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前燕上下一心出兵南下,东晋各自为战蠢蠢欲动​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30篇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正月,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率慕容军、慕容恪、慕舆根三位将军以及骑兵一万七千人进攻扶馀部。
扶馀部位于前燕以北,本居住在鹿山,遭到百济的侵拢,部落衰败离散,便向西迁徙靠近前燕,却对前燕毫无防备。
慕容俊居中指挥,具体军务都委派给慕容恪,于是连战连捷,攻克扶馀,掳获扶馀王玄和部落民众五万多人返回。
慕容皝任玄为镇军将军,还将女儿嫁给他为妻,前燕因此实力大增。
永和四年(公元348年)秋,慕容皝身患重病,自知时日无多,他召来太子慕容俊嘱咐道:“如今中原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良杰出人士掌管朝政的时候。慕容恪智勇双全,才能出众,你应当委他以重任,以实现我入主中原的远大志向!”
又道:“阳鹜具有高尚的士大夫品行,忠诚不二,坚贞不屈,可以委托他掌管大事,一定要很好地对待他!”
九月十七,前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雄主慕容皝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十一月二十六,将慕容皝安葬之后,慕容俊正式即位,然后派使臣向东晋朝廷报丧,以弟弟慕容交为左贤王,左长史阳鹜为郎中令。
简单介绍下慕容俊。慕容俊,慕容皝第二子,时年二十九岁,《晋书》说他“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四月,东晋朝廷派使者陈沈前往前燕,授予慕容俊使持节、侍中、大都督、督河北诸军事、幽、平二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能给的名位全都给了。
五月,时值后赵内乱,慕容霸给慕容俊上书道:“石虎穷凶极恶,残暴无比,已被上天所抛弃。其仅存的一点残余,还自相鱼肉。如今中原大乱,人心浮动,如果您统率大军奋起,后赵势必瓦解。”北平太守孙兴也上表称:“眼下石氏内部大乱,应当不失时机地进取中原。”
慕容俊考虑到慕容皝大丧刚刚过去,没有答应。慕容霸急忙来到龙城,对慕容俊进言道:“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万一石氏由衰败转而复兴,抑或出现英雄之辈,岂止是痛失大利,恐怕会留下后患。”
慕容俊道:“邺城中虽已大乱,但邓恒占据着安乐,兵力强大粮草充足,如今若要讨伐后赵,东面的道路无法通过,只能经由卢龙。然而卢龙的山路险峻狭隘,敌人如果居高山之势把我们的部队拦腰截断,则首尾受敌,那将怎么办呢?”
慕容霸道:“邓恒虽然想为石氏抵抗坚守,但其将士念家,人怀归心,我们大军一到,他们自然土崩瓦解。我请求率部作为前锋,东出徒河,暗赴令支,出其不意。那时,他们势必感到震惊,举止失措!然后您可以慢慢前进,这样就不会出现被截留围困的风险了。”
慕容俊仍然犹豫不决,以此去询问封奕,封奕道:“用兵之道,敌强则用智,敌弱则用势。所以以大吞小,就像狼吃小猪;拨乱反正,就像太阳融化积雪。大王自先帝在世以来,积累道德仁义,士兵强悍武器精良。石虎则因残暴至极,死未瞑目,其子孙便争夺天下,举国混乱。大王如果率兵南进,先攻取蓟城,再直指邺城,事可定也!”
从事中郎黄泓道:“如今太白星中天可见,木星停留在毕宿之北,这正是北方之国必然接受天命的应验。大王应尽快出师,禀承天意。”
折冲将军慕舆根道:“中原地区的百姓久困于石氏的祸乱,全都想改换君主以摆脱水深火热的危急苦难,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不能丧失。我国自武宣王以来,广招贤士,养育百姓,致力农耕,训练士兵,等待的正是今天。如今时机已到,如果弃而不用,顾虑再三,难道是天意不想使海内安定,还是大王不想夺取天下呢?”
听着他们慷慨陈词,慕容俊笑了。看来,出兵攻打后赵,不仅有天时,还有人和,那还担心什么呢?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于是,慕容俊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慕容评为辅弼将军,左长史阳鹜为辅义将军,称之为“三辅”。以慕容霸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选择精兵二十多万,讲武戒严,为进攻后赵做准备。
除了前燕,东晋也在蠢蠢欲动,想要趁此机会捞点地盘。
桓温灭掉成汉后,东晋朝廷平定功劳,想把豫章郡赐封给他。尚书左丞荀蕤反对道:“如果桓温再平定了黄河、洛水一带,那将用什么赏赐他呢?”一句话顶得死死的。
于是,朝廷以桓温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临贺郡公,以谯王司马无忌为前将军,以袁乔为龙骧将军,并封为湘西伯。
自此以后,桓温的权威日盛,名声大振,连朝廷也对他惧怕三分。
司马昱认为扬州刺史殷浩(三年前出山)素有盛名,朝野对他都很推崇佩服,便以他作为心腹,让他参与朝廷,想以他制衡桓温。从此,殷浩和桓温便逐渐开始互相猜忌,龃龉不断。
桓温听说后赵大乱,出兵驻扎安陆,派遣手下几员大将去开创北方,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主动献出寿春投降,桓温派麾下西中郎将陈逵前往驻守。
征北大将军褚裒不甘落于桓温之后,也向朝廷上表,自请讨伐后赵,并从当天开始进入临战的戒备状态,目标直指泗口。
七月,朝廷授予褚裒征讨大都督,监督徐、兖、青、扬、豫五州诸军事。褚裒率领三万兵众,直接开赴彭城,北方地区投降归附的士人百姓日以千计。
形势一片大好,东晋朝野上下都认为光复中原指日可待,只有光禄大夫蔡谟对亲近的人道:“胡人被消灭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恐怕会给朝廷带来忧患。”
那人问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蔡谟答道:“能够顺应天意、掌握时机把百姓从艰难困苦中拯救出来,非最杰出的圣人和英雄不能为。反观如今讨伐后赵之事,恐怕不是当今的贤达之辈就能办成的。结果只能步步为营,分兵攻守,这是以劳民伤财为代价,来炫耀个人的志向。最后会因为才能和见识粗陋平庸,难以遂心,财力耗尽,智慧和勇气全都变得窘困,怎么能不给朝廷带来忧患呢!”
简而言之,蔡谟并不看好东晋能收复中原。在他眼里,无论是褚裒,还是桓温,都不是命世之才,嘴上喊得慷慨激昂,真碰到了硬骨头,不一定啃得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
我们姑且不论蔡谟的话出自何居心,但就东晋内部的气氛来说,确实不如前燕。前燕是上下一心,而东晋呢,是各自为战。
一个北上,一个南下,不管鹿死谁手,总之中原地区又将迎来一场浩劫,并彻底改变之前数十年的格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