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京,林如海为什么让贾雨村护送?看懂那封举荐信不免心惊

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不久,贾雨村就经人介绍来到林家给林黛玉做家庭教师。
林如海会聘请贾雨村背后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有人介绍盛情难却。二来也是贾雨村一介进士,又当过知府,竟然愿意给一个小姑娘做启蒙老师,实在打着灯笼也难找。
古代富贵人家的“西席”,往往像门客一样,都是为了自身的目的选择学生。要么是仰仗学生家族背景出人头地,要么教育好学生科举高中,借光学生。根本不存在现在的“园丁”一说。女孩子不能科举,想找个好的家庭教师很难。
贾雨村愿意给林黛玉做启蒙老师,并不是他没有盘缠,主要原因就是看重林如海背后有贾家,想要仰赖林如海走后门帮助他官复原职。
贾雨村吃亏在当年走的太着急,没有得到甄士隐的书信举荐。这本就是甄士隐对他是否急功近利的考验,否则早都将书信写好一并和钱给他了。
事实证明贾雨村确实不值得真正深交。“升米恩斗米仇”,甄士隐长时间试探早都让贾雨村不满,以至于后来对甄英莲见死不救。
贾雨村没有背景,被同僚联手举报被罢官后,急于谋求起复。他以游览天下名胜为借口,四处找寻门路。教授林黛玉之前,是在南京甄家教甄宝玉启蒙。所以,甄宝玉算是林黛玉的师兄学长。
可惜甄宝玉太顽劣,从贾宝玉看贾雨村利欲熏心也知道甄宝玉眼中贾雨村并不高大上。贾雨村看教不好甄宝玉,也不好意思呆下去。甄家老爷也就没帮他起复重新做官。
不得已或者机缘凑巧贾雨村听闻林如海这个机会,就果断投奔门下,宁愿教育一个小姑娘启蒙,也要攀附一个关系。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所谓不知贾敏出身,实属胡说八道。他早都听闻贾敏身世才来的林家。对此林如海心知肚明。
贾敏突然死后,林如海急于送林黛玉进京,请求贾雨村互送。这件事本身有很多奇怪之处。
一,贾敏突然去世很奇怪。一年前林如海上任前,三岁儿子也突然夭折了。
二,就算贾母派人来接,林如海也没必要派贾雨村互送。贾母只派了几个三等仆妇,证明进京只需叫几个随从护送足够。没必要兴师动众以复职为交换条件,一定要贾雨村护送。
三,林如海最后嘱托林黛玉的话,不续弦尚可,却连林家到他绝户也不管。要知道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林如海与女儿遗嘱一般的嘱托非常不寻常。
林如海当时不过四十多岁,就算在古代也是壮年,何以预知必死一般与女儿遗嘱?而他没几年果然就死了。
好在曹雪芹借第十九回贾宝玉讲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揭露出林如海巡盐御史任上的贪腐大案,证明他着急委托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包括他与贾敏的死,应该都与两淮盐业那一群“耗着”有关。送走林黛玉,是不让耗子们偷走他的“香玉”。
贾雨村算是林如海寻找的护玉之人。贾雨村是进士,又是除官之身拿了林如海的举荐信进京起复为官。出发前他们二人借亲朋好友代为宣扬,不但随时可能起复,更受当时法律保护。那些“耗子”不敢因小失大,贾雨村就可以保护林黛玉周全。
(第三回)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
贾雨村当初对甄士隐的资助不过略谢,就在于他那时候没资格谢。此番他对林如海“谢不绝口”,则是他必须得到林如海的帮助,也算答应互送林黛玉。
贾雨村明白如果只送林黛玉进京,林如海就帮他起复当官,哪有那么简单不对等的好事!起复一个皇帝罢免的官要如此容易,他早都找到门路了。所以,护送林黛玉进京绝不简单,且必须完成!
林如海休书一封,写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贾雨村知道他想要得到贾家帮助,林黛玉必须“全须全尾”安全送到贾家,否则一切免谈!说白了,林如海帮他就是给林黛玉找了一个护身符。
有贾雨村跟着,林黛玉安全入京。贾政果然轻松将他送去应天府当知府。一方面体现出贾家的能力强大,定点投放。一方面也是让他去了结薛蟠打死人命案。天下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
贾雨村判断葫芦案,忘恩负义的对甄英莲见死不救。这一切的根源,要从林如海而起。如果说之前贾雨村尚有一点血性,至此他彻底明白官场厉害。
当初他与甄士隐是交易,与林如海也是交易,与贾政同样是交易。他没背景就是如此被人揉捏玩弄。所以他出卖甄英莲完全没有压力。而根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甄英莲影射林黛玉。八十回后,林黛玉远嫁而死,一定也是被贾雨村出卖。[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归结起来,同样源于林如海的举荐。
贾雨村对林如海并无感激。他得到那封复职举荐信,只是护送林黛玉进京的交易!甚至他偶尔良心发现,审视自己肮脏不堪,还会记恨林如海将他又朝深渊推了一步而无法自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过如是!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