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溪山行旅图》高清详析
范宽
范宽(活耀于十世纪),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说到范宽:“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妙。”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他:“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看来是位个性落拓的求道者。他擅长山水画,北宋《宣和画谱》描述了他学画悟道的经过:“初学李成(五代山东画家),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可见他之所以能画出山的精神面貌和神采,而不是只描绘了表象,究其原因就是范宽让自己完全融入山水间,“理通神会”,观照自然与自身、天人合一,因此他能将山的真精神于笔下自然流露。
《溪山行旅图》构图特性
(一)、中峰鼎立,中轴巨碑式构图
《溪山行旅图》是故宫的镇院之宝。画面朴实、稳定,这些特质从他的构图看的出来,比如他的构图是中轴式、巨碑式构图,本身就有中正平衡的效果,相当对衬、而且居中。
(二)、主山(远景)占画面2/3,且几近满幅
这幅画的尺寸很有趣,206x103cm刚好是2:1。远景山形圆浑,占满了画面的2/3,远山就是这幅画的主角。他这种满幅的效果,造成了永恒、稳定、包容的视觉感。
(三)、等比级数的比例造成视觉的跳跃
这幅画还有着很独特的构图,前景、中景、远景的比例刚好是1:3:9。等比级数的构图比例,造成视觉的跳跃:一方面产生节奏感,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中轴主山的巨大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打个比方,我们看台北101大楼,如果远距离看,我们并不会觉得它特别高,我们只会觉得它比其他地方高;但是,你一到台北 101底部,你就知道它有多高了。这幅画也是如此,远景主山墨色跟前景一样重,又非常巨大,他的强度其实比前景的石块还要强,直接打到你的眼前,这时你好像被迫站在山脚下,但很有趣的是,虽然你好像站在山脚下,但是你不是,这里还有一个很虚灵的云雾,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距离有多远;有修炼的人就知道,范宽运用了“移念到眼前”的概念。
溪山行旅图密码解读1:3:9代表何意?
(一)九层天乎?
中国人特别重视“九”这个数字,据说它是由龙形图腾演变成文字,象征着神秘与神圣。古代皇帝有“九五之尊”之称,而帝王也喜用有“九”字的吉言,代表吉庆祥瑞,例如清朝雍正皇帝五十大寿时,就有“无量九尊”、“天保九如”、“禹贡九鼎”等物献寿。 而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中,“九”是最大阳数,象征着天,天有九层,九层天就是指天之极处。《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提到:“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因此推论画中1:3:9的比例很可能与宇宙结构、与天之极处十分相关。
(二)三段景代表三种层次,象征人和宇宙的关系与宇宙的基本结构
因为有了1:3:9的比例关系,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幅画中“人”和“天”的关系与脉络,画中清晰的展现三种层次:
1、前景-凡俗世界
前景行旅二人在炎夏中打赤膊、扇扇子,四头驴背驼重物、步履蹒跚。就好像尘俗的世界,人们有远有数不尽的包袱,放不下的执著,很忙碌又辛苦的生活着。画中旅人前行的道路似乎宽广,但却永远无法提升层次,而且看不到天,因为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现世的人们也一样,在这个层次中你感觉很自由,好像可以任意做很多事,可是你却可能发现日复一日,你仿佛永远在同一个平面上无法提升。
道路似乎宽广,但却永远无法提升层次,而且看不到天,因为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
2、中景-好道、求道、修道的层次
如果仔细看,你会看到中景画幅左方的树丛后有一位穿着僧侣袍的求道者。而这名僧人要从画幅的左方翻山越岭,经过危桥,在道路隐晦、丛林密布中探求摸索,才能到达画幅右方树丛后的寺院。其实接触过修炼的人们都知道修炼的困难,仿佛你一开始修炼就要面对触及你心灵的真正考验。中景象征着修炼者辛苦以求道、以及一道被遮掩的、不明的求道之路。
中景僧人
3、远景-宇宙最高意志的主宰占画面2/3的远景主峰,是这幅画中最独特的部份。
坚实浑圆的主山巨大无比,高耸入天之极处,这似乎表现着坚强的意志,象征了宇宙最高意志的主宰,而?一直恒常不变的注视着下方的生命。此外,山体两侧画有流泉、飞瀑和烟岚,似象征着流动灵源;山顶密林于中景针叶林之上,除了画出难以测量的高度,也传达了极高无华的意涵。
如斧凿般的雨点皴,凿出山的实质与风骨,点点雨点,如细胞、如分子、如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画家画作时如雕刻工匠般,一点一点的,细心耐心但雄强的画出,就如同修行一般,日复一日,勇猛精进。
远景主山体旁直泻而下的流泉,不断流泄到中景,再奔入前景而越见宽广,仿佛正说明着造物之恩如天降甘露,披及万物。这道隐密深处的瀑布在画中刚好位于寺庙的正上方,也就是暗示着“法源”、“道源”的流瀑与修行者的距离最为接近,传达了“唯修炼得闻天音”的讯息。另外,此唯一能够与主山体连结的流瀑细弱的泉声,又如同是感知生命来自何方的一道细微线索。
远景主山体旁的流泉—法源,道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通天之道既窄且幽微,山势(道体)如此之高,平面距离又难以测量,且无路攀登,人如何上得去呢
小结
《溪山行旅图》或许是范宽心中的宇宙结构简单示意图。更重要的是这幅画其实是在呼唤着所有的观者--回归与升华,而那也许正是你内心受到感动的真实原因
局部图赏
藏于山下密林丛叶中的款识:
这幅画中并没有明显的画家落款,明清时期的著录里,也没有提到画家的款印,不过历来收藏者对此画出自范宽确信不疑。最初,董其昌曾题有“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图”十字。此后,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字款,确认此画为范宽真迹。
山中建筑
水口溪流
由近及远的不同树法
由近及远的石法
山中行旅之人
推荐阅读
艺术欣赏
郭关道长:生于湖南,画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艺道院住持。作品涉及书画、古琴 、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幼随祖父习琴;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系统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修道,通斋醮科仪;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佛光山、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台湾建立有“郭关艺术馆”,长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件。
《离骚》 郭关道长演奏,自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