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

一、总括

1.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灵枢》: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

3. 《灵枢》: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饮食不节病者,取之于合。

二、分述

1.井主心下满,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无知者,为病在脏,尤其是在中风昏厥时,常有神志改变之病症。急症常见心下满闷不通,邪实壅闭心窍。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故能治急症。(井为圆形,为窍,上空、下水为寒、静,故能开窍,泻实,泄热 去寒,宁神)

其他脏病也常用,例如脾井隐白,配胃井厉兑,能安神治梦靥不宁;肝井大敦能治阳痿;隐白(脾统血)配肝井大敦(肝藏血)能治崩漏急症;脾井隐白配胃俞、天枢治腹胀效果很好。

井穴治病最急,而且肌肉较浅,以刺血为多,一般不留针。

心下满,即中脘痞满。所谓满 , 有几说 :

一说满为肺气不顺。  阳经井穴属金,应肺主气,与清肃沉降相应,取阳经之井穴,针之能肃降下气消满;

一说满为肝气不疏。  阴经井穴属木,应肝主血。与升发疏散相应。 取阴经之井穴, 针之能疏肝理气除满。

又一说心下满,多系土胜之实病。  阳经井穴属金,金为土之子 , 点刺出微血 , 能达实则泻其子的作用而除满;阴经井穴属木,木能克土,针之能制土去满。

2.荥主身热,荥俞治外经,病变于色者取之荥。这里的外经指经络所过的身体部位,与外邪也有关。外感症或为风「寒」、或为风「热」,荥穴或属水或属火,因此善于治疗外感症。针一般也不留久。(荥者,水也,故能治身热;荥,缠绕也,故能治外经病变;荥同荣,荣光焕发,与色有光也,故能治病变于色者)

身热病 , 有二解 :

一说系虚火之热,阴经之荥穴属火 , 针刺可补火不足。 取肺鱼际、脾大都、心少府、肾然谷、心包劳宫、肝行间等阴经之荥穴,能补火治虚火 ,

一说火有余。阳经之荥穴属水,针刺可清火;取胃内庭、胆侠溪、大肠二间、小肠前谷、膀荥通谷、三焦液门,以清热治实火。

虽皆治身热病,但也有一说,即阳荥主外热,阴荥主内热。

例如:常用三焦经之液门穴治疗感冒特效,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鱼际,治疗感冒喉痛及气喘 ( 多因外感引起 ) ,临床上治疗肺炎热病喘咳,刺手太阴经之荥穴鱼际,和手阳明经之荥穴二间,有退热镇咳平喘之效。此外胃经热病常取内庭,肝经热病常取行间等也是临床常用。

3.俞主体重节痛,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俞穴治疗阵发性病,这种状况的病变在临床最为常见,疼痛除「伤风」及「癌痛」外,几乎皆为「时间时甚」之痛。荥俞治外经,俞穴主治五官、关节、半表半里(少阳阳明合病或兼病)的病变。(俞同输,运输,运动,故可治身重,时重时累,关节,半表半里;由运动引出眼耳鼻口咽,五官的变化,治五官病)

4.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穴之五行属性在脏属金,金与发音有关,金与肺相应,与风寒有关。整体来看,经穴主治皆系与发音有关之器官及部位,主要是肺及喉舌口齿。但所治之病仍以慢性居多,如老慢支及慢性气喘等。(经有经过之意,故能治寒热往来,经音金,象肺,故治喘咳,音变,引出肺及喉舌口齿。)

5.合主逆气而泄。每一脏腑皆有其逆气之病,皆可取合穴泄之。临床常用尺泽治气喘;足三里治疗腹胀、呕吐、定喘;阴陵泉治心腹胸胁之满。(合则和,故治气逆;合则全,故五脏六腑之病全能治)

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例如肠胃有关消化之病多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等合穴。

经脉有瘀血,可在合穴刺血。久病多瘀,久病易致瘀,多在合穴刺血,尺泽、委中、足三里等都是刺血要穴。

合治内府。合治腑病,也包括非神志性之脏病。中医认为久病多入肾;久病脾胃功能必然较差。阳经合穴属土;阴经合穴属水。土与脾胃相应为后天之本,水与肾相应为先天之本。因此善治脏腑病。

此外五输穴根据五行取象应用,如穴位属金则与清肃、沉降、相应;穴位属木则与升发、疏散相应。因此井穴虽皆治心下满,但阳井属金则以下气消满为治;阴井属木则以疏肝理气为治。荥穴主身热,但阳荥属水则补水以清热;阴荥属火则泻火以清热。其他木穴主风主筋… ;土穴主脾主气…等。  可以取象而用,使其发挥得更灵活,少针而治多病。

三、五行属性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就是说阴经井木,依次为荥火、俞土、经金、合水;

阴经:井荥俞经合,木火土金水。井《易》卦名。巽下坎上。《易·井》:“象曰:木上有水,井。”阴经以井为木。本生火,火生土*******

阳经井金,依次为荥水、俞木、经火、合土。

阳经:井荥俞经合,金水木火土。阳经,金,井

五输穴的五行配置,使五输穴成为一个完整的五行子系统,从而与其他脏腑器官组织等五行子系统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

四、五输穴的关系是什么  五输穴可以说就是每经的全息点,与自然节令有其相应关系,与脏腑亦有相应关系。

1. 相生:例如太渊为金(肺)之土(俞)穴,故能补土生金,治肺气虚症,商丘为土之金穴,也能补气治中气不足之病;这方面的用例很多。

2.相克:例如:二间为大肠经之水穴,治大肠经火热病如牙痛等极效;内庭善治牙痛亦是此里;液门为三焦经水穴,善治三焦火热之病。尺泽为腑经之水(合)穴,所以能治肺经火病,因此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

3.真五行:即指金中真金,土中真土,火中真火… …也就是指各经的本穴而言,足三里为土中真土,调理脾胃作用极强;大敦亦为木(肝)经木穴,治疗阳萎、疝气及血崩均极特效,劳宫亦为火(心包)经火穴,泻火之效极佳,能清心火,尤擅清胸膈之热,导火下行,所以对小儿口疮及心闷疮痍有效。

4.相应:以本经病为主,若有他脏病机参与者,可取本经之五行相应穴。陷谷为土经木穴,常用之于木土不和(肝脾不和)之病,对于泻泄腹痛,偏正头痛,月经疼痛均极有效;阴陵泉为土经水穴,补土制水作用极强,所以能利尿治水湿肿满;后溪穴为太阳经俞木穴,木主筋,因此对于太阳经所行有关「筋」之病变皆能治之,例如颈项强硬、弯腰不便、腿弯难伸等皆有疗效;涌泉亦为水(肾)之木穴,透过补水润木也能治巅顶痛(厥阴头痛也),又木主风,井穴镇定作用极强,所以涌泉亦为治痫症,风症要穴。

5.相通:这是五行中两行交互并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尺泽为金(肺)经水穴,复溜为水(肾)经金穴,合用则能达金水相通之效,治疗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病,极具疗效。常组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又如少海为火(心)经水穴,然谷为水(肾)经火穴,两穴合用,可治心肾不交,火水未济之病如心烦不寐,多梦遗经,心悸健忘,炫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或潮热盗汗等。

6.通透:可分为通跟与透干。

(1).通根: 一般来说,两穴穴性相同,合用效果尤强。如在上部先针一针治疗针,然后在下部取穴配穴,此配穴若与先前之治疗针为同一五行,称为通根,表示其气在下部得以生根。这样的针法蕴有同气相求及上下交济的作用。

(2).透干:若先在下部针一针治疗针,然后在上部配穴,若与先前之治疗针为同一五行,称为透干,表示其气在上部得以透出;这样的针法蕴有同气相求及上下交济的作用。

7.同气:如在上中下三部同一五行属性的穴位同时进针,谓之三部同气,能收到整体调整之作用,效果更强。

8. 通关:紧邻的穴位互相相生,不会有相克问题, 若隔一则可能相克,例如劳宫(属火)、间使(属金)彼此相克, .则必须在中间加一针大陵(属土) ,此中间一针能使三针连成一气相生(火生土生金),这个中间一针即是通关。连系相克两经使成相生的刺法也谓之通关。

9.互合:有时在不同之两经同时刺针,有相克之顾忌,但若在两经选交互同气之穴位并针,不但不相克反而合成同气,例如肝经及胃经并针,有木克土之虑,但若太冲与陷骨同时并用,一为木经土穴,一为土经木穴,则两经非但不相克,反而调和木土之作用更大,由于两者并用此谓之互合。

10.扶调:系调候及扶抑的合称,系针对先天体质五行及后天运气平衡取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一人之出生时辰为丁巳年丁未月乙未日壬午时,此造生于夏日午时,火旺成局木火炎燥,体热至极,克伤肺金,少年及青年二十年亦行火运,自小气喘并有异位性皮炎,最喜金水调候,用神在时干壬水,这种情形治肺金不如治膀胱壬水,首取膀胱经穴,在背后及委中刺血取得大效,盖膀胱与肺通,治膀胱亦治肺也。

五、从五输穴看出去

五输穴的位置决定了空间性,井穴对应于头(故主治神志);荥穴对应于面(故治五官);俞穴对应于颈或腰(故治颈身);经穴对应于肺心(故治);合穴对应于脾肾(故治)。

凡属木的穴位皆对应于肝胆,本脏或本腑疾病与肝胆相关时即可针刺,凡属火的穴位皆对应于心小肠,本脏或本腑有疾病与心小肠相关时即可针刺,其他各行依此类推。

五输穴的时间性孕育着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穴位的时间应用有急性 ( 如井穴 ) 慢性 ( 如经穴及合穴 ) 时间时甚 ( 如俞穴 ),四季分刺、四时分刺、子午流注、灵归八法等。

春刺荥,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这种方法的应用非常简便,取穴少,效果好,只要根据病发脏腑或经络,再配合季节,选取该发病经络之五输穴针治,即可达到疗效。

一日亦可比拟四季按时间针刺,即朝刺荥、午刺俞、夕刺合、夜刺井,例如治疗咳嗽,早上前来可针肺经荥穴鱼际 : 中午前来可针肺经俞穴太渊;傍晚前来可针肺经合穴尺泽;深夜前来可针肺经井穴少商,疗效甚好。

此外还有五行的象数观,包括同气相求、交济 … 等用法,前述之木穴治疗肝胆病及筋病;火穴治疗心小肠病及血脉病,可以说就是象数观的应用,例如震颤的病;抽痛的病;如风般一阵突来的病;都可列入风病的范围,就都可用五行属木的穴位来治。这方面的应用空间更大,应用时间更多,才是五输穴应用的最大内容。在这方面下功夫,治病便能更灵活,效用也就更高。

(0)

相关推荐