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没有哪个瞬间令你一想起来就忍不住落泪?

要说《红楼梦》中,堪哭或者可哭的情节可真是海了去,因为《红楼梦》本就是一出青春儿女的集体葬歌。况且宝黛深情的基础可是木石前盟,绛珠仙子林黛玉即是为“还泪”而来,所以她动不动就哭本就无可厚非,她的哭在读者看来或许的确惹人怜爱,让人心疼,她的死也确实让人可堪悲悼。
林黛玉
但是,认真想来,林黛玉的一生并非不幸的一生,虽然父母早逝,但是外祖母爱若珍宝,贾宝玉又对她情比金坚,众姐妹又无比忻羡其美貌与才情,月满则亏,求仁得仁(还泪),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大背景下,在贾府必然走向灭亡的前提下,她的早逝,未必是一件坏事。
可是关于另一个人的一个瞬间,虽非曹公特意刻画,却让我细想起来悲伤不已,忍不住泪流满面。
记得贾雨村断葫芦案的那次,门子出场,告诉贾雨村香菱来历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 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甲戌侧批:可怜!】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这可无疑了。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 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后又听见冯公子 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
在《红楼梦》中,被卖入贾府的丫鬟不在少数,如袭人、晴雯等人,或因父母贫困,或因父母亲人近无,她们之所以成为丫鬟,皆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但即便如此,袭人辈在受过苦难的童年之后,仍然来到了贾府,先是服侍宽待下人的贾母,后是服侍视女儿若生命的宝玉,二人在贾府丫鬟辈中的地位统统不低,甚至有可能成为姨娘——飞上枝头做凤凰。即便晴雯因被人诬告而死,王夫人也将她这些年来的积蓄悉数归还,光是“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足够刘姥姥她们家吃好几年的了,可见晴雯平日里的生活多么优渥。
晴雯
若说香菱,论出身,论相貌性格,或论才情,皆高出袭晴辈若许,容貌性情或可与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比肩。可秦可卿无论如何,毕竟也当了宁国府贾蓉的正头妻子,甚至因她之死,贾珍大动干戈,倾其所有厚葬其人,痛哭流涕以至于进门需要拄拐杖。
可是香菱呢?明明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千金,父母俱在,却因三岁时的那一场遭遇,彻底改变了命运。
香菱
十多年来,被拐子朝打暮骂,以至于再三不敢说小时之事。可是,当年走失时毕竟已经三岁,对于自己的幼年,可以说她是有着模糊的印象的。想想当年有多幸福,而今就有多凄苦。而当年的幸福,更加剧了如今境遇的凄苦。她明明有爹娘,却被拐子拐走,骨肉分离,不识关爱滋味,何等让人痛心!
想其十多年来的遭遇,可使人为之痛哭者岂止十余日?
本来,遇到冯公子该是她的福分,这是命运给予她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可惜,连这最后一根稻草,也因为呆霸王薛蟠的任性而化为泡影!终于,在呆霸王的再三请求下,薛姨妈同意了将她作为呆霸王的屋里人,她也得以在薛宝钗的庇佑下进入大观园学习诗歌,其刻苦精神,使黛玉辈为之震惊!也因此,黛玉成为了香菱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设若假以时日,香菱才情何愁不啻钗黛之辈?
香菱和黛玉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夏金桂的入驻,夏金桂薛家少奶奶地位的逐步巩固,她将香菱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设计陷害香菱,而智商不高的呆霸王也在夏金桂的挑唆下,对可怜的香菱大打出手!为了保护香菱,宝钗只好出主意让她跟着自己,相当于半个奴才。
从此后,香菱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 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曹公写到这里,其实早已预示了香菱的结局——“自从两岸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叹香菱痴情,竟给了这么一个不分是非的粗鄙之徒!最终竟然因此而逝。真可谓“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了。
想香菱之一生,好日子没过过几天,却命运多舛,所遇非人,所托非人,最终抑郁而死。可悲可叹!想其一生,可堪痛哭者,何止十余日?
香菱
黛玉是为还泪而来,香菱想是为还债而来?
对她而言,人间就是地狱,地狱就是人间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