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创新实践策略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在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代表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准。推广应用国家级教学成果,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全面科学高质量发展、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积极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成果,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确定并公布了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陕西省的宝鸡市、西安市高新区榜上有名。

为了发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在助推区域教育发展、质量提升中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西安市高新区教育局今年以来科学规划,率先行动,精心组织开启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在全区内通过线上线下、成果持有学校与推广应用学校等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高新第二学校“知行课程之大美陕西”成果、高新一小作文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对教学成果价值、产生、培育、推广、应用的研究认知与理性思考,笔者以为,要科学规范地推进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确保成果的示范、引领、辐射、孵化等功能在区域内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推动、带动区域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有特色发展,需要以“转化与创新”为主题,构建成果推广应用的实施实践策略体系。

一、推广应用“四阶段”

依据教学成果的性质、内容、特质、价值,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的工作,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学习识解。这是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和前提。每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其价值、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成果推广应用的区域学校必须要有谦虚的态度和敬重之情,组织领导教师认真学习成果的概要、主体报告及其附件材料,全面准确地认识了解理解掌握成果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创新建构的理论体系、实践操作策略等。学习理解消化的方式,可以采取在校内学文本资料,邀请成果持有人、专家学者到校进行解读介绍,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成果创造学校实际考察学习,也可以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解决“成果是什么?”“有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

2.借鉴转化。这是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第二个阶段。要求学校在学习认知理解成果的前提下,认真思考选择好所推广应用的教学成果的可借鉴、可参考、可应用的关键处、衔接点,同时要注意以所推广的教学成果为榜样、标尺,紧密联系学校与之相接近的领域环节短板及问题,研究制定成果推广应用、借鉴转化的方案计划,确定并选择好借鉴转化的方向、领域、方式、路径,利用一切资源力量,创造为成果推广应用借鉴转化所匹配的适切、良好环境条件。

3.实践应用。这是成果推广应用的第三阶段,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我所用”、“对我有用”应该是成果应用学校一般皆有的目的。成果学习推广学校应选择好负责人、主要承担教师,明确实践应用的阶段步骤,鼓励教师大胆借鉴成果,积极应用使用成果,克服困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成果。学校要加强领导,聘请专家到校指导,规范成果应用实践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研讨解决,不断增强成果实践应用的效果。

4.深化创造。这是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实践环节。因为,再好的教学成果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我们学了”、“我们用了”的初级阶段,更为重要的在于学了、用了之后使推广的教学成果在学校校本化、创新化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具有优秀教学成果共有特质、体现学校实际特点的新成果、新成效,成为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法宝”。这一阶段需要学校领导具有创新的意识,敢于担当的勇气,具有奋发向上、勇于作为的行动。要组建一支有情怀、有追求、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团队。营建教学成果应用转化创造并扎根开花结果的氛围。

二、转化实施“四融入”

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成功实践表明,要使成果实现嫁接、转化、落地、生效,必须选择科学的实施载体路径。

1.融入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获奖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中有关学校课程开发建设实施的占有相当比重。对一般学校而言,引入推广应用课程类教学成果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和主要特征;二是把握研判学校的资源力量现状问题及实际;三是选准引入借鉴应用嫁接结合点;四是确定在学校课程改革实施中应用推广的课程或领域,形成推广应用研究的项目课题,组织开展融入学校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之中。

2.融入教学。在获奖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中,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设计、学业评价改革等类成果数量较多,此类成果也比较容易在一般学校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学校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准确分析学校目前在教学实践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或具有优势的学科、教师;二是把成果主要内容经验做法转化为学校应用研究的课题;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课堂教学应用研究方案计划;四是扎实开展教学领域环节的应用实践研究。

3.融入文化。学校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引领助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学校文化建设涵括的方面内容极其宽阔丰富,也为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创设了软环境。在推广应用教学成果时,学校应把优秀教学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纳入学校的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活动文化、评价文化之中,与学校文化建设统筹融合,使所推广应用的教学成果成为学校育人文化的组成部分、构成元素和新生资源力量。

4.融入活动。教育教学等活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学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可利用的有效途径。在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所引入成果的类别特点要求,在分类分域推广应用相对应成果时,精心设计组织开展教育类、教学类、实践类等教育活动。使教学成果融入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之中,拓展成果推广应用的场域路径,发挥活动载体在成果推广应用中的功能。

三、保障机制“四创新”

推广应用国家级教学成果是新时期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新举措。要确保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实现突破,取得成效,必须构建创新保障机制。

1.创新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创新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学校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推广应用教学成果中学校应借鉴教学成果创造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改进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与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相适配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成果研析、应用推广、内化转化、总结考评等方面的制度机制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举措,细化、严化、规范成果推广应用过程管理,确保实效。

2.创新教研机制。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本身是一项创新研究型过程活动。推广应用教学成果学校,首先要创新建立教研制度,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引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模式、机制,精心策划规划好成果推广应用的校本实施方案,明确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任务;再次要规范化地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活动,把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学校教研的重要项目内容,丰富、带动、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内容、发展、提升。最后学校要重视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工作的总结及创新性成果的提炼。

3.创新培训机制。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实践研究需要一支高素质、勇探索、有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保障。因此,加强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依照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素养结构的标准,改革创新校本培训的模式、形式、方法,突出强化参与推广应用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能力的培训,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表达等项目能力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能力及水平,为推广应用教学成果提供强有力的队伍及机制保障。

4.创新评价机制。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的评价,是学校质量评价、教学评价、教研评价、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调动参与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增强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实效性,创新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发展等功能是必须重视的环节。学校应依照教学成果评选、评价的标准方法,结合学校质量评价、教师评价的实际,创新学校教研及成果评价,突出对教师参与成果推广应用实践的态度、范围、能力、表现、实绩等评价,并建立学校教学成果评选、研究型教师评选及优秀教学成果表彰奖励的制度。对在推广应用教学成果及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重奖,在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