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满脸愁容的晋武帝司马炎守在...
公元280年,满脸愁容的晋武帝司马炎守在琅琊王府厕所门外已近半个时辰,司马炎耐着性子再次颤声喊道:“仲思你这又是何苦,难道真不愿与朕相见吗?”
厕所内依然没有回应,司马炎终于不顾体面冲入厕所,只见其内诸葛靓跪地不起,头着地面。
司马炎赶紧上前,边搀扶边动情说道:“仲思,就凭我们俩小时候的交情,你何至于绝情如此,过去的恩怨也不能怪你我啊,我们哪有什么选择,难道我们就没有把酒言欢的一天了?”
诸葛靓(jìng)痛哭流涕说道:“我没有用漆涂满全身,也没有用刀把脸皮割下来,如今又见到了陛下的圣颜,我是无地自容,万分惭愧啊。草民如今只不过是个孤魂野鬼,早已无颜见故旧。”
两人随后相扶步入外堂,司马炎再三劝说诸葛靓出仕,但诸葛靓坚决推辞,只愿从此做个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
司马炎知道诸葛靓心里的坎过不去,司马家和诸葛家的恩怨早已是个死结,只好叹气说道:“仲思弃我,我不能弃仲思,你且放心回乡,绝无人再因你父亲和吴国之事追究于你。”
司马炎失落而又无奈地走出琅琊王府,诸葛靓再三叩首而恭送。虽然其后司马炎还是授诸葛靓侍中,但诸葛靓还是坚辞不受。
诸葛靓不久就回到阳都老家,但从此隐姓埋名在历史上再无声息,唯一我们知道的就是诸葛靓终身不向西而坐,因为那里是洛阳的方向,代表他终身不仕晋的决心。
那么诸葛靓为何拒发小司马炎于千里之外呢?这里面既有国仇更是家恨,一切还要从他的父亲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说起。
公元255年,刚刚协助司马师一举平定叛乱的诸葛诞可谓志得意满,他因平叛大功被封高平候和征东大将军,至此诸葛诞的个人威望在魏国已经达到了顶峰。
但诸葛诞十分清楚危机就近在眼前,诸葛诞的至交好友夏侯玄刚刚惨被灭族,而在诸葛诞头顶同样高悬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快刀,一切的根源就是司马氏的专权,以及朝堂之上波涛汹涌的曹马之争,虽然他和司马氏是姻亲,但他却和夏侯玄一样都是曹魏的坚定支持者。
司马昭上台后加紧了篡魏的步伐,公元257年司马昭擢升诸葛诞为司空入朝觐见,用明升暗降的方式准备夺取诸葛诞的军权。
诸葛诞当然清楚此去入朝一定是凶多吉少,因为自己的好友夏侯玄也是失去兵权后被任人宰割的。
于是诸葛诞下定决心在寿春竖起反旗,同时为了获取东吴的支持,派吴纲领着小儿子诸葛靓到东吴请求援兵,而诸葛靓实际是作为人质前往东吴换取救兵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东吴虽然派出了援兵,奈何司马昭率二十六万大军亲征,转年正月寿春终于城破,诸葛诞战死,随后被诛灭三族,而此时在吴国为质的诸葛靓就成为了诸葛诞一族唯一的希望。
成为孤家寡人的诸葛靓别无选择,只能自此成为吴臣,而因为诸葛靓和司马氏的杀父之仇,吴国上下对他倒是格外信任,所以诸葛靓在吴国最先出任右将军,直至官居大司马。
吴主孙皓在朝堂之上曾经问诸葛靓,“爱卿,你名靓字仲思,这思字该如何解呢?”
诸葛靓答道:“臣父给微臣取字为思,是希望微臣做人有三思。”
“何为三思呢?”孙皓追问。
“其一是为家思,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其二是为臣思,忠君爱国,鞠躬尽瘁;其三是为友思,诚实守信,以宽待人。”
吴国群臣无不钦佩,即使是亡国之君孙皓也若有所思,对诸葛靓大加赞赏,其实这也是孙皓对诸葛靓忠诚的一次考试。
公元279年冬,历史的车轮即将碾压吴国,晋武帝司马炎发起了灭吴之战,此时的吴国早已不复当年江东猛虎之勇,因为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也早在五年之前就已谢世。
到了280年,晋军先后攻克长江诸镇。吴国决定拼死一搏,诸葛靓随同丞相张悌率领吴国最后三万精兵渡江主动出击,虽然初战获胜,但终因敌众我寡陷入死局。
在乱军之中诸葛靓率领数百人突围,期间遇见丞相张悌,诸葛靓劝说张悌突围,但张悌知道亡国已成定局一心殉国。诸葛靓只好流泪挥别,而刚刚奔出百步就看到张悌死于乱军刀下。
再无抵抗之力的孙皓将皇帝玺绶送到琅琊王司马伷处投降,东吴就此灭亡。诸葛靓此时却不知所踪,但司马炎没有忘了他的竹马之交,心里清楚此时的诸葛靓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琅琊王府,因为诸葛靓的姐姐是琅琊王妃。
于是司马炎亲自前往琅琊王府,诸葛靓躲入厕所不愿相见,就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诸葛靓是三国中很特殊的一个人,他随父反魏却不反曹,仕吴却不殉吴,降晋却不仕晋,是一个集诸多矛盾体于一身的人,但这个人却也很简单,只因为一个“孝”字,随父反魏入吴是孝,随吴击晋也是孝,终不仕晋还是孝。
从忠字看,诸葛靓情有可原,从孝字看,诸葛靓当仁不让,可正也因为此,这样一个人物让史官犯了难,所以我们不管在《魏书》、《吴书》还是《晋书》中都没有他的传,但是却都隐约有他的记载,这也是对诸葛靓复杂又简单一生最好的诠释吧。
虽然诸葛靓没有再出仕,但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东晋一等一的大才,诸葛一族的血脉确实有点强。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