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地质条件对比(假日专题)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应是工程地质定性评价与力学计算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互相验证和补充。前者为后者提供计算范围和计算参数,后者计算工程改造前、后不同工况下(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库水位变化工况) 的稳定系数。但工程实践中往往是“重定量计算”而“轻工程地质定性”,计算中参数选取又不符合地质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可信度低,甚至是错误的。

在此笔者介绍介绍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地质条件对比的基本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1、从易滑地层和同类地层中已有滑坡对比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总结,黏性土、膨胀土、黄土、堆积土、堆填土等,以及岩层中的泥岩、页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砂泥岩互层、石灰岩与泥灰岩互层、片麻岩、凝灰岩等为易滑坡地层。

每种地层中的滑坡都有其特点,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将要处理的滑坡与同类地层中的滑坡相对比可评价其稳定性。滑动性质要类似,滑带地层要相同。这就是常用的工程地质对比法。

2、从坡体结构分析滑坡的稳定性

顺倾岩层被切断后极易发生岩层顺层滑坡,有几个软弱夹层,就会有几层滑坡。滑坡的长度可达其厚度的 8~10 倍。红色砂泥岩倾角,大于 10°就会滑动,大于 15°极易滑坡,可作顺层岩质边坡边坡开挖后预测滑坡的参考。近水平的岩层一般较稳定,但当硬岩在上、软岩在下、边坡高陡时,会因软岩变形而发生切层滑坡和崩塌,也有砂泥岩互层因泥岩风化砂岩崩塌。其他可类推。

3、从工程作用性质分析滑坡稳定性

老滑坡的抗滑段被开挖引起滑坡复活的事例很多,文献中有抗滑段被挖去滑坡体积的 5% 即会引起滑坡复活的报道。而如成昆铁路铁西滑坡在其前缘采石不到其体积的十分之一,也造成滑坡复活,掩埋车站,中断行车 40 天。所以老滑坡的抗滑段挖方应十分慎重,最好不在抗滑段挖方。

高填方的滑坡主要是由填方下地面缓倾,有软弱地层,又无地下排水设施,改变了地下水的渗流条件,堵塞了地下水,软化了基底岩土层造成的。所以必须有地下排水设施和软基处理才能保其稳定。

4、从滑坡的地质纵断面图分析滑坡的稳定性

勘探后完成滑坡主轴剖面,标注所有地质信息,如不同地层的性状和颜色、风化程度、含水状态,构造面和裂隙,含水层与隔水层,特别是软弱夹层,连出滑动面及其分级,划分出主滑段、牵引段和抗滑段,根据各段的长度、坡度、滑带土强度,结合外界作用因素,可评价滑坡的稳定性。

新生的滑坡主滑段增大,抗滑段减小,稳定性降低。老滑坡抗滑段增大或堆在前方地面上,稳定性较高,若无外界因素作用可保持稳定。但河流冲刷、地震、人为开挖会造成其局部或整体复活。对于有多层滑面的滑坡,应分层评价其稳定性。如降雨可能造成浅层先滑动,随开挖深度增大,中层和深层会相继发生滑动。多级滑坡,应分析前后级的关系,前级滑动后,会否牵引后级滑动。

5、从滑床等高线图和滑坡过湿带的变化评价滑坡的稳定性

滑床顶面为平面者,主滑带各处含水状态类似。滑床顶面为凹槽者易积水,随降雨入渗地下水增加,过湿带范围扩大,滑坡稳定性会降低,故雨季易发生滑坡。滑坡的活动有季节性变化,也有年度变化,如有的滑坡 5 ~ 10 年发生一次大的活动,常为丰水年份。滑坡区的冲沟密度大、切割深的,地表水易排泄,不利于滑坡活动。反之,400~500m才有一条冲沟者,表明滑体松散易渗水,不利于滑坡稳定。当然,有灌溉渠道通过滑坡又漏水者,对滑坡稳定更为不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