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要“三防三护三补”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整理摘编:时英平】
霜降到了,要注重“三防”
2021.10.23
从中医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一过霜降,天气更凉了,天气更燥了。此时养生尤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防范,即“防秋寒、防秋郁、防秋燥”。
1、防秋郁
霜降一般都在农历九月,苏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医师陈竞纬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此时肺金主事,人在感受了凄风惨雨、草枯叶落的季节变化后也容易起忧思。
现代医学认为,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会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也会相应低沉消极。
此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登登山,不仅能使肺功能得到舒畅,而且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的感受也有助于舒缓心情。
2、防秋燥
苏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医师陈竞纬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秋季燥邪耗伤人体津液,就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状。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3、防秋寒
此外,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保暖。
因此在霜降之后,要注意增添衣物,不穿露脐、露脚踝等衣物,同时注意保护膝关节免受寒风侵袭,还可以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等。
霜降到,护好身体这“三处”
2021.10.23
不管是赶跑夏季落下的“病根”,还是预防寒冬可能出现的小疾患,这个时候调养最合适。其中,尤其要注意护好肺、胃、腿三处。
1、肺
霜降后,由于气温下降迅速,天气干燥,因此要格外注意养护肺部。苏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医师陈竞纬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肺喜润而恶燥,若侵犯到肺,肺的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状。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马勇强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建议,天气转凉,上呼吸道容易出问题,鼻塞咳嗽等,建议多吃些南瓜。南瓜富含胡萝卜素,它在人体中会转化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有保护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南瓜既可当主食,蒸着吃,也能当菜,南瓜炖肉,还可做成南瓜粥。如咳嗽比较厉害,还可试试冰糖桂花炖梨。
2、胃
老百姓常说,霜降多胃病,寒冷对胃的刺激较大,生活饮食不注意,还可能会引发胃肠疾病或使胃病加重,因此,养胃尤其重要。
牛肉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B族维生素,而且还有暖胃的作用,是秋冬季节补益身体的佳品。萝卜和牛肉搭配,既能健脾暖胃,也有驱寒的作用。牛肉洗净切块,白萝卜去皮切块,加适量清水及胡椒、姜、葱等调料煮至牛肉熟烂,加少量盐再煮一会放入香菜即可。白萝卜有祛痰消食的作用,牛肉能补脾胃,一起煲汤是养胃的好选择。
3、腿
此外,在霜降节气最容易受伤的还有腿。一些风寒导致的腰腿疼等老病根就会越发明显,所以在这个节气上一定要加强对腰腿的保护和锻炼,预防老寒腿。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黄涛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建议,防治老寒腿,可以经常按摩大腿外侧。沿着两腿外侧上下按压揉动,按到脚的时候搓搓足底。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也就有劲了,老寒腿自然会减轻。
霜降过后,养生有“三补”
2021.10.23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七一2009年在健康时报发文建议,霜降进补要注意润肺健脾,养心安神。因此他建议:
1、吃一果:润肺果
由于霜降前后天气干燥,因此有几种润肺水果也是要经常吃的,如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以拿来做菜吃,白果炒芹菜等,另外,梨、萝卜也是很好的润肺食物。
2、揉一穴:迎香穴
每天搓揉迎香穴,就是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对消除鼻塞的作用很明显,秋天气候变化快,觉得呼吸不畅的时候可以揉一揉这个穴位。
3、喝一汤:乌鸡汤
霜降前后推荐喝点乌鸡汤,比如用猴头菇炖乌鸡,中医认为乌鸡健脾益气、有养阴退热的作用,而猴头菇可以补脾、健胃、益气,最好在汤里再加些桂圆肉、红枣、灵芝,加几片和胃的生姜,有很不错的养生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