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李河新(河南)/初冬的乡村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195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李河新,笔名月亮之上。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新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平顶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河南《医药卫生报》记者、平顶山文艺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现在平顶山市卫生系统工作。

滚滚红尘,喧哗而迷乱,唯有读书而静心,工作之余,便写起了诗歌、散文,先后在《莽原》《散文选刊》《西部》《南方文学》《奔流》《知音》等全国各类杂志发表诗歌、散文60余万字,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条河》荣获东坡文学奖。2018年新出版的散文集《我的西行漫记》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初 冬 的 乡 村

  乡村里的冬天,树木上光秃秃的,即便是有叶子那也是干枯的卷叶,没有一点生机。

  冬雨过后,天依旧响晴,风仍然清明。而光阴的扉页上,它不管你心情好坏,土地里的生灵是欢喜的,因为过了一个丰硕的秋,它急需补充养分。

  一场凄厉的寒风,夹杂着枯叶,毫无目标的翻滚着。村庄变得清瘦了许多。枝杈露出了峥嵘瘦脸,街道似乎也变得更加宽敞,一眼便能望到了那边。村南的沙河如同一条奄奄一息的巨龙,缠绕着寂静的白村。

  寂寞弯曲的村路上,孩子们上学去了,年轻人外出打工。吃罢早饭,女人们有着自己的乐趣,送孩子去学校,给爱人织件毛衣,加工床单被罩,增加点家庭收入。男人呢?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走家串户去唠嗑,一边痛快的议论着村外发生的大事。村里张义家的二儿子要娶媳妇了,白大爷掰着手指掐算着,外出打工的小妮子回来的日子,光阴就在这全家人捂热的炕头上悄悄溜走。

  老人们追逐着冬的日头生活着。当暖暖的阳光照在庭院里时,白叔和徐叔石墩上下着象棋,闲聊着远去的故事,梳理着陈年旧事,小议着社会的发展,老徐感叹着今年似乎比去年寒冷一些;白大爷唠叨着身子骨似乎不像去年硬朗了;今年快九十的刘建中大爷,看着下棋,自豪的谈着养生秘诀,他说人活着要有好的心态,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

  村口横七竖八的麦田东面,三三两两的人们,稀稀拉拉地蹲在菜地边,收获着萝卜、白菜。瞅我走近了,穿着红袄的蒋大娘,连忙直起腰杆,大老远就招呼着:“孩子,又下地了?”

  我笑了笑,点了点头。“大娘,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忙啊?”

  她嘿嘿地笑了笑,露出白皙的牙齿,满头白发晶莹剔透,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硕硕风骨。

  “孩子们都去城里了,家里没人,只有自己干点。”她无奈地说道。

  “善伦叔也走了,你今年也84了,去城里跟儿子享享清福该多好。”我劝说着。

  她叹着气拍着我的肩膀说:“孩子,在城里我住不惯,也没人说话,感觉憋屈的慌。”

  我随便拔起一个萝卜,竟然有3斤多重。砍起一颗白菜,沉甸甸地,心包的实实在在。本来是丰收的季节,可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少爷们笑不出来,青灵灵的萝卜,白生生的白菜丰收了,可价钱下来了,销路成了问题。白菜两毛,萝卜一毛多村民们就想急着出手。

  北风呼呼的吹着,增发骑着电动车来到大队部了。

  “新弟,给你们带来几个萝卜和大白菜。”我说着感激的话把青翠的蔬菜放进厨房里。

  今年五十出头的增发,子姊妹七个,家里排老五,幼年失母,少年丧父,由于家里姊妹多,初中没毕业就开始下地老碌。春天播种,夏收玉米,秋收花生,冬闲外出打工。先后去外地给建筑队做过饭,铺过管道,修路桥梁。好不容易挣点钱娶了媳妇,有了可爱的女儿,苦尽甘来。

  可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比他大两岁的妻子殷小哲,突患高血压脑溢血,昏迷不醒,送进医院,好心的医生悄悄告诉他,手术后也许会成为植物人,抢救已经没有意义。可是增发没有放弃对妻子爱的信念,跪在地下,苦求医生全力抢救,妻子命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生活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从医院回家后,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面几万元。增发说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有想死的心。后来他前思后想,唯一的一个女儿,还未结婚,如果自己不在人世,就没有人心疼她,所以含着泪咬牙坚持过来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每天给媳妇擦屎端尿,像照看婴儿一样照顾媳妇,两个小时给妻子喂饭,三个小时换一次尿布。太阳出来了,抱着媳妇到太阳下沐浴阳光,边按摩边说说话;晚上打开电视机,一起看电视剧;乡里有集会,他拉着架子车带着媳妇赶庙会。由于长期劳累,他患了腰间盘突出症,每次给妻子喂饭时疼的直冒汗。他说:如今八年了,他才心里才缓过劲来。女儿也嫁了人,找了婆家,男方家对她也很好,女儿经常对他说:爸爸,你受的苦我知道,你一定把身体照顾好,什么也别想,需要啥给我说,你身体好也是我妈的福,你老了我伺候你。”

  如今在她精心的照顾下,妻子干干净净,有时给媳妇喂饭,媳妇竟然会不自不觉地掉泪。后来国家有了扶贫政策,他家又被识别为贫困户,当了村社保员,每月发放710元工资,工作队为他妻子低保升级由C级提升到B,人保转为户保,增发还享受企业带贫、增收奖补、种植奖补民政救助等,“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是这些扶贫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河新,你知道我每天为什么往大队部跑,想给你说说话,你和我一样都是善人,把你当做亲人了,几天不见就想的慌。”听着增发的故事,不知是他的忧愁感染了冬雨的愁,还是冬雨的愁点燃了我的忧。

  人的一生,终究是要跟老去的岁月碰杯,带着一段残缺的记忆,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感受着岁月柔软,慢慢变老……当北风呼啸,当日落天涯,希望这岁月未老,希望这温情不改。

  送给了增发,为了让贫困户不忘党恩,下午村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贫困户“话扶贫、感党恩、谋发展”恳谈会。

  “你是哪一年被识别贫困户的?”“我是2013年因病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脱贫的。”今年66岁的刘群义答道。“贫困户住院是否要缴纳押金?”“不交押金,先住院后付费。”面对漂亮美女驻村工作队员郭建沂的提问,10余位贫困户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畅谈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村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个人的变化,从人居环境变美,生活质量提升。

  村里贫困户张中连深有感触地说:“我丈夫徐二码,吃苦耐劳,踏实能干,前几年因上房晒玉米,不幸从梯子上摔下来,脑部重伤,瘫痪在床。为了给丈夫治疗花了二十多万,家里的生活一下子回到解放前。扶贫工作队了解我家的不幸遭遇后,逢年过节,为家里送来了米面、食用油等过节物品。丈夫去年三月去世后,驻村工作队多次走访我家,制定帮扶计划、鼓励我不要气馁,并给她讲解各项扶贫政策,二儿子享受了教育扶贫,每年寄宿生补助1250元,小女儿发营养餐1000元。婆婆今年身体不好,光门诊慢病就报销1860元,我自己先后享受了新农合补贴、公益性岗位、入股分红、种植奖补等十多项扶贫政策。帮扶责任人动员我参加县劳动局组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现在每月光加工被单被罩就可以收入上千元。今年我又被崇文小学聘为生活管理员,家庭生活一天天好转。”

  50多名贫困户纷纷细述自己近年来所获得的福气,纷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路讲来群情激昂,说不完的变化,道不尽的党恩都在群众淳朴的话语中,从心里流出对党、对政府的感恩之心。

  “大家脱贫有没有信心?”感恩会临近结束时, “有!”会议室内齐刷刷地响亮的回答。

  人生,有哭、有笑、有喜、有忧,难如人意,难尽心愿,也难以完美。无论精彩还是平淡,无论路窄还是路宽,都要前行。扶贫的日子里,我要学心如莲花,守得住寂寞,耐得住风尘,在最孤寂的时候,不凋落,在最喧闹的时候,不张扬。

  轻柔的月光洒在错落有致的房屋上,乡村显得那么平和、安祥,一天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晚上乡里的电影队来了,孩子们在屏幕前欢天喜地的奔跑着。半夜,被一阵的凉风吹醒,从衣柜里抱出一床薄被,裹在身子被子上面,生怕冻了瘦弱的身子。今夜,唯有地里的庄稼们不怕凉,在这静静的夜色里窥视村庄,又大胆地生长着,乡村就这样枕着冬的肩膀安然入睡。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承 办: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蔡 斌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张永康、李顺治、周晓霞、华 尔

执行主编:

  金宇清、胥树东、梁冬梅

编 委:
彭太光、贾秀全、况永夫、曾宪敏
李朝艳、李 博、刘智永、褚福海
董庆月、陈慧琼
理事单位:

  广州万佳直播中心

  广东盛世星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万佳互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鹿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事会成员:

  陈志越、唐祥华、蒋大根、王郁香

  
《西南文学》杂志、微刊
投稿说明
附——
(0)

相关推荐

  • 苏昉:扶贫手记(组诗)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1.三岔村 树有九丫,路有三岔, ...

  • 祭屈原.等

    祭屈原.等

  • 散文天地 | 张海棠:我的乡村,我的队友 ​

    我们一直期待着你的关注| 第181期 我的乡村,我的队友 文 | 张海棠 那一年,我离开鄂东北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穿过沾满露水的田间小路,坐上了摇摇晃晃开往外面世界的大巴.这一晃几 ...

  • 【灵璧扶贫】没了双手,这位帅哥依然坚持在帮助他人!他就是……

    身残志坚 --记村扶贫组长郭永 文/乡村农夫 竹板打 .哗啦啦, 这个小伙必得夸: 身残志坚脱了贫, 不忘党恩帮别家. 家住禅堂郭海村, 八O后的年轻人: 幼时玩耍失双手, 留下残疾伴终身. 郭永儿时 ...

  •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6)——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题目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21年2月25日上午 ...

  • 百合:女儿,妈妈驻守在扶贫一线 ——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亲爱的女儿: 妈妈知道,几天前, ...

  • 王庄村——惠风劲吹阳光媚

           冬日的一个周末,本打算带孩子一起去二郎山景区,却突然接到了市老年体协领导的电话,让去尚店镇王庄村采风.孩子一听王庄村是个贫困村,马上头摇的拨浪鼓似的,嘟嘟囔囔不愿意去,我也没再勉强.其实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孟梓言《扶贫路上》

    <阅读悦读>2017年10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孟梓言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进入蜀地的冬天,梓州的丘陵披上了层层清雾,道路两旁的芳草架上了蜘蛛网截留的露珠.一有冷风吹过,坠落在蒲 ...

  • 扶贫 | 编剧 王海斌

    扶贫 编剧:王海斌 时间:夏至 地点:华北平原阴家村 人物: 王英,男,四十岁,驻村第一书记,机关干部 阴梦财,男,六十二岁,阴家村农民,贫困户 阴大发,男,四十八岁,阴家村籍农民企业家 明秀,女,五 ...

  • 老马虎 ▏一分钱也是自己挣的

    [影像脱贫攻坚013期] 一分钱也是自己挣的 记一群坚毅乐观的残疾农民兄弟 摄影/马秀华 王彦 张金敖 撰文/马秀华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感觉自己的欲望膨胀到不能克制的时候,最好到养老院或者到重症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