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宁】人到中年

文/刘 宁

人到中年

网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人到中年不如狗”,将中年人的窘迫生活刻画的淋漓尽致,很值得一读。我是1983年出生,不觉间也马上到40岁了,就是到了不如狗的年纪了,真的是恍惚间就到了这个尴尬的年龄。孔子他老人家早就总结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往前看,我早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了,在而立之年这个阶段,我完成了自己人生几件大事:参加了工作,结了婚,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事业上取得了小小的进步,生活中也算一帆风顺,不敢奢求什么,自以为已经很满足了,然后抱着这个知足常乐的态度,就稀里糊涂,匆匆忙忙,跌跌撞撞混到了四十不惑这个年龄,确实是人到中年熬成狗了!

为什么人们总是拿“四十岁”这个年龄作为分水线来估量自己的人生呢? 我想是因为按我国平均人均寿命76岁来说,40岁刚刚就处于人的一生中的中间阶段,俗称就是“人到中年”。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基本都是有共同的标配和特点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孩子年龄尚小,父母却在变老;有车贷,有房贷,房贷少不了,车贷凑热闹;有事业,无前途,事业迷茫,前途无望,不知路在何方?多了白发和皱纹,添了忧愁和烦恼。在公司里困扰于忙也忙不完的工作,在家里受制于鸡毛蒜皮的琐事,瞌睡少了,精神差了,身体素质日渐虚弱,也会学着“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到这个年纪了,对别人少了几分真诚,却多了许多世故。在有钱人面前行为开始唯唯诺诺,在位高权贵前语言开始战战兢兢。和人交往总是好像隔着一层膜,害怕自己的窘迫和内心被别人看清,不由自主的总想把自己包裹起来,用伪装的手段为自己打造了几幅面具。做任何事总是怕这怕那,总是在心里琢磨着自己的那句话伤害了谁的自尊心,自己的行为触碰了别人的利益。有时人活得很矛盾,也很自私。

到了这个年纪,看着自己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开始离开自己而去,想到自己也迟早有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有时候就觉得很迷茫,开始真正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哲学问题,但最终也没用思考出来个子丑寅卯。总是想着每个人来到这世上一生都在忙忙碌碌,节衣缩食,明争暗斗,到头来留下的却只能是别人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自己真的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就是一场旅程,从哪里来最后还是要回哪里去,不可能把沿途的风景带回去,人只能活在当下,好好欣赏和享受这旅途的美景,不然,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到了这个年纪,对于金钱我是羞于谈论的,这可能就是没有钱人的通病,没有钱才不好意思谈钱,就好像一个脱发的人其实他很需要头发,但他对于头发这个话题就很敏感,拒绝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也是一个忌口的话题。金钱,确实是个好东西,可以多多益善,但我这辈子和金钱无缘,工作平淡无奇,智商不高,情商有限,每月就靠着辛勤工作领着4000多元的微薄薪水,除过房贷和日杂消费也是所剩无几,对金钱的追逐和欲求只能是做做白日梦罢了,养家糊口能将就过就行。

到了这个年纪,开始不由自主的开始注重养生保健了,因为总是听到或者看到身边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因为疾病倒下了或者去世了,这时候心情就很痛苦,也伴随着有丝紧张,开始检省自身,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对健康不利的癖好或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悄悄地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慢慢地改变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尽量做到早睡早起,远离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少喝酒,不抽烟,根据天气冷暖及时添减衣服,能够做到妈妈不用喊我穿秋裤我也会自觉穿好秋裤的习性。

人到中年,还是要继续奋斗,因为我们正当奋斗时;人到中年,还是要不断自强,因为我们肩负更大的责任;人到中年,还是要不懈努力,因为我们正在前进的路上……

作者简介:刘宁,咸阳彬州市人。长年混迹咸阳。七尺男儿,内心朴实,喜咬文嚼字,却囫囵吞枣,无任何建树。随性而为,有感而发,快乐自己,取悦他人,同乐足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