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也不如有个好身体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有什么也不如有个好身体
圣经上说:“世上没有比健康更好的财富,没有比内心快乐更大的快乐。”人生过半时回头再看,可不是嘛,人生的后半程,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纵是家财万贯也每天活在病痛中,就算想快乐也快乐不起来。
这几年间,熟悉的人中,有的说病就病了,更有的走着走着就没了。如果他们已是耄耋之年还好接受,毕竟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脱最终的结局;不好接受的是跟自己年纪相仿的人,有的就在几天前还有说有笑地活跃在你眼前,有的虽不常联系,但在你心目中依旧是年轻的模样。
可就在一转眼间,他们却猝不及防地消失于这个世界,让你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于是我们沉浸在悲伤中,为那么熟悉的人突然就阴阳两隔而痛心、为那么年纪轻轻就走完了人生道路而难过。因为是同龄人,当然也不由自主由人及己,夜深人静的时候,仿佛能看见人生的尽头,就像跑道上那根色彩鲜明的终点线,一直遥不可见,而今却突然就在眼前。
前段时间,听说一位平时身体倍儿棒的朋友住院了,好像没多久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呢,才几天没联络,怎么说有病就有病了呢?我立刻打了她的电话,果然听见她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她跟我说,这些天单位事情多,还有些家事也乱糟糟的,可能是有点累心,突然就犯病了。当时去人民医院就让住院,她觉得没那么严重,而且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就没住,谁知回家休息了两天越发厉害了,不得已才办了住院手续。
我问究竟什么毛病,她说她家有心脏病遗传史,怀疑是冠心病,但具体还需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才能确诊。详细询问了症状,她说最明显的就是发病时异常烦躁,感觉浑身上下哪儿哪儿都堵得慌,半夜睡觉会憋醒,那一刻什么都不想说不想做。她还说以前听谁得了抑郁症之类还免不了说人家矫情,现在自己身体不好了,才深有体会,照这样一直病歪歪的,说不定哪天自己也抑郁了。
朋友很开朗的一个人,平时大咧咧的爱说爱笑,突然有了这番说辞,让我觉得问题严重了很多。找了时间去看望她,自然是一番劝慰,叮嘱她配合治疗、好好休养,闲了给我们打打电话、聊聊微信,别钻牛角尖瞎想等等。她也嘱咐了我半天,要我别那么卖力地工作了,千万注意身体,只有在有病时才知道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什么都可以没有,只要有个好身体就行。是啊,就像那个“1”和“0”的比喻,健康是“1”,其他都是“0”,“1”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后面再多的“0”都只能是个“0”。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难的是如何更好地维护这个至关重要的“1”。现在的人,尤其年轻时候,被各种琐事羁绊着、被各种目标催促着,忙得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考虑自身健康方面的事,所以大都忽略养生之道。据调查,100个人中重视健康的只要50人,而真正懂得养生并坚持做到的不足10人。比如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明明知道经常喝酒和熬夜对身体不利,但依然都在践行;再比如都清楚每天抽一小时锻炼和坚守八分饱有好处,但多数人做不到。
其实我们本身也是这样,活了几十年了,很多生活方式、方法都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养成它不容易,改掉它更不容易,再加上身不由己的环境,让一切都成了惯性。惯性地吃吃喝喝,宁肯喝多了难受;惯性地追求所谓成功,宁肯加班加点、透支生命;惯性地抱着手机刷屏,宁肯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为了健康、为了幸福,努力做个明智的人吧。名啊利的能得到更好,得不到也不必苦恼,“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生区区几十年,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也留不住生命、买不来健康。刚刚看了一段养生之道的文字,说养生重在“养心”,我觉得有道理,转来与大家分享:
养生的准则在于“和谐平衡”,如心理与生理、工作与生活、防病与治病、知识与习惯等等,都需要“以我为主”,“有主有从”,“和谐共生”,要相信心平、愉快决定自己的福寿。中国人素来追求“福、禄、寿”,实际上,人生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我相信可口可乐老总的“五球理论”,人们玩五球,其运行风险极大,压力极大。因此我们在世,就应该“通过让大家愉快幸福,自己也愉快幸福”。
很多人会问:如何保持平静心态?洪昭光说得好:“春风得意时助人为乐;比上不足时知足常乐;身处逆境时自得其乐。”“小事不计较,糊涂一点;大事风格高,潇洒一点。”同时要学会控制情绪,郁闷生气是健康的最大杀手。
“生态引导心态,心态决定健康”是养生真理。荀子曰:“乐易者常长寿,忧险者常夭折。”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说:“乐观,是养生第一要诀。”话说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