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二部 医理篇第30集 情绪与生命(上)

​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解说词

《黄帝内经》第二部  医理篇

第30集  情绪与生命(上)

【提要】《黄帝内经》的医学心理学精彩绝伦。2500年前的学说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医学心理学在西方的历史并不长,与之相关连的是几位赫赫有名的名字:弗洛伊德、荣格等。在弗洛伊德蜚声世界的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以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沉默恬淡的面容,作出了系统、完备、深刻,且极富操作性的医学心理学表述。这个表述至今仍在《黄帝内经》中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

《黄帝内经》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论述,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具体。对心理因素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关系,作了精彩绝伦的总结,给人类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湖南岳阳二妃墓)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这是魏晋时代著名诗人庾信的诗。诗中“啼枯湘水竹”一句,指的是舜帝南巡病死在苍梧之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得到消息后,站在湘江边,遥望苍梧山而哭泣。

(湖南岳阳湘妃祠)

眼泪洒在江边的竹上,点点滴滴竟化为斑纹。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斑竹,又叫湘妃竹。

(湖南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

舜,又称虞舜,五帝之一,尧帝的继承人。关于舜帝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据《尚书》记载,舜是位大德之人,尧帝曾多方面对他进行了考察,尤其在“孝”、“恕”二字上。最后,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同时许配给舜。

据记载,舜南巡的时候,年龄已过百岁。他以百岁之身还要最后尽自己作为领袖的一份责任,这种精神的确值得称道。舜驾崩于苍梧山,对娥皇、女英造成了最致命的打击。当一个人悲痛达到极至,便是精神的全面崩溃,而精神彻底崩溃之时,便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这就是娥皇、女英哭死的根本原因。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

(湖南岳阳湘妃祠)

皇英二女湘竹泪的故事世代相传,尤为历代文人所反复吟唱。

杜甫有诗:

“沧浪水深清且阔,敧岸侧岛秋毫末;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李白有诗: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休息吊湘君。”

大概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词“潇湘神”。

(安徽和县刘禹锡陋室)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著名诗人。作为文学泰斗的刘禹锡,人们比较熟悉。可是作为医学家的刘禹锡,知道的人便不多了。

刘禹锡自幼多病,常看病吃药,所以对医药颇有心得,30年持之以恒,遂成良医。家人有病,不分老幼,都亲自诊疗。他曾经奉诏参加编撰本草和经方。著有《传信方》2卷,可见他当时在医学界的位置。大概正因为刘禹锡精通医理,明白人的情感活动与生命的关系,所以他的诗“潇湘神”,读起来才会有一种非同凡响的感觉。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一曲斑竹泪,一首首诗词,听来使人动容,使人叹息不止。其实,早在娥皇、女英之前,中国的医学圣贤们便已注意到,人的异常情绪对人生命造成的伤害。二妃殉情的古老传说,不仅牵动了诗人的情感,它还深深地刺激了中国医学圣贤的心灵。他们思索,追问,年年岁岁,寒灯苦雨,冷月清风。当东方的地平线泛出一抹晨曦的时候,他们终于发现了生命的一个重大真谛。

黄帝问歧伯,天地的运转,阴阳的变化,与万物,与人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歧伯回答,问得好。天给人吸入五气,地给人食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藏于心肺,它使人面容气色美好,嗓音响亮。五味由口食入,藏于肠胃,五味养五气,五气相和产生津液。由精液产生了精神。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明确说明了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即先有作为生理基础的五脏,然后才有喜怒悲忧恐情志的活动。指出心理是生理活动的结果,生理机制是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洪图先生:“精神活动,按中医理论看,它是和五脏密切相关的。刚才说的,那叫五志:神、魂、魄、意、志。还有七情,叫喜、怒、忧、思、悲、恐、惊。简化呢,叫喜、怒、悲、忧、恐,化成五个。喜属心,怒属肝,悲属肺,忧思、忧愁、思虑属于脾,恐惧属于肾。精神性的疾病,这些现象都有,有的好发怒,有的好悲伤,没完没了的哭泣,(是吧)?有的就是沉闷不语,谁也不理,(是吧)?有的无端地恐惧。(无端的恐惧啊),这种病态,其实中医根据这种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都可以按五脏来分类,再辨别它是属于哪一脏的。

是属于有余,叫实,是属于不足了,叫做虚。是属于虚,还是有热啦,还是有寒啦,就来辨别五脏的虚实寒热,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

我们知道,人的意、志、思虑、等(都)出自人的大脑。中医学认为,脑为髓海,其根本却在于肾,而脑的活动又有赖于心供给脑所需的血液与氧气。因此,肾与心对大脑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黄帝内经》论情志不离五脏的道理所在。

《黄帝内经》认为,心是主宰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脏器。人的脏腑中,与心理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心。实际上,它概括了现代医学所指大脑的主要功能。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主,所以心在情志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黄帝内经》指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字幕: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张子和医案》)

张子和路过亳州的时候,遇见一个妇女,得了一种“笑病”,即无缘无故地嘻笑不止,已经有半年时间了。请了许多医生给予治疗,均无疗效,众医生无能为力。

张子和诊断后,他用成块的盐,以火烧红,放冷后研细,又以河水一大碗,将盐三两倒入水中,一起煎熬,然后,放温后,给妇女喝下。接着用头钗伸进妇女喉中,令她呕吐,吐出热痰五升。最后,再给妇女服用火剂。火主苦,是解毒汤。没过多久,妇女的笑便止住了。

张子和说,《内经》指出,“神有余则笑不休”。所谓“神”,即心火。该妇女的病就是心火太过造成的。

付维康先生指出,“人的心理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一种机能。故《内经》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为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们不仅不会引起疾病,还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对于防御疾病,保持健康是有益的。如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气畅达,气血调和;怒有发泄之意,微怒能帮助肝气疏泄,防止气血郁滞”等等。

因此,《黄帝内经》的医学心理学理论,首先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便是,五脏的病变可以导致精神病变。而对这类精神病治疗,就不是从大脑,而是要从五脏入手了。这是中医临床的一个极其神妙的部分。在我们还未接触《黄帝内经》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精神方面的疾病,竟会与五脏密切相关。也无法想象中医治疗精神病变,竟是从调理五脏开始的。

一个妇女,忽然常常无缘无故地哭泣不止。有的人说她是中了鬼邪。于是家人画符祈祷,还请来了巫师作法,但是都没有效果。家人只得请许医生前来诊治。

许医生说,《黄帝内经》中说,肺与悲相关,医圣张仲景的《金匱要略》有一段话说,妇人脏躁,悲伤哭泣,象有神灵作怪,甘麦大枣汤主之。张仲景的这个方子,以补脾而达到治肺的目的,即补土生金。补脾以调理肺,肺调理好了,妇人哭泣不止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字幕:《汪石山医案》)

一个小女孩,15岁,患心悸病。经常觉得有人要抓她,想躲也躲不掉。母亲整天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又有几个丫鬟保护在周围,她仍然是恐惧不安。由此,不能正常睡眠,一家人被弄得日夜都不能安宁。陆续请来几个医生,都认为是心病,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等药治疗,但都没有任何疗效。只得另请名医汪石山。

汪医生来后,仔细诊脉,发现女孩脉细弱并且缓慢,又仔细询问了女孩的病状。

汪医生说,这是胆病。接着,汪医生用温胆汤药剂给女孩服用,女孩服药后,很快就安稳了。

从这个病例我们看到,小女孩出现的精神疾病的病状,其原因却是由于胆病引起的。

(字幕:《王洪图医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介绍说:“这个17岁的女孩子,姓胜,就是胜利的胜。什么症状呢?这一年来,不能学习,闭门独处,把窗户关上,门关上,窗帘还得拉上。拉上之后,还有时候对外骂,自己在屋里还骂人。骂完之后就自己唱歌,高声唱,低声唱,引亢高歌,低音伴唱,不停的。妈妈叫,爸爸叫都不带理的。一天反正到时候凑合着吃一点饭。就这么一年。

领到医院,精神病院给她诊断,叫青春期精神分裂。当问到病人的时候,她有的时候也还是清醒的,她不是老是糊涂状态,她可以把她的病情向别人讲,向医生谈。她说有人在窗外头骂她,所以呢,我(她)也骂。其实这是一种幻听现象,她听到有人骂,她对着就骂。还有呢,她自己还会说我老想唱歌,再有呢,她说小便疼,(小便疼)。其实问她为什么?最后才清楚,是会阴部痛,她有幻触。幻觉啊,有幻视,幻听,幻触。

她老是感觉有人摸她,有人碰她,所以她感觉到会阴部疼痛。(这个情况啊,)她妈妈还向我介绍一种情况,说除了关上门呆着呢,哥哥的同学一来,她就开开门,又烧茶,又递烟,又倒水。(用)妈妈的话说,(叫)表情活跃,看见哥哥来的同学就高兴。其实哥哥的同学都是男孩子,还有这么一种状态。

这种情况该怎么治疗呢?我在用一般的治疗精神分裂的中药方子的基础上,考虑到她的特点,就加了泄脾的药。五脏,肝心脾肺肾,泄脾的药。

为什么要泄脾?她除了舌苔偏红,脉象偏数,跳得快之外,有热的现象之外,(她)还有脾脏的症状。(那么)按照中医的理论,按照我们《内经》的理论,脾藏意,意就是意念嘛,人到青春期,其实按心理学也好,生理学也好,都有这种现象,叫做异性爱好的倾向性。十六、七岁的孩子都喜欢异性,但是一般的孩子呢,都能把这点意思藏住,特别是女孩子,还得端着点吧,她因为脾有病,她这点意藏不住,所以看见男孩子就来兴趣,人家一走了,她就关上门不理别人了,这是不能藏意。

《内经》的理论里面呢,还有(一个)脾在声为歌。唱歌,正常人,我们唱唱歌,(那么)按中医理论来说有好处,叫醒脾。工作一天,学习一天,很紧张,大家娱乐娱乐唱唱歌,脾气一兴旺,旺盛,消化好啊,吃饭香啊。

但是如果有事没事的就唱歌,这就是精神性的疾病。

精神疾病,按中医怎么划分呢?

这类情况,中医也把它划分到脾上头去了。所以又有一些精神症状,又有脾不藏意,见到异性就过度兴奋,又有想唱歌,这都是病在脾藏的表现,再加上她有热,所以就用泄脾热的方法。这个病人,十七岁的中学生,有一年不能上学了,因为有这个病。(大概)我给她调治了(足有)两个月,恢复健康,上学去了。”

(字幕:《刘炳凡医案》)

一位女青年,经期发狂,类似精神病。目光如电,举止躁动,语言失常,舌质红紫。刘老诊后认为,这是由于血结下焦而引起的病症。用桃仁承气汤一剂,女青年的病症减轻,第二剂,女青年病愈。

一位姓黄女士,37岁,患者自1985年4月出现睡眠差,不爱讲话,不愿见人,经常无缘无故地哭泣,呕吐,腹泻,思维迟钝,不想上班。某精神病院给她以阿米替林治疗。同年11月开始兴奋,话特别多,讲个不停,睡眠少,自觉精力充沛,爱管闲事。本来她不会打乒乓球,见人打球却上前去“指导”。爱花钱,喜欢逛商店。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精神病院诊断为:“躁郁症”双向型,轻躁狂状态。给她服用妥明当,碳酸锂等药物治疗。病人的发病规律为春季抑郁不语,秋季开始兴奋多话,西药使用随病情改变而改换。到王教授处就诊时,正值春季抑郁状态,她沉默不语,一开口便哭泣不止,想自杀。

王教授诊断为:肝胆气郁,痰热内扰。治疗用疏泄肝胆,清热化痰的药物,给予柴芩温胆汤加味,每周六剂,连服六周。病人症状逐渐减轻。再服用二十剂后,病人痊愈。

在清楚了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后,我们将进入医学心理学最重要的部分,这就是心理与病理的关系。请注意,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应当知晓的基本生命道理,因为它随时会在你的面前发生,它始终缠绕你,它伴随你在漫漫人生之途跋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