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四)

十二、康区“改土归流”的首倡者鹿传霖

工布朗结之乱被剿灭,延续“一百二十余年的瞻对巨患荡除尽净”,但川边并未就此安宁。朝廷无奈将瞻对地方“赏”给达赖喇嘛,成了四川境内由藏官管理的一块西藏“飞地”,由此新的边乱不息,危及川藏安危。

自将瞻对“赏”达赖喇嘛后,派驻之藏官仍照工布朗结那占各土司之地,并索供驻瞻兵费,暴敛横征有过之而无不及,瞻对百姓苦不堪言。“梁茹娃”不是等闲之辈,忍无可忍,杀藏官而自立。一时间瞻对地方西藏管不了,四川又没法管。眼看英人图藏日急,本属川地的瞻对岂能弃而不管!

在西藏危急之秋,安康以固藏,是当务之急。四川总督鹿传霖力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上奏朝廷说:“惟近年瞻对番官日肆横暴,侵凌各土司地界,而土司等遇有争袭寻衅之事,往往附势滋闹,而西藏又值危急之秋,若再勾结回匪窜扰,为患尤大。所幸该番官苛虐异常,土民怨愤已深,时有内变。此时驻重兵於打箭炉,既可防回,兼以慑服各土司,并可查看瞻对情形,观衅而动,结纳瞻民,使为我用,不惟目前瞻案易结,且不难徐图收回瞻对土地,仍归内属,然后川藏之界始能划清,一旦西藏有事,四川尚有门户可守,此诚今日之急务也。”

鹿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的姐夫,也算是当年有些改革思想的人物,力主出兵瞻对。在光绪二十二年六月收复“三瞻”之后,便奏请朝廷将其收归四川,“即当议设流官,妥筹善后。”明确提出了“改土归流”的主张。对如何经略康区,鹿更有具体谋划:

“窃惟三瞻之地,南接里塘,为入藏通衢;北界德蓋(格土司,为茶商入藏之北路,居众土司之中,形势险要。今既收复其地,拟改设直隶同知一员,更名曰定瞻直隶厅,隶於建昌道,而移建昌道於打箭炉(即从雅安移到康定-笔者注),勿庸添设道员,以归节省。并将打箭炉厅亦改为直隶厅,尽归道辖。同城之阜和协,请仍其旧。其章谷、朱窝两土司,则改土归流,仍仿金川五屯之制,设立屯官,作为缺差。并将麻书、孔撒、白利三土司,分隶於两屯官兼辖,而统隶於瞻对同知,并添设游击一员,与同知同城,使汉土官民联为一气。又德尔格忒土司,一名德蓋,又曰叠蓋,皆转音也,幅员最广,据金沙江上游,颇为扼要,其地南界三瞻,北界青海,东西将二千里,直抵藏界察木多(即今之昌都-笔者注),将来接展电线即拟由此取道达藏。比年为瞻酋霸其土妇,废其土司,全境依附於藏,大军克复三瞻,其土司具呈控诉,其头人等正怀疑懼,宜及时设法牢笼其头人,复其土司之位,使之畏威怀德,乐为我用,亦设屯官一员,都司一员,以之并隶於瞻对。臣已分饬唐承烈、张继等各将瞻对、章谷、朱窝等处疆域、赋税、户籍等项,分别查勘,造具图册呈核,并加意抚绥羁縻各土司土民,使之益亲汉官,以收人心,而便后图此应及时急为经营者也。至於添设总兵,或驻里塘,或驻巴塘,作为边镇要缺,而以阜和协及巴、里两塘之都司,及新设之瞻对游击,德格都司均隶之。且边荒地面辽阔,如有应添设佐贰塘汛以期声势联络之处,尚待查勘明确,酌量办理,此应稍绥逐渐推广者也。蓋瞻对民心业已向化,而章谷、朱窝土司争袭肇祸,理宜改流,俟此三处布置就绪,然后渐次推广。经营德蓋、巴里两塘等处,容臣栋派妥员出关,逐一踏勘筹度,以期妥协而资经久。惟是边方创始,地既险远荒寒,事复委曲繁重,仰恳天恩,不拘臣以文法,俾得便宜从事,破格以励人才,厚赏以励将士,庶可日起有功。 见《鹿传霖奏牍》

(0)

相关推荐

  • 清朝七次派兵征伐,二百年未曾融化的“铁疙瘩”(下)

    原创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2020-12-18 08:00:00 上一篇(清朝七次派兵征伐,二百年未曾融化的"铁疙瘩"(上) )里我们讲到,瞻对的最强王者贡布朗杰在20多年时间里,北征 ...

  • 明朝沐氏与土司的关系——以凤氏土司为例

    图片源于<今日禄劝>凤家古镇 土司制度承袭了从秦朝开始以来的"羁縻制度"并根据实情进行了调整,元明清时期是土司制度实施.鼎盛.衰落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土司最集中的地 ...

  • 纳西族史〔15〕:明代木氏土司的统治及其机构

    [往期回看] 第一章 导论 [1][2][3][4] 第二章 纳西族古老的社会形态和民族渊源[5][6][7] 第三章 秦汉至唐宋时期纳西族的历史发展 [8][9][10] 第四章 元代纳西族社会与土 ...

  • 侯官响 | 姚安改土归流考

    摘 要:明代之前,中央政府对姚安地区主要实行羁縻或土司制度.明朝政府平定姚安后,实行郡县制,设立姚安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土归流.原来的高氏总管为同知,知府均由流官担任.姚安守御所亦建立起来,并且与姚安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

          同治三年[甲子]十二月乙亥(1965年1月5日)"崇实.骆秉章奏西藏暨瞻对现在情形,无需大员前往查办一摺.前因满庆等奏,汪曲结布病故,已将罗布藏青饶汪曲赏给诺们罕名号,协理商上事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二)

        [原来史致康之所以在泰宁惠远寺刻石立碑,记述"乙丑夏,理塘夷务善后事竣,奉命督师剿办瞻匪,新秋过噶达汛,驻军泰宁敕建惠远寺"等事,看过这条"实录",我们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五)

    时至晚清,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之势日逼,腐败羸弱的清王朝惟洋人马首是瞻,鹿传霖空有一腔经边的抱负,因遭与有其矛盾的驻藏大臣文海和成都将军恭寿的反对,本来想做点事的川督,竟被调离四川.瞻对地方依旧归达赖喇嘛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六)

    瞻对问题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赵尔丰从边务大臣调署川督时才算解决.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是这样说的:"光绪三十四年冬,边务大臣赵尔丰由川出关赴德格,沿途土司.百姓纷纷呈诉,谓瞻对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八)

    锡良和凤全之所以饬打箭炉同知刘廷怒开办河垭金矿"以濬利源",因这个刘同知与两位上司一样,早已看中黄金这一"利源",对开矿情有独钟.刘于光绪二十一年(1903年)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九)

    历来办理"夷变"之人,大都是虚张声势,作个样子,以邀战功,既可邀上司嘉奖,得以提拔升迁,又可收取"夷贿",名利双收,卢鸣扬自不例外,以为这次照例可大捞一把,便辞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

    1965年冬至1966年春,笔者就曾在乾宁县协德区惠远乡的雀儿社参加"四清".当年还是乾宁县属的古老泰宁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接着唐.蕃往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

    七世达赖到了理塘后,朝廷并没有让其久住,而是在离里塘有些路程的泰宁(噶达)地方另敕建一座寺院供其住锡.这座新建的喇嘛寺由雍正皇帝为其赐名,曰"惠远庙". 五.惠远庙的<御制碑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二)

    关于惠远寺的具体兴建,"碑文"说,图样是"仿西方白赖本佛庙之图式"("白赖本佛庙"是个什么样子,暂未查到).修建这座寺庙,"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