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归来(1):再固执的人,现实面前也会改变
一周前,我写过一篇对乔布斯性格分析的文章。小伙伴提出了一个探讨性的疑问:那些所谓的性格,放在不同人身上得到的评价为何不一样?是以他们的成就来决定的吗?我当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发现我没法得到完整的答案。只能说,理论上是的。实际中,或许会跟舆论的引导有些许关系,比如隋炀帝和秦始皇就是代表。中间有很长的内容,我没有动笔。没有动笔的原因很简单,乔布斯被驱逐出苹果之后,他自己所创建的公司NeXT也是被自己坑的不行。我总不能说,哪怕伟大的人,失败一次,再失败一次也是正常?这就显得过于负能量了。直到数个篇章之后,看到乔布斯归来的章节,才开始兴奋。我对这段历史确实很感兴趣。我很好奇,当初他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为何他还会想着回来?又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以怎样的方式请他回来?我翻完描述他归来的两个篇章内容,直到他重新掌权。发现这位大哥就是在阐述这样一句话:我等了这么多年,回到苹果,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不仅是要证明我比别人多了不起,更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亲手拿回来!我想,小马哥看到我改变后的这段话,又看到乔布斯的骚操作,一定会非常认可的!客观来说,不管乔布斯多么暴躁,但是自他走后的苹果一直在走下坡路。他归来前,已经更换了三任CEO,比美国总统换届还要频繁。哪怕当时的苹果CEO吉尔不去接触乔布斯,其实乔布斯也想回苹果。除了上面的那句话,还有一个不可抗拒的原因:苹果,毕竟是他的“亲儿子”。只是,吉尔先出牌,戏剧化地主动变为被动。后面的情形,从这时已经被乔布斯一手掌控。如果换做十二年前,我很难想象乔布斯能够如此耐得住寂寞,没有真刀真枪地拼杀在前,杀回苹果,夺回自己的“王位”。而是选择了一种看似较为扭捏、迂回的方式,重返苹果,进行“自我燃烧”。只是,这个燃烧,最终是烧死了其他人而已,包括把这位大佬迎回来的人。我在敲这个标题时,就在想一件事,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固执到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吗?我相信有的,但是有多少并不知道。应该不多吧。所谓坚持自己而不改变,并不是这个人真的多么坚强,而是受到的社会毒打还不够。很显然,哪怕是乔布斯这样后来被封神的男人,经历了多次毒打,也知道,直来直往有时候不一定是最有效的。他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迂回出击。如果真的如他自己所言,只是“简简单单充当个CEO顾问,不拿一分钱,仅仅为苹果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在此之前的某步操作,就很有意思了。虽然,后面他曾拒绝CEO的宝座,但是最开始的某一步,他就已经在瞄准了。那时,在他重归之前,他说服了吉尔,当时的苹果CEO,买下了自己创办的公司,以非常棒的价格。以此,作为跳板,进入董事会,获取发言权。这时候的乔布斯,已经是皮克斯的主席兼CEO,再到加入苹果。我想,彼时他已经明白了,名头和权利,都不能让!之所以我有这样的感叹,是源自在苹果公司建立后,乔布斯自己并没有担任CEO。其原因多样,可能是认清自己没有那种管理本事,或许是对权利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这个假设确实扯淡);再或者,他太过自傲,不管他是什么职位,哪怕一位技术工程师,他的声音,就是唯一的声音!不过,当他招募了斯卡利当苹果的CEO,直到最后,自己被招进来的人给KO,恐怕他就看透了吧。到后面他自己创建公司,或者收购皮克斯,就是坐在老大的位置上。无论管理能力如何,他已经知道这个位置,必须是他来坐。其他人?信不过。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概念是很有意思的:那些看似固执,后面由某些原因发生了性格、行为变化的人,并不是他真的因为环境变化多少,而是他更加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乔布斯学会了迂回,学会了婉约,甚至学会了推让。当他一手主导把原来的CEO推下去后,却表示自己不会继任这个位置。因为,他是来“燃烧自己”的,而不为了一个虚位。没错,这句话他说的非常诚恳,他也确实这么做的。他和临时CEO一起招募新的人选,同时,自己不拿一分工资和期权,无私地奉献自己。然后两个多月之后,他成为了名义和实际上苹果的话事人。我并不觉得乔布斯这类操作是所谓的厚黑学,恰恰相反,而是他真的去思考了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变化,才能获得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从而让苹果能够越来越棒。至于中间的过程,重要吗?不重要!他对着被送走的CEO和董事会成员情真意切时,他已经把整个公司彻底变成了自己的声音。董事会的成员,除了两个人,其他的全部必须辞职,然后由他择选董事会成员。只是,这时候的董事会,再也不是公司的“太上皇”。更多的时候,反而变成了一个类似于智囊团和资源整合、战略执行的机构。董事会成员,不是CEO的爸爸,而是小弟。这位大佬,被赶出苹果之前,应该听过不少人对他说,要学会柔和,要学会淡定。他肯定没听。现在,他听进去了。并不是听进去,他就从本质改变了;而是更明白,怎样以别样的方式,去和其他人相处,达到自己所想。就像,他虽然保持着董事会的样子;虽然,他在最初的两个多月,一直拒绝着CEO的位置。但是,整个公司的大权,却是在他的手里握得越来越紧。他不是更柔和了,而是更明白了“外圣内王”罢了。这位大佬,不再是十二年前那副暴君的模样回归;虽然,他的本质还是暴君。通过外界的声音和自己的经历,他知道了改变,虽然本质没有改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成就者与无成者的区别。手下智囊济济的袁绍,听着谋士的各类建议,貌似都觉得合理;虚心纳谏的李世民,一副大家尽管骂我,我绝不还手的样子。但是,最终的成就,却是天壤之别。无他,前者里外如一,看似单纯;后者面善心黑,貌似复杂。不过,生活的大环境,不就是让我们随时出演不同的角色吗?只是,面具容易带上,照镜子时不要忘记面具后面的真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