事宜。油灯下乡老们喷云吐雾,烟草味浓烈,咳嗽声不断。议事到深夜,乡老诸事安排停当,包括打铜器的、准备祭品的、祭拜的、下井的、拉绳的、鸣枪的、准备桌凳的;又安排好具体时间、程序流程、注意事项、饭食等,然后各自回家睡觉。

第二天都早早起床,按部就班开始行动,诸事准备停当似乎已是十点模样。全村大人小孩早已经聚集在东井四周。乡老中挑出的一执事穿着比较齐整的衣服,头戴礼帽,在炎日似火的天气里显得庄重和别样。众人在井南边远处的土地摆上桌子,上面恭敬地放好祭品,大致有鸡肉、大肉、馒头、蔬菜一两碗。供品,简单而神圣。

诸事妥当后,首先鸣炮,劈劈啵啵,烟雾缭绕,小孩子慌着去抢炮。这时大人们都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氛。闻此炮声,接着是锣鼓喧天,鼓打三通,铜器声悦耳巨响,穿过树林、田野,传到别的村庄。我村的铜器乐队和村子一样古老,有大鼓、大锣、铙、钹。铜器队需要十人左右的人一起打奏。打鼓一人,最有威风,是村中八十岁的老者。打锣一人,梆子一人。铙四人,总共两幅铙,每幅四十斤,大小如锅盖,声音最大,最有气势,每幅两人轮流打。

执事肉上插上筷子,然后用指甲掐掉一点肉和馒头抛向空中,嘴里说道,请龙王爷歆享,赐我村人甘霖。这时枪手开始朝天放枪。枪声闷响,扳机处冒出烟雾。枪,我们叫做老笨枪,其实就是鸟枪和猎枪,能打的猎只有兔子,我们叫兔子枪。老人说放枪是为了防止雨在路上被别人劫跑了,如今想来不知道谁有劫雨的能耐。然后执事倒头就拜,拜过后念祭词,无非是对龙王歌功颂德,然后是许愿,大概是三天以内我村落大雨的话,秋后唱三天大戏等语。执事拜过,乡老一排四个来拜,接着是一些老太太也来拜,不知道唠叨些什么,再接着有顽皮的伙伴也来学大人来拜,像模像样,大人看着发笑,不去阻止。让人觉得神圣中亦有乐趣。

几组青壮劳力早已准备好,只等仪式结束,几组就同时开始用桶提干井里的水。井深水多,大概提了两个小时,方见到井下面的黄土部分,这是井的根部,上面的石头就圈在上面,足足有三丈多深。黄土滋润、坚硬,井的泉眼就在黄土下面,水汩汩而出,这时看到了几条小鲤鱼,颜色发暗,不像我们常见的金色,紧张地来回游动。也看到了原来掉下去的几个铁桶。这时上面选定的村里最壮的、最胆大的勇士,就要下井了。

记得一次下井的是任姓的劳力,高一米八多,膀大腰圆,身强力壮。在那个年代胖人本很少见,加之他又身材高大,到那里都是很赚人眼球的,在我村是名人。下井前先喝壮行酒,一是为了防井下寒气,二是为了壮行色。管事的拿来白酒,牌子可能是宝丰,或者西凤,亦或是双沟大曲。长者把酒倒在碗里,足足有半斤,勇士捧起碗来,一饮而尽,接着好像有咳嗽。炎炎烈日下勇士穿着老棉袄,下面穿着那时很少见的高腰胶鞋。接着用粗绳把勇士两条大腿捆着,从裆部穿过,再环围腰部,两根粗绳,十几个人系着,慢慢把勇士放到井里。这时到了中午时分,老人、妇人、孩童都已散去,有的回家做饭,孩童们已经到别的地方玩去了。勇士到井下用短把小铲子把淤泥铲到桶里,上面的人用绳子一桶桶拉出来。几条鱼也被提出来,有人接着放到井台的盆子里,结束后还要放到井里。井内寒冷,更有酒力发挥,勇士坚持不了半小时,就被拉出来,接着第二个勇士下井,轮番作战。如此几轮,井里面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好像任姓勇士醉了,不能再下井,醉态百出,很是可乐,众人围观,小孩子亦去逗他。

井内活干完,勇士被拉出来,大家一起休息。太阳已经偏西,可能三四点的样子吧。管事的长者安排的由某一家做的饭担到了井台边,饭盛在桶里,不过是面条,玉米馒头,肉是没有的。呲呲溜溜声中,两桶饭已经见底。劳力们吸过旱烟袋,或者自己卷的纸烟。整理劳动家伙,祈雨算是结束了。接下来的三天就是抬头等待下雨了。好像有时三天之内也下过雨,好像有时也没下雨。下雨了的年份,村子照例是要唱大戏的,越调、曲剧都有,有时是坠子书。那一般在秋收结束之后,有时干脆在冬天。

后来钻井队来了,各家各户都钻了井,有五十米的,有一百米的,但都说水没有东井的水好喝。再后来村里办了自来水。少有人来担水了,东井显得冷清了。通往东井的小路都荒芜了。水倒是照样绿绿的,像一个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井边的大杨树被砍了,只留下干枯的树桩。池塘南边,前几年建了一个养猪场,冲粪便的水都流到了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草没了,鱼儿也销声匿迹了。孩童都在家看动画片、手机上玩游戏,没人来钓鱼了。

村子里那些年担水的人,淘井的人,祭拜的人已很不常见,有些去打工了,有些已经作古了。那年的孩童已经长大成人,当年抢炮、钓鱼、放牛的我们大都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村子里的铜器已经不知所踪了。似乎只有东井还在。不知道井里的几条鲤鱼长大了没有,是否繁衍了子孙,是否有些孤独。

井东南三百米是我家,井南四百米是我余姓祖坟,坟地南二百米是村里的文化广场,夜晚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这里跳广场舞。广场南四百米是我村的几百亩梨树园,春日梨花烂漫如雪,闪耀眼睛,去年还举办了首届梨花节。梨园西面是黄庄水库,水库西边是长岭,如龙蛇蜿蜒。梨园东边二里是虎山,名谓山,其实是一小丘。梨园南二里有龟山,亦是小丘。然而虎、龟二山,命名取其象形,山虽小,其势峥嵘崔嵬,颇有灵气。向更远处望去,南可见七峰巍巍,牛心峻拔。北可见姜斗屹立、青山轩昂,东边孤石滩水库明镜映日,西边群峰叠嶂,苍茫无边。

我村有山水相伴而安然,有东井相依而喜乐。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散文 | 在那炊烟升起的地方

    在那炊烟升起的地方 李冠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已二十五年. 那是一个炊烟升起的地方.二十五年间,曾回过生我养我的老村五次,两次是母亲离世和三年后回去给离世的母亲烧纸,剩下的三次大 ...

  • 老家情节│记忆中的甜水井

    老家情节│记忆中的甜水井

  • 【文学艺术】高恺:《老坟》演绎(二十)担水

    [内容提要]龙家村只有两口井,一口是陵爷家的,一口是夏仁家的.陵爷家的井一年四季都有人去绞水,夏仁家的井像个辅助井,逢年过节陵爷家的井边排起长队时,一些等不及的人便去咧夏仁家绞水.带秀回家后的夏文也就 ...

  • 陈维权 | 水的变迁

    水的变迁 作者:陈维权 今年三月份,净水公司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安装了台净水器,供村民能吃上更纯净的水,提了个净水桶,打了下卡,机子立马流出了纯净的水,水桶很快就满了,提着往回走,几个邻里老哥过来,喊了 ...

  • 水 乳

    村子里的早晨,是从井口上的忙碌开始的. 天还没有透亮,比闻鸡起舞更早的人们,已经把朦胧的影子向村子东头的井口移去.不一会儿,从东到西的整条街上,便传出此起彼伏"嚓嚓"的脚步声和扁担 ...

  • 刘培刚‖老井

    长我养我的刘家垭,在丹凤竹林关以"凤凰穴"为誉.人居住在垭子上,四条梁恰似凤腿凤翅分开,前梁和中梁(两凤腿)自然形成较宽的沟,老井选址就在两凤腿的打弯处. 老井约四百年历史,前梁山 ...

  • (小说百家)肖彩虹/老 村

    小说百家 老 村 肖彩虹(山西高平) 村子又没水了!人们又要担起被灰尘封锁在历史旮旯里的水桶,在每个清晨向那个没有了辘轳的井台走去.黎明时分,又听到了那远去的"咯吱,咯吱"的担水声 ...

  • 【西散原创】陆盛作品 | 沉醉东浦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村子里,一会儿琴声飘逸.高山流水.古朴圆浑.荡 ...

  • 【阅读悦读丨散文】余涛《夏日趣事之扑蝉》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余涛 [作者简介]余涛,笔名单刀,河南省方城县人,教师.三尺讲台,生活平淡,内心澎湃,诸多思索,寄托文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暑假,我们早上 ...

  • 【阅读悦读丨散文】余涛《野菊花》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余涛 [作者简介]余涛,笔名单刀,河南省方城县人,做过记者.职员,现在高中教书.三尺讲台,生活平淡,内心澎湃,寄托文字. [本文由作者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廖伦涛《川剧爱情》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廖伦涛 [作者简介]廖伦涛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大家传媒>副主编.绵阳市作协会员.市社保局县级干部,曾在<人民日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铜涛《河畔蓝花》

    [阅读悦读丨散文]依美<邻水蓼花红  慈悲金佛花> 文/王铜涛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我说,河畔有一束蓝花. &quo ...

  • 【阅读悦读丨散文】那片海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图文/魏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艰难地登上军舰岛顶峰,头发被习习的海风撩起,立于海天之间的我,顿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之 ...

  • 【阅读悦读丨散文】交公粮

    文/汪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在粮站工作了十八年,其中就收了十多年公粮,和农民老大爷打了十多年的交道. 公粮是通俗称法,其实叫国家定购任务,也就是完国家的农业税收.早先农村鲜有机动车,也少有公路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电话通,母亲在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唐兴爱 [作者简介]唐兴爱,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由光明社出版专著一本,近六十篇作品发表市级以上纸质媒体.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母亲患高血压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外婆出嫁妈妈却自杀了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方长荣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人,业余写作,江苏散文学会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的外婆出生于中医世家,她的爷爷在方圆百里那是赫赫有名,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夏雨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杨全富 [作者简介]杨全富,又名阿都登巴,藏族,现年43岁,康巴作家群作家,四川省教育报刊社特约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入夏以来,丹巴的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