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丨飞花令——枯
」,秦系文字作「
」,皆是從木、古聲,而左形右聲的「
」則為篆文以後字形之所本。「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樹木有關;「古」為往昔、從前,引申有陳舊、衰敗之意,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枯槁,草木干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弃市暴死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
干涸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干 干瘦;憔悴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乏味,无趣
枯朽的树木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肉已烂尽的骸骨
【字的故事】
枯鱼之肆
飞花令的由来
“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酒令是中华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现代版“飞花令”,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无论古今,“飞花令”不仅需要反应力,还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和诗词储备作支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