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白杨桥《千古云庄》

【个人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杂志报刊。出版散文集《广袤原野十八棵树》(与人合著)、《开在指尖的花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午一点半,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阳光闪着金属的质地,砸在柏油马路上,嘶嘶作响。路上很少有人,即使有,也多躲进路边的树荫下;空气中几乎没有风,我们在天地之间烧烤着行走,从芙蓉街到泉城广场。终于在趵突泉东门,坐上了82路车。

车上没有空调,几乎所有的窗子都开或半开,这样的行驶起来,就有了凉风。心静自然凉。我们的心却总静不下来,因为我们几乎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拜访一位仰慕已久的诗人,一位清官,一位好人。

82路车七拐八拐,越走越静雅。看路边的建筑,就知道是离市区渐远,因为路宽人稀,高楼渐少。开车的女司机告诉我,在柳云小区或者柳云村下车都可,谢过女司机,我们在柳云小区下了车。路旁竟然有条河,一路北流,水还清澈,数尺长的水草也向北伸展着。北边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它们和我们呢?

《一》

认识他,最早是在语文课本上。记得当时是古诗词欣赏。学的就是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短短四十四个字,一声沉甸甸的千古奇叹。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放眼百里,思接千年,驰骋纵横间,一针见血的说出一个千古玄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睿智深邃的思想,那种大悲悯的情怀,呼啦一下子,就在汗青上铺排开来。让当时我们那么小的人,一下子就眼睛发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就记住这首小令,记住了张养浩这个名字。

再后来看课外书,知道了这样的《山坡羊》,张养浩写了九首,都是他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所写,其中骊山怀古有二首,其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首《山坡羊.骊山怀古》也让我怔怔了许久,感慨良多。除了语言精练,气势雄浑,立意深远以外,作者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一种忧国忧民的沉重博爱让我们不得不动容。还有一层,他已经跳出了一个圈子,站在了一个高度上,俯视并体恤苍生。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是一个高度,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戏曲和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山坡羊》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曾经,李邕和杜甫在济南城头北眺湖山,李邕作诗赞今北园一带的风光:“泰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张养浩辞仕返乡后,便借用此诗的意境,在北园建立了自己的别墅“云庄”。他在《云庄记》中说,家乡多山泉,城北十数里,为其先茔,茔旁筑云庄,庄前梨、杏、桃、柿成林,交枝合荫,为先祖亲植,已逾百年。名其“雪香林”。林边建“绰然亭”。面亭开凿“云锦池”。亭东建造“处士庵”。云锦池中豢养苍白二鹤,立一奇石两峰,一名为“玉云峰”,一名为“挂月峰”,云庄的正厅则取名为“遂闲堂”。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无疑,诗人对自己的归隐是满意的,他在《我爱云庄好》里写到“我爱云庄好,柴门俗客希。行田虫扑帽,坐树蚁缘衣。云水一铜镜,霜林万锦机。东岗陂故在,辞聘未全非。这里所指的云庄,是今天济南天桥区北园云锦社区一带,就是当年张养浩的“云庄”旧址。也正是我们不怕路途遥遥,查了地图,问了行人,顶着大太阳要去叩拜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隅区区云庄,因为一个诗人而熠熠生彩。

《二》

我们是从西门走进墓地公园的,迎面的一大片荷叶,青翠欲滴,静立不语,有钓者欣然垂钓。池塘不大,秀气逼人。池边垂柳摇曳,浓荫蔽日。有老柳横斜池面,疏影横斜水清浅,这柳树可是因为张公而效梅之风骨吗?四顾拍照的当儿,蓦地柳林飘下橘黄的叶子!刚过立秋三天,该不会有这么多的黄叶如蝶。是您吗?是您知道我们来了,专程排柳叶儿来迎接吗?尽管千年读书人一脉相乘,因为敬重,竟然也有些许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感觉。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都有一种情结,那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其实就是天与地之间的连接,桥梁一样,一头系君王,一头系苍生。这种身份即仕途,也就是为官。史料记载: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自称齐东野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祖籍山东章丘(今属济南),后移居并定居历城(今济南)。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一生经历从元世祖到文宗诸朝。元代由盛到衰的巨大变化也烙印在了他的一生经历之中。

虽然曾祖曾经做过武略将军,但几代下来,至张养浩出生时,家里已经生活困顿。也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血液里就有先天的贵族气,“年方十岁,读书不辍”,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年方19岁的张养浩写下了《白云楼赋》,山东按察使焦遂读后大为欣赏,举荐他为东平学正。其后又在山东副廉访史陈英和平章政事不忽木的推荐下入京担任了礼部令史,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张养浩做了丞相掾,并被选授堂邑县尹。

《元史·张养浩传》记载,他初上任,就拆毁了淫祠30余所,废除了每逢初一十五,被释放回家的犯人要到县衙门前听取“教诲”的“朔望参”。他说:“那些所谓的‘盗贼’都是良民,只不过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现在已经对他们进行过处罚,如果仍然把它们视为‘盗贼’,就等于断绝了他们的自新之路。”那些“盗贼”听到这一番话都感动得哭了,并互相告戒说:“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张公的恩德呀!”经过张养浩的治理,堂邑县“三年之间,田者赢,工贩者足,老幼服于礼节”当他离开堂邑县时,士绅百姓皆痛哭挽留,立《县尹张养浩去思碑》来纪念其政绩。

张养浩在堂邑,写成《牧民忠告》:要养民有道,要让孩子有学上,让孝义存于家,要少实行酷虐的法律,官员要洁身自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百姓的父母官。这也是他从政的正直人格的写照。这篇文章后来成为明清两朝诸多地方官员必读的从政教材,影响深远。

在堂邑任上度过了三个年头,张养浩便被调任博平(今属山东茌平)。不久又被召为太子文学。次年,即元武宗至大元年,被调任监察御史,负责掌管国家风宪的重要职务。担此任,他尽职尽责,不避权贵、仗义执言。上任当年,写了《上董中丞书》和《上王者无私疏》,要求朝廷整肃吏治、严明赏罚。在《风宪忠告》和《御史箴》里:作为御史,不要沽名钓誉,不要害怕失去官职而做和事佬,不要以小节而弹劾官员,不要无谓的多兴大狱,而应该以“明风纪之要”为己任,刚果正直,激浊扬清。《风宪忠告》和《御史箴》成为了后来历代官员案头的必备书籍。

1310年,他又上疏万言批评朝政:“一曰赏赐太侈,二曰刑禁太疏,三曰名爵太轻,四曰台纲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号令太浮,七曰倖门太多,八曰风俗太靡,九曰异端太横,十曰取相之术太宽。”这就是著名的《时政书》。但因言获罪,被捏造罪名而罢官。

武宗崩,仁宗即位。作为仁宗帝师,张养浩复得重用,始为右司都事,再为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皇庆二年(1314),仁宗去世,英宗即位,决定恢复科举。张养浩先后与人主持过两次科考,选拔出张起岩、许有壬、欧阳玄等一大批人才。延祐五年(1318年),张养浩成为了礼部尚书,七年被元英宗委以参议中书省事,进入了元朝的最高决策机构。他写下了《庙堂忠告》,告诫统治者一定要以“重民”为执政的根本。至元元年(1321年)元宵节,元英宗要在宫廷内造一座“鳌山”,张养浩以为不妥,便写成了一道《谏灯山疏》,英宗接到谏疏,十分生气,待看了一遍后即转怒为喜,道:“非张希孟不敢言。”于是放弃原来打算,并赏赐了张养浩,表扬其直言敢谏。此谏被称为“捐躯谏”,因前一天刚有一御史因进谏被斩。

张养浩在京为官约八年,这八年是他仕途最得意的时刻,也是他对仕途看得最真切的时刻,更是他内心产生巨大矛盾并发生变化的时刻。这些,在他的政论文章和诗歌作中看得异常分明。仕途的艰难险恶和压抑人性,因言获罪的无妄之灾,家乡山明水秀的安逸,让他暗暗下定决心:退隐归田。也是在这个时期,张养浩开始了他的散曲创作。《静斋记》写到“以王命北走燕,南走吴越,风于餐,雨于宿,波浪于舟,崇岗峻阪于骑”。可以想象,七百年前,张养浩离开朝廷巡行南北,鱼入海,龙升空,那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时空,官场的压抑暂时得到缓释,而对于生命的体验却凸现出来。也许正是这样的体验,促使张养浩终于辞官归里。

《三》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宦海的深不可测,让他决意“著述山林”“所以传道”。“进不欣、退不戚”,求一个“无如而不自得”。决心“泯迹于民,甘老云庄”。据《元史·张养浩传》记载,他辞职之后,朝廷曾“召为吏部尚书,不拜;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泰定元年,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召,又辞;改淮东廉访史,进翰林学士,皆不赴。”朝廷屡召达七次,竟有六次不赴。“七聘终归隐”。

辞官归里后,他泼墨如注:“孝谁云难遂意,始终今喜得全身。呼儿为我修园圃,从今无心走世尘。”在故乡,他笔走龙蛇: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汇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

我想此时的张养浩一定也会想到陶渊明,一定想起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汉子,想起他笔下的世外桃源,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千古读书种子一脉相承,这是一定的。

辞官回乡,这一段时光也是八年。他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到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是静啊,只有风声掠过树梢,700年倏忽而逝。今天我们来到张公养浩墓前凭吊,他在里面,我们在外面。我们之间隔着700多年的云雾山岚。苍松翠柏掩映下,墓地静静守望着他爱的这片热土,这座城市。一对石狮看守门户,后面是“张文忠公之墓”石牌坊,再里面“元御史中丞兼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公墓”碑,碑文已不清楚。石碑共四,两块是祭文,一为张公正碑,另一为王室颁发的龟背碑。墓地封土高两米许,旁有张氏子孙墓葬数座。墓上芳草萋萋,松柏劲挺。

无语站在墓前,默默在心底对张公膜拜焚香,希望这一缕心香,能穿透700年雾气山岚,把一份现代人的敬重遥献到张公灵前:只要真心为民,即使被贬损,即使隐居,人民也不忘其功德,他依然是人民心底的一片晴天,一座丰碑。历史是不会忘记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即使700年后,我们不得恩泽,但闻其名,读其事,亦荣,亦荣。

《四》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陕西、河南的饥民达到了67万户。饿殍遍野,饥民相食。朝廷当即征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事宜。“民苦饥馑,而吾宁不为之起乎?”,他毅然奉召出仕,马上赶往陕西,行前,老母拉其手,泣不成声:“我年迫八旬,汝发已素,此别之后,再无见期。”临行,他“散其家财,尽其心力”沿途看到饥民便赈之粮食,遇到死者便赐以棺木。到任后即刻开仓放粮,全力赈灾,他刚直不阿,爱民如子,令贪官污吏不敢作梗。这期间,与民众休戚与共,为赈灾四处奔波,路经名胜古迹,不禁感慨万千,写下9首怀古之作。其中就有《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史·张养浩传》记载,张养浩在陕西赈灾共四个月未曾回家食宿,白天赈济灾民,晚上筹略赈灾计划,终日不休。一想到百姓受难于水火便抚膺痛哭,终于心力交瘁,染疾不休,卒于任所,终年60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关中有幸,得公最后岁月,济南有幸,得公此处安眠,历史有幸,有这样一种德行彪炳史册,我们有幸,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初秋,拜唁英灵!

有雨滴落,这雨可是先生笔下“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是的,这雨一定是先生的,隔着千里万里的山岚雾霾,把读书人的耿直和慈悲,再一次洒向华夏。

张公知否,700年后的今天,许多学者认为您是一个与孔子、曾国藩等人并称的政治哲学家。而我们,仅仅是作为一个个读书人,一个个后人,一颗颗不眠的良心,前来缅怀。

缅怀您“风卓高致,节全始终。名留天地,齐鲁一人”

缅怀您“七聘终归隐,三秦出救荒。”“墓门翁仲缺,松泾荻芦香”

缅怀您“治国之良臣,四维之栋梁”

缅怀您“为文之高山,为官之楷模,为人之绝品’

公元2013年的这个初秋,捧一捧生命深处的文字,在家乡济南的烈日天空下,风尘仆仆,站着我们,两个读书的痴女子,一曰寒香,一曰白杨桥。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

  • 你认为意境最好的诗句是哪些?

    不是唯美,不是鸡汤,元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意境之高,千古折服. 元以散曲闻名,同时又身居高位.人品刚正的,张养浩是第一人. 相信看到张养浩名字的人,大都是因为千古名曲<山 ...

  • 张养浩

    张养浩 文/寒溪 元朝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三月,本应该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时节,陕西关中一带却因连年干旱,田园荒芜,寸草不生.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饿殍遍地.尘土漫天,道路两旁则是无法下种的 ...

  • 一曲《山坡羊》,道尽天下兴亡

    主讲人:曹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得益于先天的地理位置,不仅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文化交融汇集之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悠久的历史 ...

  • 阅读悦读丨白杨桥《蚕事》(散文)

    [签约作家·游记]白杨桥<行走奉节> 文/白杨桥 [作者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 ...

  • 阅读悦读|白杨桥《饱将两耳听秋风》(散文)

    [签约作家·游记]白杨桥<秋风里的冉庄> 文/白杨桥 [作者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g ...

  • 【阅读悦读·散文】白杨桥《夏日菜蔬》

    [个人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杂志报刊 ...

  • 【阅读悦读·散文】白杨桥《走过文人们的曲水亭街》

    [个人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杂志报刊 ...

  • 【阅读悦读·散文】白杨桥《掉进周庄》

    [个人简介]白杨桥,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济南日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东方散文>.<当代散文>等多家 ...

  • 【阅读悦读·散文】张晓红《夏日太白》

    [作者简介]张晓红,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喜欢诗歌散文,喜欢配乐朗诵,喜欢跋山涉水,喜欢自然风光.开朗乐观,热爱生活! ---------------- [本文由整理者授权发布] ---------- ...

  • 【阅读悦读·散文】黄少烽《难忘涪江船歌》

    [阅读悦读丨诗歌]晓鸿<那串号子>(外一首) 文/黄少烽   摄影/向远木.秦国庆 [作者简介]黄少烽,射洪县人.从事文艺创作辅导工作30多年,历任创办主任.遂宁市作协副主席.四川省民协理 ...

  • 【阅读悦读︱散文】李光福《拜谒扎基寺》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光福<安多的夜> 文图/李光福 [作者简介]李光福,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人.自幼深居大山,过着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日子,虽说清贫,却也快乐.凭体力吃饭,靠劳力挣钱.喜欢涂 ...

  • 【阅读悦读·散文】素心《打马欢歌在草原》

    [阅读悦读·诗歌]素心<远方>(外四首) 文/素心 [作者简介]素心,内蒙古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CCTV文化中国><满州里日报><赤峰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