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风偏瘫治疗方法
我中风偏瘫治疗方法
一.中风偏瘫十五大穴:
太冲→三阴交→丰隆→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 →合谷→内关→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穴
二.针刺方法:
1.男人:左升右降,女人:右升左降
2.升侧:针尖朝上;降侧:针尖朝下。
3.升侧:太冲→→肩髃穴;降侧:肩髃穴→→太冲。
4.本法只分男女之气机升降,不分左瘫右瘫。
5.留针时间:44分钟或66分钟。
三.打开任督二脉
1.打开任脉:脐八针。
①正四位,脐沿进针;四异位,离脐两寸进针,针尖均朝外
②针上后,同时艾灸肚脐。
③留针:44或66分钟。
④作用:大补气血。
2.打开督脉:盘龙针法
①督脉:大椎→→长强(针尖向上,沿督脉方向)
②膀胱经:双侧针,针尖向上。
③皮下平刺1—1.5寸。
四.头十四针
1.偏瘫穴(6针)
①耳尖上3寸,垂直于耳尖进针,三针前后间隔各1寸。
②每侧3针,双侧共6针。
③针刺:1—1.5寸。
2.百会为中心,针八卦针。(8针)
五.中药方
1.内服方:
桃仁30 红花30 当归40 蜈蚣6条 川芎40 黄芪50 地龙40 希剑草50 牛膝40 僵蚕20 天麻40 赤芍40 白花蛇10 水蛭30 全虫20 钩藤40 鸡血藤40 丹参50 冰片5
用法:
①打粉内服,一日3次,一次5克;
②针灸治疗第二个月开始吃,一直吃6个月;
③生活自理,肢体伸展自如。
2.泡脚方:
当归10 赤芍10 川芎10 鸡血藤15 透骨草20 丹参15 桂枝10 牛膝10 伸筋草15
六.硬瘫患者的治疗:如何打开各个关节
1.手不能打开的
①针法一:合谷(补法);内关(泻法);内劳宫(泻法)
(顺时针→→补;逆时针→→泄)
②针法二:长针→→大陵穴直刺到中指尖(患侧)
③针法三:开四门(1寸针,垂直进针)
天门:大拇指、食指叉骨间(新合谷);
合门:食指、中指叉骨间;
人门:中指、无名指叉骨间;
地门:无名指、小指叉骨间。
④康复训练(锻炼的强度决定了康复的程度):
a.拉床沿,2000次;
b.屈伸运动,2000次;
c.捡豆子训练:2斤黄豆捡到碗里,此时即能刷牙,洗碗,吃饭,穿戴
d.捡头发训练:剪断头发,再捡到碗里。
2.打开肘关节
①刃针:松解曲池上下左右,深度2-3毫米,共松解8针左右;
②锻炼:屈伸20次;
3.足内翻
①刃针:松解足内踝上方和阴陵泉周围,针深2-3毫米,7-8针;
②松解阳陵泉--足内翻的开关
③针灸:解溪,申脉,照海针
④足内翻纠正鞋。
4.足下垂
①患侧下肢9个偏瘫大穴:补法;
②刃针松解:解溪、承山。
6.膝关节、髋关节
①手法:作顺时针或逆时针之康复锻炼。
②医患配合,或家属帮忙。
七.不能开口讲话
1.濂泉三针
①第一针:下巴下面中点针尖指向舌根;
②第二三针:嘴角向下延长线与下巴下面平行线交叉点,两边各一针,针尖指向舌根方向。
2.舌体三针:
①第一针:舌体拉出来,用三寸针从舌尖穿向舌根
②第二针:舌体中部横向一针
③第三针:针尖在舌体中后部位快速点刺出血;
八.总结
1.针灸:硬瘫、软瘫皆针。
①面朝上:30针(气血针)+8针(脐八针)
②面朝下:14针(头针)+盘龙针(背部)
2.软瘫
①法1针灸;
②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实证)或桂枝加附子汤(虚症)。
3.硬瘫
①法1针灸;
②同时各个关节对症处理。
③中药:外洗方+打粉秘方
九.治疗时间
1.脑梗、脑血栓:发病3个月后,再接诊;
2.脑出血:发病6个月后,再接诊。
3.以上出于保护自己,安全考虑
4.自己亲人,越早治疗越好,同时恢复得也越快!
十.如何选好病人
1.年龄:40岁—65岁之间;
2.病人能够吃苦耐劳,坚持锻炼。
3.家庭和睦,爽快之人。
4.每天适量吃红烧肉,增加体力。
我做针灸,都不用电针,全部是手法补泄,此针法补多泻。
软瘫,一般3~6个月范围内,都是软瘫。
硬瘫,一般是6个月以后,由软瘫治疗不当,发展成硬瘫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挎蓝手,足内翻、外翻等。
软瘫很好治,治疗一般一天变一个样;
硬瘫不好治,要花功夫和时间,以及耐心!
人为什么会中风的?中风后遗症,一个小功法,快速疏通血管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一个常见但不能忽视的问题:中风
中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是由于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遇事想不开、开心过头、一次吃得太多、房事不节都可能会引发中风。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风可分为中经、中腑、中脏和中血脉几个层面。
中经是指人体的肌腠经脉的层面,主要是由脑血栓造成,问题在经脉。
主要表现是:不昏倒,但出现半身不遂、手脚麻木、流口水、言语不利等。
由于问题在表层阶段,只要及时养护,还是可以很快恢复的。
中腑是指病在腑这个层面,是脑出血比较轻的表现。
主要表现是:突然昏倒,苏醒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等。
中脏是指病在五脏,它是脑出血最重的表现。
主要表现是:突然昏倒,而且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中血脉属于胃气大伤,主要表现是口眼歪斜。
那么要怎样预防中风呢?
中风虽然都是发生在头部,但其实脑的问题主要还是在我们的手上。
我们的指尖是气血最薄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堵塞的地方,
所以平时只要把指尖这个地方给疏通开,就能缓解头部的一些压力。
大家可以学会这样一个功法
就是没事的时候做十个指尖相碰的运动,用力地相碰,这样对人体非常有好处。
关于中风小知识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有什么问题、见解可以在公众号留言、分享,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您感觉写的不错,请点个赞,点一下“在看”,雷师兄在这说一声谢谢。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25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针灸;中风后遗症;足内翻
足内翻是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笔者近几年用针灸治疗中风足内翻25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1998~2005年我科住院病人,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脑梗塞18例,脑出血7例;右偏瘫12例,左偏瘫13例;均存在明显足内翻,足内翻出现于中风后3星期至3个月不等。
2 治疗操作
2.1取穴:照海、丘墟、矫正穴、上八风、解溪。
2.2操作要求:先取照海穴,针尖稍向下足趾方向斜刺,右手边行提手泻法,左手边使内翻的踝关节缓缓扳向外侧,行手法约1分钟,以出现走窜性针感度。其次取丘墟穴,针尖刺向照海,其手法要求及刺激量同照海穴。再次取矫正穴,针尖略向下直刺,其手法要求及刺激量同照海穴。最后在以上三穴针刺基础上,取上八风穴,行提插泻法,局部有胀感即可。
3 应用举例
患者,男,马建忠,64岁,干部,因左下肢活动不利1月余来门诊求治。查体示神清,精神可,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均如常,左下肢呈足内翻畸形,肌力III+,肌张力略高,左巴氏征阳性。头MR示右基底节区软化灶,曾在外院以“脑中风”行溶栓,支持对症治疗。目前后遗左侧足内翻,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按上法,再辅以针刺髀关、阴陵泉、漏谷、足三里等穴,其中地机、漏谷予温针灸,每日行针1次,约1周后左下肢活动较前明显改善,后改为隔日1次,约20次后,左下肢足内翻已矫正,左巴氏征阴性,肌力V-,肌张力下降,基本达到临床治愈。
4 体 会
脑中风后遗足内翻在临床十分罕见,也是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足内翻是由于下肢肌张力增高,肢体内侧拘急,外侧迟缓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下肢外侧为痉挛劣势侧,故在足内翻治疗中,应以协调肌群间的张力平衡为重点,协调和平衡主动肌于拮抗之间的肌张力,控制和抑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同时足内翻依据经络学说理论属“阳缓而阴急”之因所致,故采用补缓泻急的针刺法则,以达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经脉经筋通畅舒缓的目的,从而是痉挛状态得以缓解。“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阳缓阴急。”故下肢肌张力升高取跷脉为主,《难经》指出,“捷疾也,言此脉是行走之机要,动足所之由,故曰脉焉。肾经照海穴为八脉交汇穴,通阴跷,该穴主身体平衡,凡行走不稳。”足内翻等阴急阳缓,肌张力不平衡均可用之。因足内翻属“阳缓而阴急”之因所致,取穴重点应放在阳经经穴上,以振奋阳复经脉的相对平衡,丘墟为足少阳胆经原穴,针刺该穴可调足少阳胆经经气而激发少阳之原气,同时该穴刺向照海,可贯通个踝关节,有明显的疏调经筋,通利关节之效,矫正穴虽为经外奇穴,但其走向正处于足阳明胃经上,“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针刺此穴可激发阳明之经气调阳明经筋,此二穴均为阳经之穴,可振奋阳经经脉气血,活穴荣筋之效,以达纠正局部肌肉、肌腱和有关韧带的拮抗失衡状态,而上八风穴处于趾间,对足趾经盘拘挛有良好缓急之部效果。从以上选穴可以看出,采用阴阳经穴,舒阴筋之急,调气血之畅,达到行气活血,荣筋缓急效果,从而降低足内翻肌肉群的兴奋性,达到纠正中内翻的目的。临床使用该组穴治疗足内翻,不仅要按先取照海,再取丘墟,后取矫正,配以上八风的取穴秩序外,在操作手法上,必须达到针感的量学要求,方能缓解内翻肌肉群的痉挛状态,否则达不到缓解之目的,正如内经所述:“气至病所,气至有效,效如桴鼓。”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 ‖ 内经针法
对于中风偏瘫,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病程6个月以上者难度都非常大,1年以上见效更难,2年以上者基本难以见效。而应用内经针法为主治疗中风偏瘫可谓一绝,见效快疗效好,本人治疗此病第一次治疗当场见效率在70%以上,而且,不论十年八年病程者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鲜有无效者。
针/法
我们见的中风偏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软瘫和硬瘫,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基本为软瘫,以后会慢慢形成硬瘫,软瘫治疗见效相对容易,硬瘫治疗难度大,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今天主要讲硬瘫的治疗,硬瘫治疗见效后,患者会信心倍增,更主动地配合医生,有利于系统的疗程治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偏瘫的治疗,涉及到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硬瘫治疗难度极大,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必须把筋痹讲清楚,否则,大家理解不了。下面,我先把筋痹给大家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讲解。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凡是痹症一类的病症,遇寒就会缩短、收缩、拉紧,导致症状加重,遇热就会放松、松驰,症状就会减轻。反过来说,我们治疗痹症一类病症时,放松了、松驰了就是痹症得热而解了。
灵枢
●终始
《灵枢·终始第九》: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在筋守筋。”这里仅以手为例,说明筋痹的临床表现,“手屈而不能伸”在硬瘫的患者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中不光是手,足、指、趾也是一样,筋痹就可造成屈而不伸,功能障碍),所以,要处理好硬瘫,就必须处理好筋痹。
“
先看看筋痹的概念,《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诸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筋”:病位,主要指现代解剖的骨髓肌肌腱。“筋挛”:筋缩短,甚至挛缩变形,筋挛牵引关节不利,气血不畅,以致“诸节痛”.“不可以行”:并不是单指不能行走,而是指运动障碍,活动受限。这就是筋痹的临床表现。
那么,如何治疗筋痹呢?《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刺筋上为故,刺分间,不可中骨也,筋炅病已止。”因为病位在筋,而痹症治疗的大原则是“针至病所”,所以,“刺筋上为故” .“刺分间”是肌痹的治疗方法,筋痹为什么要刺分间呢?这里非肌痹治疗的“刺分间”之意,而是叫你治疗筋痹的时候,不要损伤正常的肌肉,只能从肌肉的间隙(分间)借道而过,勿伤肌肉。而且,紧接着还有“不可中骨也”,就是叫你治疗筋痹的时候也不要伤正常的骨,这些提醒,更体现了“针至病所”原则,同时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伤害,我们老祖宗诊断治疗是何等的严谨!
“筋炅病已止”什么意思呢?炅:热的意思,是不是我们刺到患者说“我的筋发热了”就止针呢?显然不对,那是什么意思呢?前面我们讲过,凡痹之类,遇热则纵,筋松驰了,原来缩短变硬的筋松软了,不就说明“筋炅”了吗?也就是说,我们感觉把筋刺松了软了,就可以止针了。
这就是《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诸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间,不可中骨也。筋炅病已止”这段话的意义。
任何一种病的针刺治疗,都会涉及到用针、刺法,那么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筋痹该用九针中的哪种针具呢?又该采用哪种刺法呢?因为大部分朋友均没有系统学习过《黄帝内经》九针及刺法相关的知识,我只能直接告诉大家,刺筋应该使用员利针,刺法应该使用恢刺法和关刺法。下面我详解恢刺法和关刺法,这直接涉及到我们的治疗筋痹的效果,如果把握得好,一定会立竿见影。痹症治疗的疗效评定标准就是“以知为数”,这个“以知为数”中包含的关键性意义也就是立竿见影,如果治疗痹症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说明我们的诊断或治疗有问题。
下面先来看恢刺
讲到这里,得先说一下关于“经筋病”(包括痹症)的研究动向。研究经筋病(痹症)的诊断、治疗研究最为有名、最为系统者,当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研究室的薛立功教授,以及已故的广西名医黄敬伟老师,他们的著作想必大家也不陌生,薛立功老师组织编写了好几本书(如《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人体经筋循行地图》等),他发明了长圆针疗法,对于痹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来看看薛老师对于恢刺法的理解:“将针直刺到肌腱旁侧结筋病灶点的粘连组织中,直至深面,再将针刃向上举针,挑拨结筋病灶点的周边粘连组织,以松解减压,这就是恢刺法”。
薛氏关刺法:“将长针刺入皮肤后首先直刺至结筋病灶点表层,左右横行刮拨,以解除表层粘连,这就是关刺法”。
在薛老师的基础上,我对恢刺法与关刺法做了大量的考证、研究和实践论证,用临床效果来验证其原意,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临床疗效。下面,我对恢刺法与关刺法进行详解,先看原文:
《灵枢·官针第七》:“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直刺傍之”:就是先在有筋痹的筋上直刺一针,然后,在其左右上下分别进行针刺,这样针刺的目标是“筋炅”。
“举之前后”:薛老师的理解是上下挑刺,真是这样吗?古人用字非常讲究,“举”字有深意,用针轻轻的挑,那不能构成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完成的“举”,而且,按照薛老师的操作治疗,疗效并不能达到“以知为数”的立竿见影之效,或者说其效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举之前后”呢?“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恢筋急”,也就是通过“直刺傍之”和“举之前后”要达到恢复筋正常伸缩状态的目标。那么,就好理解了,这个“举之前后”是配合“直刺傍之”的方法,我们先“直刺傍之”,达到“筋炅”后再进行“举之前后”,就可以迅速达到“恢筋急”的效果,“举之前后”就是刺松筋以后,医者从小到大用力被动屈伸活动患者的已经僵硬的关节,让其恢复屈伸功能,这样,效果就可达到立竿见影!大家可以验证,有没有这个“举之前后”,临床效果大不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就是我理解的恢刺法。
还有一个关刺法怎么理解呢?“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有了前面对恢刺的关键性理解,关刺法就好理解了,关刺法是对恢刺法的补充,恢刺法是针对单条筋有痹的治疗,同一部位如果有多条筋同时有痹就应用关刺法,“直刺左右尽筋上”,就是在单条筋痹处理后,把左右有痹的筋同时处理至“筋炅”,再“举之前后”.“尽筋”,是指接近骨面附着处的筋,但处理接近骨面附着处的筋时,要注意防止刺中大血管造成出血。因肝主筋,故刺筋之痹为“此肝之应也”.这样,通过恢刺和关刺,就立体地解决了筋痹,这样的处理,岂有不立竿见影之理!按照这样的处理方式去治疗硬瘫,一定可以当场见效。
下面讲具体怎么处理硬瘫
硬瘫最常见的是肘部、手掌、手指关节挛缩僵硬打不开,下面以肘部为例讲下具体操作。
用针:理论上员利针效果最好,古员利针,而非现代的“员利针”,大员利针患者的痛苦比较大,所以,如果能制作0.4-0.6的员利针最好,因为小的员利针制作难度较大,如不能制作出这么细的员利针,可以应用比较粗一点的毫针,0.35-0.4的就可以,1寸针最好使。
怎么找到痹筋呢? 与患者屈曲方向相反用力,其缩短变硬的筋立即显现 ,比如肘部,左手用力向外扳患肢的前臂,就会露出挛缩变性有痹的筋(一般肱二头肌腱最为常见,可同时有周围几条筋致痹),右手持针,按照恢刺和关刺的手法刺有痹的筋,轻轻刺几下,左手立即会感觉到放松,几筋刺松,左手感觉大部松驰了,就止针,然后,活动患者关节进行“举之前后”,患肢就会立即伸直,变软很多,本次治疗即完成。
紧握拳头打不开的刺哪里呢?很简单,方法一样,只是换了一个位置而已,左手用力搬掌指,腕部的筋痹就可显露,直接刺腕部的痹筋立即就松了,马上打开!不用怀疑,真会立即打开。
针刺深度:刺中筋为止,勿伤肉、勿伤骨、勿伤脉!
下肢的筋痹主要发生在哪里?刺哪里呢?大家知道吗?足内翻就是最常见的下肢筋痹,足内翻刺哪里?怎么快速解决呢?快速解决足内翻,刺足底挛缩变硬的筋!哪里最硬最紧刺哪里,“筋炅”后再“举之前后”,患者下地即可见足内翻好转,这是第一步。好,这是硬瘫治疗的关键一步,但并不是到此为止,后期不跟上,效果会退回去。
“阴急阳缓”,内侧后侧的筋急(“阴急”),前侧外侧的筋缓(“阳缓”),急必用泻,缓则用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阴阳的平衡,快速恢复肢体的功能障碍,急刺筋痹即为泻,那么阳缓怎么补?几种方法:
1、毫针针刺留针;
2、阳面使用竖横针刺法斜刺电针,留针;
3、芒针透刺留针。
这几种方法中,竖横针刺法用针小,效果肯定,患者痛苦小,操作简单,可以首选,这就是硬瘫治疗的关键步骤,当然,无论硬瘫还是软瘫,都要有一个整体治疗理念。
【小编手记】因为从小接触,我也喜欢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病人,针灸的确有效,但往往见效比较慢,如果真能如作者所说,无疑是患者之福,所以才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希望更多的针灸医师学会,服务患者。
中风偏瘫治疗精华
对于中风偏瘫,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病程6个月以上者难度都非常大,1年以上见效更难,2年以上者基本难以见效。而应用内经针法为主治疗中风偏瘫可谓一绝,见效快疗效好,本人治疗此病第一次治疗当场见效率在70%以上,而且,不论十年八年病程者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鲜有无效者。
本帖隐藏的内容
竖横针刺最常用,加电留针是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