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斤半随想录│徐强:语文教育的本原

1940年6月30日,广西第十六届会考初中国文科试题。作文题70分,翻译题30分。(选自贵港市档案馆馆藏民国贵县县政府全宗,复制件)

语文教育的本原
★文/徐强
最近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查阅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教育档案。其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30日,广西第十六届会考初中国文科的试题,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致。
这份考卷只有两道题目:一道是作文题《一封寄给慰劳前方将士的信》,占70分;另一道是翻译题,把一段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并加上标点,占30分。满分为一百分。
文言文翻译题如下(为方便阅读,我加上了标点):
“婉贞退而叹曰:'嗟乎!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心尽力以拯吾村、卫吾父!’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诸君亦知吾村之危如累卵、吾侪之生命如朝露乎?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吾将万死不顾,以求一当。诸君如有意,请瞻予马首!’众咸感奋,诺声如雷。婉贞喜曰:'得诸君如此,吾村免矣!’于是率诸少年,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
这段文章写的是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北京期间,谢庄少女冯婉贞英勇无畏,挺身而出,号召村中少年团结一致,伏击外国侵略者的感人场景。原文选自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出题者作了部分改写。
这份语文试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紧扣时事。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华大地处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这在当年会考考试时间表上的附记中也有所体现。附记是这么写的:“每科考试,须用二小时时间,由主考委员酌定,以能免空袭为准则。”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长原则上为两个小时,但同时也赋予了主考委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便日本军机空袭时可以随时终止考试,保障考生安全。附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足以让今天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气息。值此非常时期,出题者让考生给抗战前线的将士们写一封慰问信,随后又翻译冯婉贞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其凝聚民心、鼓舞士气的用意显而易见。这也说明,语文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镜花水月、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而是立人铸魂、经世致用的基础学科。
其次是题型简单,却煞费苦心。整张试卷只有一道作文题、一道翻译题,而且都是主观题,但已经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知识和水平。语文教育的本原,除了立人铸魂、经世致用,在技能层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或者说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其他各科知识的能力。横竖撇捺点折钩、主谓宾定状补等等,只是零散的知识点,光懂得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综合素质的培养。读一篇文章,可以准确把握文意;写一段话,简洁通畅,让人看得明白而且不吃力,这是语文教育最低限度的读写要求,否则它就是失败的。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艺术和审美的修养,然后才谈得上语言“大师”和“巨匠”。至于“听”和“说”,当然也很重要,不过我相信,如果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高,那么只要加以专业的训练,假以时日,他的听说能力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由此我又想到了陈寅恪先生出的清华大学招考题:上联“孙行者”,求下联。据说当时过半学生考不及格,只有周祖谟以“胡适之”作答,获得陈先生赞许。简简单单三个字,考的正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周祖谟后来成为文字、音韵、训诂等语言学科的“一代宗师”,实在是良有以也。

题签:黄康依

1940年6月,贵县县立中学第二十三班学生参加广西第十六届毕业会考考试时间表。其中附记写道:“每科考试,须用二小时时间,由主考委员酌定,以能免空袭为准则。”(选自贵港市档案馆馆藏民国贵县县政府全宗,复制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