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乡村露天电影

在我的记忆里,乡村的露天电影更加让我怀念与回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村来说,一年当中能看上几场露天电影是最为奢侈的事了。记得小时候,只要村里有来放电影的,消息传播非常得快,特别是孩子们兴奋地奔走相告,放电影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每一个同学的耳朵里。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个伙伴飞奔回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各自家人。父母还没有把饭做熟,我就顾不上吃饭,搬了板凳子就去放电影的场院上抢占位置了。

那时放电影的一般都赶小驴车拉送设备,主要有放映机、影幕、喇叭、发电机马达、电影拷贝箱等设备。大人们都帮忙找位置掘坑埋竹竿、扯影幕、搬桌椅安设备,我们小孩最为关心和好奇的则是今晚放什么片子,先去翻看电影胶片箱,故事片?战斗片?武打片或戏曲片?一般来说,每场电影放映两部片子,先放孬片,后放好片,有时也会放加演片,主要是普及农业知识方面的,也就三五分钟。电影还没开演,银幕前就坐满了四面八方赶来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一片吵吵嚷嚷、嘈嘈杂杂:谈论声、吆喝声,说笑声,口哨声此起彼伏。早来的都搬来座位找好位置看,迟来的多数站着看,有的甚至爬到院墙、房顶和树杈上。银幕的正面人坐满了,有的人就去银幕的背面观看。当然也少不了附近几个村的闻讯赶来的青年男女和小孩,很多时候,看露天电影也成了当时不同村男女互相相个面或是谈对象的好场所与好借口。我到的早,当然选择正中间的最佳位置,然后又多画出几处,为给家人也把位置预留下来,等奶奶、父母、哥哥们来到后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放映员安装好设备后,先用录音机通过扩音器播放几首歌曲,并对着银幕调试放映机的方位与高度,一束白光打到银幕上,这时候的人群更是热闹,有的人故意摆出各种造型和手势,挡住光线反衬出自己的身影。调试完后,放映员动作娴熟地挂上电影片子,启动各个按钮,机子启动,片名出来,人群这才安静了下来。有时,电影放到半路发电机马达坏了,一时半会修不好,人们都焦急地等候着,没有一个舍得回家的,一听马达声响了,都高声欢呼,热烈鼓掌。换片的“中场”,观众又不安分起来,会有人影或大脑袋映在幕布上,直到幕布白光闪着“3……2……1……”倒计时数字,剧情又开始,人群才不再躁动。有时,片源紧张,两个村的放映点交换影片,叫“倒片”。有些顽皮的小孩两个村串着看,来回蹿着玩。电影在那个年代太吸引人了,有时正放着电影,忽然天空下起小雨,也没有一个离场的,都在雨中淋着把电影看完。冬天那么冷,人们甚至站在雪地里跺着脚看电影,即使脚冻透了也是坚持到底。电影一般在农家场院放映,这时靠着谁家的麦垛可倒霉了,麦垛被撕的乱七八糟不说,有的电影结束了还有睡在草堆儿里的孩子,大人们看见了叫醒他,嘴里还喊着黄天霸。

起初,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较多,如《地道战》《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看完电影后,我和小伙伴们就经常模仿电影里面的镜头和台词,用自制的木枪打“游击战”。随后,出现了《峨眉飞盗》《武当》《武林志》等武打彩色影片,让我心潮澎湃。印象最深的是电影《画皮》,这部影片太吓人了,弄得我一晚上坐在板凳上低着头不敢看,光听到四周人们发出的尖叫声。听说这部片子“吓死”过不少人,属于真正的第一部恐怖片。后来的《神秘的大佛》有一段“变脸”镜头也够恐怖的,看完后吓得晚上不敢出家门。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故事极其煽情,把我感动得泪水稀里哗啦直流。电影《少年犯》是一部教育片,是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组织观看的,每个学生拿一角钱,电影就在教室里放,窗户全部用深色布遮黑,整整放了一天的电影,至今,剧中不少片段和那首经典的歌曲《心声》留存脑海。

在本村或临村放电影还好些,自己能和几个伙伴一起去观看。要是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以外观看,路途较远,我和三哥年纪小,就想让哥哥带着去看电影,大哥、二哥比我大八九岁,嫌跟脚是个累赘,总是不带我俩,早早地撇下我俩跑了,我急得直抹眼泪。母亲见了心疼,就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三哥去到几公里外的村看电影。自从那次,我哥俩在母亲的陪伴下去外村看电影一直延续了好几年。我依稀记得,美丽端庄的母亲那时好像扎着两个小辫,夜色繁星下我们娘仨结伴同行……后来,临村有个放映员头脑活泛,做起了卖票看电影的生意,在本村一个空旷的院子里临时搭建“电影院”,售票5角,连续几个晚上都上映大片。其中《南北少林》《红高梁》《末代皇后》都是在那个时段看过的。

如今,带着对露天电影乡愁般的怀念,我四处托人打听哪里有老式放影机。偶然的一个机会,听说水落坡古玩文化市场有,便欣然前往打探。走进一家朋友的店——聚缘阁,看到摆放的几台老放映机时,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抚摸着放映机和胶片,仿佛露天电影就在昨日。

作者:程建柱,山东阳信县人,就职于阳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阳信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山东文学》《大众日报》《山东青年报》《齐鲁晚报》《滨州日报》《渤海》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及新闻稿件千余篇。
(0)

相关推荐

  • 文贞:难以忘怀的露天电影

    难以忘怀的露天电影  文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露天电影是乡里乡亲一件庆幸快乐的事.露天电影一般每月放映一次,多由公社文化站下村轮流放映,那时人们精神生活枯燥单调,因而不管是酷热难耐的夏天,还是寒风凛 ...

  • 有一种怀念,叫做“露天电影”

    难忘的乡村"露天电影" 作者        宁朝华 暮色静悄悄地降临了,偌大的晒谷坪不像往日一样,只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追逐嬉闹,此刻,已是人头攒动,喧嚣声渐渐弥散开去,一场露天电影 ...

  • 【滋水 · 散文】李社峰:电影的记忆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48期︱ 编辑︱小蚂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 ...

  • 短篇小说 || 苏景文:位 置

    位  置 文|苏景文 这个潭坑村,形如南岭山脉中一个巨大的天然坑,抬头望,每天日出有些晚,因为东边雄浑的雪峰山阻挡:南边五峰山伫立,北边只是矮一点的山梁,半弧形地把潭坑村包围住,只留西边一个窄窄的豁口 ...

  • 20年前的夜生活,是短视频给不了的快乐

    设想你现在看电影,能忍受以下情况吗? 露天下看电影,没有巨幕,眼里只有一张破旧的白幕布: 没有杜比全景声,旁边观众一边嗑瓜子,一边跟你嗑叨这电影接下来的剧情: 甚至一有大风吹过,银幕上的人动不动就扭曲 ...

  • 李中军 | 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   我的童年生活是在乡下老家度过的,那时,人们拿台半导体收音机,听段评书.广播剧,已是享受.我也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小喇叭"节目中,度过快乐的童年.只有,等到村内放 ...

  • 我的前半生▏贫穷而富有的童年(长篇连载之四:露天电影)

    对于60.70后来说,一提起露天电影,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一到夜晚漆黑一片.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单调,村民们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如果晚上可以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那真是像过 ...

  • 记忆犹新的露天电影

    说起看电影.看视频,现在的年轻人都感觉不在话下,谈恋爱的可以去电影院亲密地看电影,千百万家庭可以在家里随时打开电视机看电视,更有人手一机的智能手机提供了人们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电影.看视频.看新闻.看笑 ...

  • 汝城话||带我们回到记忆中的乡村夜晚

     小时候在农村里长大的我们,对于那些熟悉的场景,一经想起,便是记忆犹新中.那时的乡民,讲究的是勤劳致富.他们从早忙到晚,忙里忙外,很少有闲谈下来的闲心.只有当夜幕来临,在家里安顿好一切后,才会借着吃夜 ...

  • 诗歌:记忆中的乡村早晨 | 豫音 朗诵 | 灵紫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大风起兮,长歌当酒 记忆中的乡村早晨 豫音 木槌声声 洗衣的女子敲打出彩云 一潭清泉  晃动她靓丽的身影 潭边茵茵的绿草上 飞舞着 几只早起的蜻蜓 红肥绿瘦的花叶 轻挥着手臂 河对岸 ...

  • 故乡的记忆:故乡的云及露天电影【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 ...

  • 品诗 | 古不为临屏点评黄玉生诗歌《乡村露天电影》

    玉生君的诗,是挂在枝头等待采摘的熟透的果实,感情.构思.语言.技巧,都已经臻于至善.此诗正是最恰切的体现.-- 古不为评黄玉生诗歌<乡村露天电影>  乡村露天电影 黄玉生 一些语言和一些动 ...

  • 【大荔文苑】拜都莲:记忆中的乡野大电影

    记忆中的乡野大电影  文/拜都莲 老公这两天身体不适,开不得车,不能平坐,假期旅游也就没了指望,这样也好,没指望的事总比空想来的实际和干脆利索,不折磨人,没有希望就没有躁动. 老公说,等稍稍能坐得下来 ...

  • 你记忆中的乡村,是什么样子?

    林风眠绘画作品 乡村之美,是可听,可看,可想的,你喜欢乡村吗?我们一起去到名家的笔下,感受那些藏在文字间的热爱如何?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 乡村露天电影

    一排排小板凳摆在地上, 胶片放映机沙沙地转动着-- 这场景, 是不是勾起了您 从前看乡村露天电影的记忆? 乡 村 露 天 电 影 童振祥 一种莫名的感动润湿了我的眼眶.我倚坐在沙发上看早年的电影,幻觉 ...

  • 记忆中特殊年代的电影

          我记忆中的特殊年代,是指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与七十年代前中期,也即1966年至1976年期间."文革"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文革"十年,那是一个特殊 ...

  • 记忆中的乡村1:村子里的小河,源头是深不足米的水井,井里有鱼

    引言 与老家分别多年,甚是想念. 那山.那水.那人,门前那条傍河延伸的小路,常在眼前.梦里出现,悱恻缠绵中未曾尽意,却又恍惚中消失不见. 是该回老家看看了.未成行前,还是把心里儿时的曾经写出来,以慰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