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诗社 ||【散家随笔】老油坛 | 吴超

《雷池诗社》欢迎您

Welcome to LeichiPoets'Club!

老油坛

吴超

走进我家那不大不小的厨房内,看上去干净利索、条理如一。  厨房内摆满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还有水果、蔬菜、米面、豆瓜。青一色的现代化灶具,电饭锅,煨炖锅,平锅,蒸锅等等(也有柴灶)。

最突出的是在灶台一角地上,摆放的老油坛,和整个厨房内的物件反差很大,这是一件,跟随我们全家已几十年的老油坛(妈妈传下来的),体型圆锥形,坛体黑褐色,还有三个耳环,一个壶嘴,完好无损,老油坛颈子和下底细细的,中间稍粗些,记得妈妈说过,这个油坛,是妈妈的妈妈娘家侄儿,他在原范岗区麻子岭小窑卫生所工作,他送给我家的(厂址:现范岗镇高黄村)。

看到,老油坛总有一种亲切感,它伴随着我们家人,过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也是过去家档中的高档品,坛内装着香喷喷的香油,给一日三餐,增添了美味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期望。

那时,油坛吃不饱,那时每年生产队称不到几斤油,但是,老油坛还在体现它的实用价值,就是没有油为它填饱肚子,它也不计较饱饿,也时常不固定装些东西为它填饱肚子。

老油坛与厨房内的一切物件,有些直觉上不配,虽然它不值几个硬币,但我总舍不得损坏或丢弃它,它的存在是一种回味,是一种念想,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的传承!

还有一只小油壶(现在不见了,和大油壶形状一样),一个很普通的陶瓷壶,在过去的农村,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或两个,它伴随了人们一辈又一辈子,特别是母亲那一辈的老人,在黝黑的伙房内,围绕在锅台旁,为我们的一日三餐而忙碌,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和坛坛罐罐打交道,记得妈妈炒菜滴几滴油到锅里,总是用手指刮下壶嘴,生怕香油浪费了,妈妈节俭过日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去保持!

老油坛(壶)的存在,它始终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保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而“浪费可耻”要警钟常鸣!

【作者简介】

吴超,安徽桐城人,1960年出生,桐城市作协会员。热爱公益!健身,喜爱阅读,写写练练大脑,不痴呆!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散文、诗歌、杂感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来稿要求原创,首发,健康,有新意,配有图文,作者简介。若抄袭,文责自负。

图文来源若涉及版权,敬请与公众号联系
来稿速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