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常用的10句话,每句都寥寥几字,细扒背后却都有滔天隐情!
人们了解历史,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史书来了解。而古人在史书中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比较简短,有时候,一件特别轰动的事情,可能寥寥几字就描述了出来。喜事、功勋等一类的倒还好,可有些,本是异常血腥的史实,史书中却是轻描淡写,不知蒙蔽了多少人。
下面就总结出来史书中常用的20句话,每一句都只是寥寥几字,简简单单,背后却是惊涛骇浪、残酷至极。
一、饿死者过半
凡是牵扯到“饿死者过半”的,哪一次不是有兵荒马乱?或是官府腐败、蝗虫泛滥?参见电影《1942》里面的场景,史书只这几字轻描淡写,背后却是饿殍遍野,惨象丛生!
二、屠其族
相似的还有“灭其族”、“夷其族”,或“屠城”等,翻遍史书,每当出现这样简简单单的三五字描述,其背后往往都是一整个家族,几十条、上百条、甚至是上千条生命被残忍屠杀。
三、家贫无力娶妻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生子是再重要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如果你只是觉得这句只是简简单单的描写贫穷而已,那么请想一下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结婚的难处,房子?车子?彩礼?
四、杀其爱妾以食将士
三国时期臧洪的故事。战争粮绝也是常见的,可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只为了给将士们填饱肚子,这背后,想想就已是惊天地、泣鬼神!
五、春燕归,巢于林木
表面看没什么对吧?但是要知道,燕子是喜欢在人的屋檐下筑巢的啊!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就列上《资治通鉴》里的一段:“...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
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出自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亡百姓皆苦,平平淡淡,却道尽社会真谛。
七、诛屠四十余万之众
说的是白起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余万赵军士兵。政治的后果我们暂且不论,单说坑降卒四十余万,这背后,是一幅怎样的滔天景象呢?同样的还有“馀众伪降尽坑之”等。
八、征敛无度,百姓苦之
历朝历代,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也不少了,皇权腐败,民不聊生,简简单单的“征敛无度,百姓苦之”,其背后的苦难,不敢细想。
九、大饥
相比于“饿死着过半”,“大饥”仿若更加残忍。
譬如《资治通鉴》中——“大饥,人相食”、“缘边大饥,人相食”、“关东饥,齐地人相食”、“或父子相食”、“民相食”、“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等等相互吃人充饥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史书呢?只是轻描淡写的两个字——“大饥”。
十、我们走了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