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四)
十二、康区“改土归流”的首倡者鹿传霖
工布朗结之乱被剿灭,延续“一百二十余年的瞻对巨患荡除尽净”,但川边并未就此安宁。朝廷无奈将瞻对地方“赏”给达赖喇嘛,成了四川境内由藏官管理的一块西藏“飞地”,由此新的边乱不息,危及川藏安危。
自将瞻对“赏”达赖喇嘛后,派驻之藏官仍照工布朗结那占各土司之地,并索供驻瞻兵费,暴敛横征有过之而无不及,瞻对百姓苦不堪言。“梁茹娃”不是等闲之辈,忍无可忍,杀藏官而自立。一时间瞻对地方西藏管不了,四川又没法管。眼看英人图藏日急,本属川地的瞻对岂能弃而不管!
在西藏危急之秋,安康以固藏,是当务之急。四川总督鹿传霖力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上奏朝廷说:“惟近年瞻对番官日肆横暴,侵凌各土司地界,而土司等遇有争袭寻衅之事,往往附势滋闹,而西藏又值危急之秋,若再勾结回匪窜扰,为患尤大。所幸该番官苛虐异常,土民怨愤已深,时有内变。此时驻重兵於打箭炉,既可防回,兼以慑服各土司,并可查看瞻对情形,观衅而动,结纳瞻民,使为我用,不惟目前瞻案易结,且不难徐图收回瞻对土地,仍归内属,然后川藏之界始能划清,一旦西藏有事,四川尚有门户可守,此诚今日之急务也。”
鹿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的姐夫,也算是当年有些改革思想的人物,力主出兵瞻对。在光绪二十二年六月收复“三瞻”之后,便奏请朝廷将其收归四川,“即当议设流官,妥筹善后。”明确提出了“改土归流”的主张。对如何经略康区,鹿更有具体谋划:
“窃惟三瞻之地,南接里塘,为入藏通衢;北界德蓋(格土司,为茶商入藏之北路,居众土司之中,形势险要。今既收复其地,拟改设直隶同知一员,更名曰定瞻直隶厅,隶於建昌道,而移建昌道於打箭炉(即从雅安移到康定-笔者注),勿庸添设道员,以归节省。并将打箭炉厅亦改为直隶厅,尽归道辖。同城之阜和协,请仍其旧。其章谷、朱窝两土司,则改土归流,仍仿金川五屯之制,设立屯官,作为缺差。并将麻书、孔撒、白利三土司,分隶於两屯官兼辖,而统隶於瞻对同知,并添设游击一员,与同知同城,使汉土官民联为一气。又德尔格忒土司,一名德蓋,又曰叠蓋,皆转音也,幅员最广,据金沙江上游,颇为扼要,其地南界三瞻,北界青海,东西将二千里,直抵藏界察木多(即今之昌都-笔者注),将来接展电线即拟由此取道达藏。比年为瞻酋霸其土妇,废其土司,全境依附於藏,大军克复三瞻,其土司具呈控诉,其头人等正怀疑懼,宜及时设法牢笼其头人,复其土司之位,使之畏威怀德,乐为我用,亦设屯官一员,都司一员,以之并隶於瞻对。臣已分饬唐承烈、张继等各将瞻对、章谷、朱窝等处疆域、赋税、户籍等项,分别查勘,造具图册呈核,并加意抚绥羁縻各土司土民,使之益亲汉官,以收人心,而便后图此应及时急为经营者也。至於添设总兵,或驻里塘,或驻巴塘,作为边镇要缺,而以阜和协及巴、里两塘之都司,及新设之瞻对游击,德格都司均隶之。且边荒地面辽阔,如有应添设佐贰塘汛以期声势联络之处,尚待查勘明确,酌量办理,此应稍绥逐渐推广者也。蓋瞻对民心业已向化,而章谷、朱窝土司争袭肇祸,理宜改流,俟此三处布置就绪,然后渐次推广。经营德蓋、巴里两塘等处,容臣栋派妥员出关,逐一踏勘筹度,以期妥协而资经久。惟是边方创始,地既险远荒寒,事复委曲繁重,仰恳天恩,不拘臣以文法,俾得便宜从事,破格以励人才,厚赏以励将士,庶可日起有功。 (见《鹿传霖奏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