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2条《伤寒论》...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2条

《伤寒论》第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上31条刚说“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这里又立马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这个西医是不太好理解的
 
西医多愿理解并接受一种药治某种病,或某种病用某种药,其实这当然没有错,因为这本身就是种严谨的科学思想。

而中医,你看,刚说一个“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又立马说个“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说的是,外感风寒项背几几不适、无汗恶风要用葛根汤,又说,外感风寒,合腹泻的用葛根汤,病位好象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病症一个是无汗恶风、项背几几,而另一个病症主要是受外感邪后腹泻。其实这当然也没有错,因为这本身就是种近乎至简大道,是种的对疾病病机认知并对决的智慧方式。
 
前面我们多次讲过,我们在临床临证时,多喜欢“外治为先,内调为辅”的方式应用于临床。具体如遇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情况时,我们还是习惯于“推经搓络”的方式实施治疗,以“搓红搓热搓透”为度,内配合温服热汤热粥以补津液并助解肌解表,以“微汗”出为解为止。临床常见的情况是,在经此张驰有度的外治后,病家往往能当场即霍然而解,病去如拈,真是让人感喟“绿色、安全、实效”。
 
同样,具体如遇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情况时,同样用上“推经搓络”的方式方法以解肌解表,以温灸的方法灸神阙、关元等,病也往往能立止或立见缓解好转,如下利病情稍重的,可考虑用中药粉神阙穴外敷,热利用“葛根芩连”类中药粉调敷,寒利用“白术干姜山药”类中药粉外敷,效果特好,如痢重水样,可考虑加“车前子”类利尿以止泻。
 
【刘希彥老师:后世喜欢说这个药治肝治胃,那个药止痛止泻;或者说这个药治这个病那个病。这种说法是人为的把人体割裂为一个个的脏器和局部的病症,这就失去了中医最核心的整体观,也曲解了药物在人体里的作用,已经接近西医化思维了。用这种思维来指导辨证和用药无异于缘木求鱼,自然是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的】
 
 
《伤寒论》第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前面讲过,葛根是从肠胃升津液的,能让陷于下部造成腹泻的津液回来,所以也能帮助止泻
 
【这条辨说的是太阳病再加上腹泻,也可以用葛根汤来治】

【清·吴谦《医宗金鉴》: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治法只须先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若利,则宜葛根汤表而升之,利自可止;呕则加半夏,表而降之,呕自可除也】

【太阳病,病应该从表解,如今表不能解,人体自然就要寻求其它解决途径,于是从肠道解,变成了腹泻。葛根汤是主治太阳表证的,表证若从表解了,就不用从里从肠道解了,腹泻自然就好了】

【《医宗金鉴》对于阳明经证又作了歌诀以概括: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葛根是从肠胃升津液的,能让陷于下部造成腹泻的津液回来,所以也能帮助止泻。《伤寒》里很多药物和方子都是治上亦治下的,这也说明中医治病对人体的思考是整体的,思考药物亦是药物在人体里的整体作用。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葛根为阳明经药,惟表实里虚者宜之。而胃家实非所宜也,故仲景于阳明经中反不用葛根。葛根与桂枝同为解肌和中之剂,与麻黄之专于发表不同】

【刘渡舟:葛根汤为阳明经证的正治之方,又可兼解太阳表邪,方中主药是葛根,不仅能解肌发表,且能入脾胃,升发清阳,鼓舞胃气,善治泄利。因此,本方治二阳合病自下利者,最为合适】

【倪海厦:“葛根汤”为下利初起兼有表证之特效良方。这是一种治痢的方法;另还有和解的方法,还有利尿的方法等等】

【倪海厦:用葛根汤治疗表证兼有下利,有一种情况要注意,遇到中焦很湿热的人,舌苔黄而湿腻,用了葛根汤,结果脸都红起来,湿热都被升提上来了;所以素有中湿之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比较胖的人,应该加茯苓下去,让湿热从小便排出来。】

学中医,传承中华文化文明。相关资料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使用如不当,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